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军垦第一犁” 丝路古道新——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践行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侧记
发布日期:2022-11-10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图木舒克,维吾尔语意为“鹰嘴突出的地方”,塔里木河支流——叶尔羌河以及喀什噶尔河孕育了这里的片片绿洲。

清晨,一轮红日从东方冉冉升起。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草湖镇曾经的亘古戈壁荒滩上,年轻的解放军战士拉着古老的木犁,把希望的种子播进这片土地,开启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发新疆、屯垦戍边的非凡历程。庄严的“军垦第一犁”,开荒拓土,力载千钧,竖起一座不朽的丰碑,成为几代兵团人像胡杨一样扎根边疆,开创和传承“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兵团精神的象征。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精髓和灵魂。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作为中华民族伟大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疆兵地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砥砺前行的精神源泉和不竭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践行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激励各级干部在新时代扎根边疆、奉献边疆。

历经几代兵团人接续奋斗,昔日的戈壁沙漠、荒原碱滩,开天辟地变幻出了一个个生机盎然的绿洲、一座座崭新靓丽的军垦新城、一项项流光溢彩的现代产业……第三师图木舒克市便是其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图木舒克深入践行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履行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三大功能”,发挥调节社会结构、推动文化交流、促进区域协调、优化人口资源“四大作用”,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亲切关怀下,在自治区党委和兵团党委的带领下,在对口援建省市的大力支持下,奋力走出了一条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同步高质量发展之路,绘就了新时代维稳戍边、繁荣发展的壮丽画卷。

今年5月,记者一行深入图木舒克的城镇、团场、连队和周边县乡,感受到这里处处是生机盎然、团结奋进的动人场景,各族职工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信心格外坚定。

“习总书记亚克西!”“共产党亚克西!”“民族团结亚克西!”

从“军垦第一犁”到新时代的丝路明珠,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已深深融入图木舒克人的血脉之中,凝结成推动发展进步的磅礴力量,让丝路古道彻底改变了面貌。


“军垦第一犁”播下红色火种

今年3月30日,随着国航开通图木舒克-阿克苏-北京往返航班,图木舒克与首都以及东部省区市的时空距离大大拉近了,也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了图木舒克与其他省区市的密切交往交流交融。

作为唐王城故里,地处丝路古道和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交汇点的图木舒克,是古代西域屯垦戍边的发祥地之一。自汉代张骞凿空西域以来,绵延2000多年的新疆屯垦史,构成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屯垦戍边历史画卷。“屯垦兴,则西域兴;屯垦废,则西域乱”。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秉承这一“千古之策”,开创了新中国屯垦戍边的辉煌历程。

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1949年1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进驻南疆重镇——喀什,这座古老的城市宣告解放。响应毛主席“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1950年1月21日,新疆军区发布命令:“全体军人一律参加劳动生产,不得有任何人站在劳动生产之外”。第二天,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和政治部主任左齐骑马踏勘。“我们的农场就建在这里”,“马家花园已成为历史,我们将在这里建设一个更加美丽的新花园”,并将清朝新疆最后一任提督的马家花园命名为草湖。

冒风沙、抗严寒、顶酷暑、战戈壁……面对异常艰苦的生产生活条件,兵团官兵弘扬党的优良传统,放下枪炮拿起农具,一边搞劳动比赛,一边学唱歌学识字……根治叶河的战役相继打响,各团场擂响战鼓,开展社会主义劳动竞赛、劳动大比武,各路捷报频传。

屯垦戍边如火如荼的“战场”上,相继涌现出一批批英雄模范。来自五湖四海的知识青年与兵团官兵一起,在艰苦创业中施展自己的才华。大家在生产生活中相互理解、相互支持,孕育了友爱、宽容、大义和坚韧的精神品格。

如今,“军垦第一犁”的雕塑巍然矗立在41团草湖镇8连的主干道上。连部军垦简史馆内,一张张老照片、一份份荣誉证书、一件件当年垦田拓荒用的农具,向人们生动地讲述着屯垦戍边的峥嵘岁月。军垦第一果园、军垦第一水稻、军垦第一棉花、军垦第一医院、军垦第一食堂……许多个“军垦第一”先后诞生。1981年,兵团恢复建制,沐浴着改革开放春风,团镇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快车道,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引领作用更加强劲。

