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古丝路,巍巍唐王城。回眸历史,民族团结的血脉一直在图木舒克大地久久传承。
在图木舒克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内,一幅波澜壮阔、激荡人心的屯垦戍边画卷,正向我们徐徐展开。
西汉时期,图木舒克是西域36个地方政权之一的“尉头国”所在地,有西域“城廓之国”之称。公元75年,东汉派班超率吏士36人赴西域,曾在图木舒克山麓的橐磐城驻守17年。橐磐城遗址,就是如今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唐王城。从汉至唐朝末年,唐王城所在区域为龟兹所管辖。1218年,成吉思汗派部将占领天山南麓各地,图木舒克后复归元朝管辖。直到1759年,清朝乾隆皇帝平定大小和卓叛乱,自叶尔羌起从南向北、由西向东沿路设立13个军台,图木舒克台由此设立。
长期以来,图木舒克在开发建设边疆、维护祖国统一大业中地位特殊、作用重大。当地现已纳入国家长城资源保护的7座烽燧和考古发现的“唐代日历”,就是最好的例证之一;唐王城遗址以及克克勒玛佛教、谒者馆遗址等一大批遗址、遗存,也有力地诠释了图木舒克历史上就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之地。张骞、郑吉、班超、高仙芝、封常清、悟空和尚车奉朝、林则徐等历史名人都曾在图木舒克驻守或者经停,更为这片土地增添了许多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民族团结佳话。
岁月的长河里、亘古的荒漠中,无数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故事在这里上演,留下了历经风暴而生生不息的痕迹,汇聚成通往未来的光标,引领着图木舒克人不懈奋斗、砥砺前行的方向。
事成于和睦,力生于团结,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党的十八大以来,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把民族团结工作置于完整准确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特别是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高度进行思考和谋划,把兵地融合发展摆在重要位置,常态化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工作,大力实施“一十百千”工程和青少年“筑基”工程等,加快构建各民族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持续推动各族群众广泛交往交流交融,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民族团结之树已深深扎根图木舒克大地,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巍巍唐王城 军垦第一犁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掷地有声。
在图木舒克,提起“军垦第一犁”的诞生地——41团草湖镇,人们都会告诉你,那是兵团人犁出的最肥沃、最殷实的热土。
1950年初,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兵团二军军长郭鹏、政委王恩茂等人踏勘沙漠边缘的马家花园地区。王恩茂说:我们将在这里建设一个真正美丽的新花园。他将此地命名为草湖。
由此至上世纪60年代,大批北京、天津、江苏、湖南、上海、山东等地的支边青年来到草湖,在这片广袤荒漠开启了屯垦戍边的艰辛历程,并与当地的各族同胞在生产生活中患难与共、融为一体。
如今已90多岁高龄的高兰英,就是当年的一名支边青年。1950年4月2日清晨,高兰英正和战友们在“倒春寒”中用木犁垦荒劳作,二军政治部摄影员袁国祥按动相机快门,将眼前的场景定格为永恒。
初春的新疆,乍暖还寒,战士们脚下的土地还没有完全解冻,缺少劳作牲畜的他们只能用木犁等工具进行人力开垦。汗水很快浸透衣衫,年轻的战士脱下棉外套,身着单衣奋力耕种。“当时物资非常缺乏,缺衣少粮,每天分到的口粮很有限,战士们住在地窝子里,阴冷潮湿……但大家屯垦戍边的热情十分高涨。”至今,袁国祥回忆此情此景时仍不免唏嘘。
这张照片所记录下的瞬间,经考证被确认为当年驻疆部队最早的人拉土犁开荒图,是真正的“军垦第一犁”。
就这样,官兵们以肩挑手扛的方式,仅用一年时间硬是开垦了400公顷荒地,创造了生产粮食10.6万公斤、皮棉2000公斤的屯垦传奇。此后,二军1226名官兵及家属进驻草湖。于是,这块土地上又诞生了数个“第一”:军垦第一果园、军垦第一棉、军垦第一水稻、军垦第一小学、军垦第一饭店、军垦第一医院、军垦第一幼儿园、军垦第一商店、军垦第一文工团……就是这些“军垦第一犁”,开启了人民解放军开发新疆、屯垦戍边的伟大征程,也使民族团结的鲜花开遍这片土地。
行走在如今的草湖镇,笔直宽阔的马路四通八达,现代化高楼鳞次栉比。草湖产业园内,广东等地援疆企业生机勃勃……从“马家花园”废墟到草湖新镇,标志着41团草湖镇实现了从“屯垦戍边”到“屯城戍边”。至今,草湖镇多次获得国家、自治区、兵团及师市级“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并荣获“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全国特色小镇和产城融合特色小镇”等称号。
草湖镇的华丽变身,只是图木舒克发展壮大的一个缩影。建市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图木舒克从加快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各族职工群众生活水平、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等方面着手,有力推进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据统计,师市实现生产总值由1980年的0.35亿元,提高到2020年的196.63亿元。2020年师市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8771元,是2000年的5.79倍,连队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469元,是2000年的6.55倍,截止2020年师市劳动力就业人数累计达到101383人。2020年,转移团场富余劳动力就业1632人,新增就业7901人,1万余人次参加各种技能培训。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2万多人,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8万多人,救助困难群众2.6万人。辖区连队通车率达到9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在图木舒克,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质量得到提高,民生得到改善,民心得到凝聚,极大地提升了各族职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民族团结的良好局面得到进一步巩固。
把各族职工群众对美好生活的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从历史中走来,屯垦事业的发展促进了图木舒克绿洲的繁荣,孕育了这座丝路新城。如今,到处条田连片、渠系纵横、林带成网、公路四通八达,昔日的荒漠早已成为图木舒克人的美丽家园。
创建工作结硕果 团结稳疆谱新篇
