合隆,满语意为“美丽的山谷”。每到春天,在辽宁省丹东市东港市合隆满族乡合隆村十组,山林滴翠、花果飘香,青砖黛瓦隐在绿意葱茏的院落里,院门挂着的红灯笼衬着门前的红月季,一院一景,一户一韵。合隆满族乡党委在改善村容村貌、增加村民收入的同时,挖掘文化特色、展现民俗风情,大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村容村貌显特色 乡韵乡愁更迷人
“现在村里建设得这么好,我们也自觉参与进来,和邻居们一起种些花草,心情也美了。”笔者来到合隆村时,何忠玉大娘正在古朴素雅的民居前整理花园。
村干部告诉笔者,以前村里道路没有硬化、没有路灯,大部分群众的房屋、院墙陈旧,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杂草丛生。近年来,合隆乡累计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大力推进“五化”建设。硬化屯堡路3500米,实现了入户进院;建设水坝697米;安装路灯40盏;屯堡路边、群众房前屋后栽植树木、花草5万多株,改造传统旱厕,清理柴草垛、杂物堆……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合隆乡坚持党建引领,坚持把民俗文化、农耕文明、乡情乡愁融入到环境整治建设工作中,增强群众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主动性。
合隆村党总支充分发挥“主心骨”作用、思想引领作用和组织领导作用,制定《美丽乡村村规民约》等,倡导“美丽合隆、有你参与,有你参与、合隆美丽”,创新提出《垃圾减量五指分类法》,发放宣传单2000余份、会议培训5次。开展“小手拉大手”等活动,通过学生向家长宣传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转变以往垃圾、草垛等杂物随意倾倒堆放等不良习惯。建立以党总支、下设各支部和共产党员、党小组长、村民代表、村民组长为主体的“一员三长”整治队伍体系,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无缝隙、网格化、单元式管理模式。“一员三长”家要首先达到美丽示范户标准。认真实施“幸福美丽满乡党旗红”党建项目,通过设立党员示范户、党员责任路、党员责任街、党员责任河,充分发挥党员示范作用。“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动员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到环境整治工作中,实现共建美丽乡村。以民族村寨建设为基础,严格按照合隆满族乡特色小镇总体规划,进行仿古风格改造。统一为镇区商户更换牌匾,建设牌楼1座。镇内路灯、垃圾箱、彩砖等基础设施全部按照仿古风格设计安装。建设文体广场、文化长廊、满馨书苑、战国青铜剑遗址和抗联旧址等,一个人居环境优美的民俗村寨初具规模。
美丽合隆村一角
文化建设不松懈 经济发展有后劲
在人居环境的改善和特色村寨的打造过程中,合隆乡努力营造同学习、同生活、同劳动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和谐氛围。总投资80多万元、设施完备的满馨书苑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建起来的。
满馨书苑建成以来,合隆乡党委把它作为民族团结宣传教育阵地,以传理论、传政策、传法律、传文化、传模范、传新风、传科技的“七传”活动为重点,定期邀请市委党校教授讲授民族政策,组织开展中小学生民族文化传承课、防火安全知识讲座、农业实用技术交流、农村垃圾分类宣讲等。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图书阅览常年开放。如今,围绕全乡党建和经济发展目标,满馨书苑已经涵盖了集乡村振兴战略实践示范基地、妇女儿童教育培训中心、全乡党员教育培训中心、农民夜校、志愿者服务基地等多种功能。
为了引领群众提高收入,合隆乡采取政府搭台引导、群众唱戏致富的思路,算清“加减乘除”账,改变群众观念,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增“加”新产业品种。在原有的草莓、蓝莓等产业基础上,引进具有高附加值的医药产业——种植五味子项目;二是动员群众“减”掉有污染的养殖项目,统一规划养殖场所,由专业养殖户饲养;三是延伸产业链条,发挥“乘”数效应,深加工五味子等农产品,开发旅游商品;四是消“除”土里刨食的生活习惯,鼓励群众发展农家乐,走民宿经济的新致富路子。
文旅搭台又唱戏 特色产业促振兴
古朴的民族村落、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激发了群众发展旅游经济的热情。目前,村里已有5户少数民族群众从事农家乐经营。
村民关春利在自家院里建起了客栈。他告诉笔者:“之前我儿子学了厨师,重点学习当地传统菜式。现在,游客坐在咱家的万字炕上,吃上八大碗特色菜,都说‘正宗’。”
民族文化不仅为乡村旅游搭台,也在产业发展中唱戏。
合隆乡按照文农旅融合、三位一体的产业发展思路,推动满族风情文化、休闲农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进一步调整优化全乡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草莓、蓝莓、大洋菇娘等小浆果产业,打造小浆果产业特色乡。加大道地药材——五味子种植推广力度,力争实现三年翻番计划。
在烘干车间里,负责人关振文忙着与种植大户沟通收购事宜,“你那百十亩地没问题,我们新建了两个烘干室,一年能烘干五味子100多吨。”目前,合作社辐射带动全乡五味子种植户120多户,种植面积达到1500亩,亩均效益突破万元。
同时,合隆乡着力延长农产品深加工产业链条,推动农产品向旅游商品、礼品转变,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各族群众收入。2020年,合隆村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0361元。新投入的小浆果农业项目也为全乡从传统的板栗、苹果种植向小浆果、五味子等新品种转换奠定了产业转型基础。“小浆果农业项目主要是在村集体投资基础上引进社会资本,共同组建小番茄生产专业基地,投入近千万元建设了占地260亩的新品种小番茄生产示范园和占地1200亩的储藏库,带动农民发展新品种,同时吸纳了40人在家门口就业。”合隆乡党委书记介绍说。
浓浓满乡情、悠悠古村韵,合隆正在农业、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振兴路上阔步前行……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
责编:贾天粒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