一棵老“军垦柳”吐绿纳新、生机勃勃,4棵根脉相连的“同心树”高大粗壮、枝繁叶茂。吃的是同一渠水,走的是同一条路,从草湖建立之日起,军垦连队就积极开展兵地共建共荣,周边乡村的各族乡亲们积极参与,共同见证和推进着民族团结、融合发展的宏伟大业。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你的坎土曼(一种铁制工具),我的扁担筐。”在草湖镇白杨社区党群心连心服务中心,83岁的张秀银等几位老军垦深情回忆着过往。“白天是扬灰路,雨天是水泥路。没有机械设备,全靠人推肩挑,天蒙蒙亮大家就下地了,争上游争先进。”老人们感慨道:“虽然辛苦,但不白辛苦;没有当年的艰辛付出,就没有如今的美丽家园。”

“劳动的歌声满山遍野,劳动的热情高又高。生产运动猛烈地展开,困难把咱们吓不倒……自由的种子播下去,幸福的泉水流不完。劳动双手能够翻天地,戈壁滩上盖花园。”今年5月10日下午,在师市二中礼堂内,一场生动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和团日活动正在进行。师市原党委书记、政委吴金栋向各族学生回顾兵团屯垦戍边的历史,同学们深情朗读诗歌《军垦第一犁》。一曲传唱不衰的《戈壁滩上盖花园》,生动彰显了官兵群众开荒种田、共建家园的顽强意志。

“‘军垦第一犁’是延安精神的传承发展,是兵团精神的发端,早已成为兵团的象征。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让这种精神进连队、进社区、进校园,在兵团永远传承弘扬下去。”吴金栋老人动情地说。

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几代兵团人风雨同舟、前赴后继、顽强拼搏、改革创新,历经起步创业、徘徊求进、振兴崛起的不同历史阶段,走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之路。


共建美好新家园

天高云阔,绿意盎然。在师市广场上,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每天早晨10点,许多干部职工都会跟随广播体操的节奏起跳,由此开启新一天的工作。

23岁的董峰去年从青岛大学毕业后,通过参加西部计划志愿者来到图木舒克,目前在师市党委机关工委工作。虽然刚刚工作8个月,但他对图木舒克已经很有感觉了。“这是一个非常有活力和潜力的地方,我非常看好这里的发展前景!”

位于市区的前海棉纺厂,免费给各族职工提供宿舍,还帮助736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实现了增收脱贫。24岁的米热古丽·艾海提刚入职不久,毕业于新疆大学汉语言专业的她印象最深的是,当地越来越好的环境,“这座城市很现代,并且绿化、亮化和美化做得非常棒”。喜爱读书的米热古丽·艾海提坚信,未来会更美好。

锦绣街道地处图木舒克市区中心地带,是老城区较多的街道,共辖有50个小区,居住着4万多人。伴着悠扬的乐曲,玫瑰苑小区的十几名妇女正在进行精彩的旗袍表演。在“巾帼能手”的带领下,这里的妇女将艾德莱斯绸和旗袍制作工艺结合起来。创新产品展现出中华文化的魅力多彩,不仅丰富了社区文化生活,还带动了居民增收。在光明社区,制作都塔尔、弹布尔等传统乐器的好手吐逊那买提,依托传承手中的技艺早已致富奔小康了。他的徒弟们还经常在制作现场弹唱,表达过上幸福生活的喜悦。

城市变大变美了,人气更旺了。为加强社区群众创业增收,锦绣街道除了介绍群众到附近农贸市场、超市酒店等打工,还办起夜市,建起劳动力市场,引导辖区有创业技能的人员开店铺。记者看到,这里的牛肉面、烤包子等特色餐馆应有尽有。

一条条宽阔的公路从市区通向各个团场,一排排郁郁葱葱的白杨高高耸立,一个个现代化厂房和工业园区不时出现在路旁。尤其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一个个连队社区崭新亮丽,一栋栋整齐排列、色彩斑斓的富民安居房与蓝天碧野相互辉映,戈壁滩上盖花园,古道新生迎来了新气象。

走进各个团场连队,红红的灯笼、喜庆的对联与翠绿的葡萄长廊相映成趣,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民族团结进步和博大精深中华文化等主题的宣传语、绘画图案随处可见,家家户户门前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庭院内,生活区、种植区、养殖区“三区”分离,整洁亮丽,鲜花盛开,蔬果飘香。拆除旧土房、旧土墙、旧羊圈,倡导新生活、新气象、新秩序,图木舒克围绕富民兴疆、文化润疆,从衣食住行到家庭环境卫生等各方面,把连队职工群众向往的美好生活变为了现实。

“随便进,随便看,亮堂堂,满当当。”走进51团8连4栋的阿不都色米·玉素甫家中,院子里的鲜花足有十几种。客厅里,木地板、沙发、茶几、平板电视、电采暖等,尽显连队现代新生活的今非昔比,墙上一幅绘有富贵牡丹王的大牌匾显得格外喜庆吉祥。卧室里摆放着新式大木床和衣柜,明亮的阳光照进来,温馨而舒适。厨房内,橱柜、冰柜、冰箱、抽油烟机俱全。卫生间干净卫生,安装着抽水马桶。“原来住的老房子在山底下,破破烂烂的。以前睡土炕,庭院哪有什么‘三区分离’,很容易滋生细菌,地方病也很厉害。如今,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清洁卫生了,自来水、电力、宽带网络等也都有保障。”阿不都色米·玉素甫高兴地说。

连队生活旧貌换新颜,团镇社区也是焕然一新。来到53团振兴路社区嘉华园小区,各民族职工群众正一起跳欢快的广场舞。共同的家园,大家同治理、同学习、同娱乐。去年疫情发生后,社区居民不分男女老少,守望相助、共克时艰。大家纷纷主动报名参加志愿服务,为社区抗疫贡献力量。

“如今,旧房变新房,旧貌换新颜,结对帮扶的亲戚帮助我们脱贫致富奔小康,我们每家每户哪个民族都没有掉队,都跟上了时代前进的步伐。是共产党带领我们过上了幸福的好日子!感谢习主席!感谢共产党!”44团18连68岁的老人马木提·艾沙和老伴靠着勤劳的双手,育果苗、栽果树,垦荒地、打水井,种起了十几亩果园。劳作在长势喜人的林果地里,两位老人情不自禁地哼唱起自编的赞颂幸福新生活的歌谣。

点点滴滴总关情,一草一木皆丰碑。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传家宝,也是兵团精神的基石。在图木舒克,几代人始终秉持昂扬奋斗的姿态,披荆斩棘,勠力同心,终于在戈壁滩上建起了幸福美好的新家园。


融合发展见真情 民族团结靠大家

学技能、学管理、学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法律……几年前,师市49团针对团场待业青年较多的情况,特别组建了一个青年连队——17连,通过学习培训和互帮互助,带动各族职工群众走上了共同发展致富之路。

作为一个以种植棉花为主的连队,17连将职工的条田采取各民族群众交叉种植的方式,在犁地、播种、浇水、施肥、管理等各环节互帮互助,共同生产管理,共同收获。同时,通过采用GPS定位全天候播种、机械采摘和滴灌技术等,降低人工成本,提产增效。

2020年,随着连队危旧房改造工程的完成,17连分配新房时采取单双号方式,进出一道门,一个院子两家人。

周边纺织、建筑等企业较多,连队就积极开展缝纫、运输、电焊、烹饪等技能培训,大大增强了各族职工群众的发展技能,提升了自我发展的能力。

49团的18连与巴楚县的恰尔巴格乡相邻,是一个盛产红枣的连队,各族职工在日常生产生活方面与周边少数民族群众交往密切。除了平时枣田除草、修剪、浇水、管理等,仅每年连队的红枣采摘季,周边村民人均收入都可以达到四五千元,这一项的资金总额在300万元以上。

连队职工冯洪灿的手机上,从几十元到数百元再到上千元的一笔笔转账记录,见证着他和恰尔巴格乡4村村民艾力之间的情谊。“这种情谊不是拿钱衡量的,付出劳动本来就要有报酬。我们是生活中的朋友,他来给我帮忙,解我燃眉之急。他有什么困难,我也随叫随到。这是一种兄弟情谊。”老家在河南、长在新疆的冯洪灿表示,不分民族互帮互助是兵团的优良传统,共用一条公路、一条水渠、一个电路、一个自来水……大家实实在在地就像一家人。

前海镇31岁的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小时候跟随父母从和田来到45团,帮连队职工黄兆敏一家拾棉花,黄兆敏也一直把她当作亲女儿一样对待。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交往中,黄兆敏的小儿子张君宝与则温尼沙产生了感情,最终喜结姻缘。性格开朗的则温尼沙积极主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种植技术,积极帮助附近的各族群众脱贫致富,获得了“全国劳动模范”的殊荣。

走进45团前海镇6连连部,连队职工正与麦盖提县的少数民族群众开展联谊活动,一派欢欣热闹的景象。大院内,兵乓球、羽毛球、跳绳、拔河等比赛如火如荼,场面欢快。多功能活动室内,舞台上的刀郎十二木卡姆艺人弹唱高亢激昂,台下的观众随着节奏翩翩起舞。各族小朋友表演的舞蹈《映山红》,更是赢得阵阵掌声。

为让当地老百姓尽快富起来,连队支部书记任广善曾带领职工到北疆等地学习调研,试种辣椒并获得成功。如今,6连可耕种土地面积1.5万多亩,通过调整产业结构,辣椒种植已经超过6000亩,其间套种茴香,开展订单种植。29岁的牙生江,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上学期间,他每次回到家乡都感觉“变化太大了”。作为一名连队职工,他希望自己像老一辈那样,发扬兵团精神,努力学习更多更新的技能,更好地服务周边群众。

红色光芒照耀大地,戈壁荒滩变成美丽家园。上世纪60年代,来自不同地区的汉、维吾尔、回、哈萨克等各族群众,响应建设祖国、建设边疆的号召,在麦盖提县库尔玛乡荒芜人烟的戈壁滩上,安上了新家——红光农场。如今,这里有红枣加工、大型养殖场等工业企业和工农商户50多家,全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红光农场是我家,民族团结靠大家。”各族职工群众是这么说的,更是这样做的。

“我爷爷是随王震将军一起入疆的,正是在几代兵团人和当地各族群众的团结奋斗中,戈壁荒滩才变成了美丽绿洲和美好家园。我们要传承好、弘扬好老一辈兵团人团结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像胡杨一样扎根边疆,在这片热土上继续发光发热。”兵团驻红光村“访惠聚”工作队第一书记、队长葛剑说。


热爱伟大祖国 弘扬中华文化

弹起都塔尔、萨塔尔、弹布尔,打起大手鼓、小手鼓,51团刀郎木卡姆民间艺术团的演奏者表演着热情洋溢的弹唱歌曲。68岁的热合曼·马木提和26岁的布尔汉,分别是这个艺术团最年长和最年轻的表演者,农忙时节大家下地劳动,休闲的时候便聚在一起弹唱木卡姆。

说起现在的新生活,62岁的吾斯曼·卡迪尔高兴地展开双臂形容发展变化之大,随后伸出大拇指不停地点赞。“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现在啥都有。国家越来越强大,我们老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好了!”老人平时除了喜欢打手鼓,还喜欢刷抖音视频,看到全国各地巨大的发展变化以及疫情防控的得力有效,他由衷地为伟大祖国感到自豪。

53团金胡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门口两侧摆放着4座硕大的胡杨根雕,庄严古朴,遒劲有力。舞台上,由当地舞蹈爱好者和团场学校老师组成的刀郎舞队,正表演舞蹈《红旗下的刀郎儿女》。挥舞的国旗下,各族舞者尽展身姿。

古丽扎尔是53团5连两委成员,毕业于乌鲁木齐广播电视大学。从小就喜欢跳舞的她不仅会跳刀郎舞,也会跳顶碗舞等。工作之余,她便组织连队群众跳广场舞。这不,兴致高昂的古丽扎尔还现场清唱了一段豫剧。这是她跟兵团豫剧团“访惠聚”工作队学的,听起来别有一番韵味。

“五个认同”柱、民族文化墙、各民族学生共学共乐的雕塑……走进53团第一小学,民族团结氛围浓厚。20多名各族学生整齐列队,用口琴演奏了歌曲《我和我的祖国》《龙的传人》,悠扬的旋律回荡在校园上空。中华武术表演开始了,伴着挥舞的彩旗,大家齐声高喊“少年志则国志,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铿锵有力。孩子们还带来了一个个舞蹈,奔放的蒙古族舞、欢快的维吾尔族舞……精彩的表演令人难忘。

44团一中开阔的校园道路两侧,竖立着鲁迅、华罗庚等名人的雕塑,文化长廊上描绘着多个中华民族历史人物及其生平简介。蓝天白云下,崭新的篮球场、乒乓球场、网球场、足球场格外醒目。绿茵场上,买合木提江等足球教练正带领初中甲组男子和女子足球队训练,即将代表图木舒克参加在新疆石河子市举办的兵团足球比赛。

五谷杂粮制作的二十四节气图,旧纸、塑料等制作的海洋、太空、旗袍、青花瓷、象棋、围棋……45团第二幼儿园的园区走廊两侧,师生们制作的手工环保创意作品将校园点缀得色彩斑斓。在这样一个温馨的环境中,各族老师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各族娃娃们从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茁壮成长。

“这里的各族人民淳朴热情、团结友善,这里各方面的建设成就也令人很受鼓舞。我有幸来到南疆,希望能为祖国边疆的繁荣发展特别是教育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在广东东莞援建的草湖镇德宏私立学校,来自云南衡水分校的赵腾民老师如是说。


古老丝路绽放新时代光芒

处于中巴经济走廊核心区、新疆南疆四地州中心腹地的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拥有“五口通八国,一路连欧亚”的区位优势,在我国“一带一路”建设和新疆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进程中占有重要位置。近年来,随着兵团将图木舒克确定为南疆工业发展的重点城市之一,师市党委政府坚持开拓创新、开放发展,积极推进产城融合,重点打造集纺纱、化纤、织布、印染、针织、家纺、成衣于一体的纺织服装全产业链;利用农业特色资源,大力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业;积极承接东部沿海电子产业转移,抢先做大电子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效明显。

图木舒克市职业技术学校坐落于市区,从2005年建校时校长带着一名教师办起的30多人班,到如今在校生1900多名,这样的成果来之不易。在这个学校,很多学生来自周边叶城、英吉沙等县。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和全市产业发展战略,学校积极开展服装设计和电子机械等职业教育,每年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都很受当地工业园区欢迎。

从亲手设计服装款式、手绘图案,到输入电脑进行面料和色彩的搭配,再到制作成衣样品,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将传统艾德莱斯绸面料与现代时装元素相结合,让民族传统工艺绽放出更加绚丽的新光彩。裁剪、车缝、熨烫……工艺室里,学生在缝纫机前亲手制作出一件件漂亮的衣裙,收获了满满的成就感。“我以后要当个设计师”“我想开服装店”“我想开服装公司”,孩子们兴奋地说出了心中的梦想。

在学校的机电专业实训室,一楼摆满了大大小小的电器操控设备,二楼则是现代化的机器智能化控制操作平台。针对本地纺织服装产业器械设备需求量大、电子信息产业不断发展的现状,学校不断加强机电技术专业培训,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学生不仅实现了就地就业,而且真正用学到的技术助力了企业发展。

草湖镇东纯兴集团纺织车间内,一派繁忙的景象。各族职工熟练地操控着纺织设备,一批批棉锭成品正在打包装箱。集团研发中心实验室里,刚从新疆职业技术学院毕业不久的穆尼拉,正在学习操控世界顶级的棉纺仪器设备。据公司研发中心主任葛晓红介绍,生产高端的棉纺产品是公司孜孜以求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能有效带动当地就业。“随着研发力度加大,现在公司可以生产世界上大部分品种的棉纺和新型化纤产品,而且品质一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司没有停工停产,市场销路非常好。“兄弟好、姐妹好,新疆好、祖国好”,正如公司各族职工代表同唱的《和谐新疆》那首歌,大家都相互传递着满满的信心和信任。

53团唐锦纺织有限公司前的一片绿地上,硕大的红石榴雕塑彰显着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宏大主题。自2020年9月投产以来,唐锦公司通过加强培训车间建设,仅仅6个月便实现出口创汇460万美元,体现了兵团创新发展的速度。而在员工吐逊古丽·阿不都米提看来,连队最大的变化是有了现代化的工厂。以前务农的她,做梦都想不到自己能在家门口成为一名大工厂的工人。

位于44团18连的粤新创业园个人工作室,吾斯曼·吾布里正坐在电商直播台前,精心创作葫芦烙画。随着师市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一十百千万”工程,他作为当地10名致富带头人之一成功入选。自幼喜欢画画的他,靠着勤奋、智慧摸索出了葫芦烙画的创作技艺。2015年,吾斯曼·吾布里参加在乌鲁木齐举办的亚欧博览会上,进一步开阔了眼界,也更加坚信“民族手工艺品可以卖到更远的地方,也能带动更多人创业增收”。

屯垦条田、逶迤沙漠、红柳湿地、候鸟天堂……游览图木舒克的海师图景区,仿佛进入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围绕建设南疆旅游强市的目标,图木舒克把旅游业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海师图便是近期建设的重点旅游项目之一。这样的美好新家园,早已不仅仅是蓝图,而是图木舒克人生活中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回望来时路,筚路蓝缕;阔步新征程,再攀高峰。

扎根昆仑山深处、驻守边防一线的叶城二牧场三连,是图木舒克海拔最高、位置最偏远的连队。被誉为“昆仑山上的亚克西连长”的现任连队党支部书记刘前东,与全连各族职工群众一道,艰苦奋斗、团结奉献、守边护边,堪称师市践行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的典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我们一定始终用实际行动来报答党对边境连队和边疆人民的关心厚爱,更加努力地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我们党的百年华诞。”前不久,在记者采访团队党支部与三连党支部联合举办的党史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中,刘前东交流发言时语气坚定地说道。

从“军垦第一犁”到丝路新城,从“一张白纸”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高质量发展,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各族干部职工群众深入践行兵团精神和胡杨精神,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迈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必将书写更加壮阔的历史新篇章!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

责编:龙慧蕊   制作·流程:王怡凡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