在45团机关办公楼里,悬挂着一幅极其珍贵的题词:“叶河之畔的希望之花。”那是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王恩茂于1990年9月为43团题写的。当时,王恩茂深有感触地说:叶河边上盛开着两朵花,一朵是棉花,一朵是民族团结之花。的确,民族团结如同一粒种子,从第一代兵团人把种子播进图木舒克这片土地的那一天起,它就开始生根、开花、结果,如今已是花团锦簇、硕果累累。
2019年国庆前夕,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书记、政委李震国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在首都北京举行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从党和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奖牌时,他不禁心潮澎湃、百感交集。
作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辖区面积最大、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师市,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既是兵团反恐维稳的主战场,更是兵团团结稳疆的重点师。“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正确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要求我们深入领会和真正悟透‘团结稳疆’的内涵实质,牢牢把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主线,大力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建设更有温度的‘和谐三师’,在打造‘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方面走在前、作表率。”李震国的一席话,说出了师市各族干部职工群众的心声。
构建“大统战”工作格局,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这些年来,三师图木舒克市在创建工作方面始终走在兵团乃至全国前列。创建工作开展之初,师市党委就强调:要履行主体责任,将其作为重要政治任务抓实出彩。
任何一项工作,只要组织架构严密、机制制度到位,便会产生强大推动力。
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三师图木舒克市成立了以党委书记、政委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组建6个工作组,高位强力推进。通过师市动员大会、党委常委会、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专题会,出台了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工作推进方案、贯彻落实《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的实施方案……创建工作在急促有序的鼓点中迅速展开。
持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机关、进团场、进企业、进街道连队(社区)、进学校、进军(警)营、进宗教场所的“七进”活动,扎实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和“五共同一促进”活动,坚守各民族之间重大节日互相往来、婚丧嫁娶互相参与、风俗习惯互相尊重、急难困苦互相帮助、先进文化技术互相学习的“五个相互”原则,通过结对子、认亲戚等方式,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让各民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让心与心贴得更近、情与情交得更深,真正成为一家人。
44团18连农民海力其汗有一本厚厚的感党恩日记,上面详细记录了兵团党委党校总务处处长张全新与她家结亲的点滴经历。
2016年2月,海力其汗34岁的大儿子喀斯木·马木提突发疾病,高烧不退。时任44团13连“访惠聚”工作队队长张全新带领党校干部捐款10800元。救助款送到医院时,喀斯木·马木提因脏器衰竭已不幸离世。张全新跟海力其汗说:“别难过,您还有我们,以后我们都是您的儿子。您用这笔钱先把治病的欠账还完吧!”一个月后,海力其汗的小儿子也生病了。张全新闻讯后立即安排车辆、联系乌鲁木齐医学院安排好床位,并送给海力其汗1100元路费。由于送医及时,小儿子的病情很快好转,半个月后康复出院。
在海力其汗家里,她激动地告诉记者:“张队长是代表党来帮助我们的,共产党的恩情比天大、比山高,我们一生一世都不会忘记。”她将这些事一笔一划写在了日记里。“亲戚”张全新和兵团党校的关心和帮助,温暖着这家人的心。“我要把人生中最难忘的故事讲给我的孩子、我的孙子听,祖祖辈辈都记住党的恩情。” 海力其汗说。
像海力其汗一家的故事,在图木舒克十分寻常。2018年,师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干部吐尔逊同因大病致残的困难户宋永保结了亲戚。宋永保之前是一名货车司机,因为突发意外造成高位截瘫,还一度有些抑郁。吐尔逊每次上门,都会为他送一些米面油等食物,还经常陪他聊天、开导他。为了给宋永保申请养老保险和残疾人补助,吐尔逊四处奔走,并协调喀什医院的医生上门为他做伤残鉴定。疫情期间,无法上门,他俩就经常用手机视频聊天。从陌生到熟悉,再到亲近,每每提起吐尔逊,宋永保都会开心地说,“那是我兄弟!”
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在这个过程中,“访惠聚”工作队无疑搭建起了党和政府同各族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51团8连职工鲁尔艾合买提·吐地家的庭院里,一片绿意盎然。走廊里摆满各种绿植,葡萄藤爬满廊檐,红色砖木结构的独栋住宅实用而美观。2020年1月,鲁尔艾合买提·吐地一家和全连204户居民一起,从土炕房整体搬迁到了如今的新房子。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让我们信心更足了!以前连队都是土路,下雨天更是泥泞难走。现在都铺上了水泥路,职工群众的新房子一个比一个漂亮,路边的太阳能灯也亮了起来。我们会永远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鲁尔艾合买提·吐地的话语中充满感激。去年,他和妻子开起了农家乐。连队的“访惠聚”工作队为他们做担保,还帮他们购置了价值4.8万元的桌椅板凳和厨房用品。农家乐开张后,每个月营业额达到1万元。小两口尝到了勤劳致富的甜头,还打算去市区开一个特色餐厅。
据8连“访惠聚”工作队队长、石河子大学党校办对口支援办副主任卡乌利江·卡得尔介绍,连队已于2019年11月实现全部脱贫。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访惠聚”工作队向连队职工群众免费发放了价值7万多元的果树和菜苗,目前正在大力引导群众订单式种植朝天椒。
访民情,汇民意,聚民心。2020年,兵团和师市派驻图木舒克“访惠聚”工作队共实施惠民项目210个,投入资金2065万元,惠及9475户。
创新创建工作的形式和载体,是图木舒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一大亮点。为进一步做好创建工作后半篇文章,图木舒克结合自身实际,大力推进“一十百千”工程和民族团结联谊活动“123456”工程,将党的民族政策和各项惠民政策送到各族职工群众生产生活中,教育引导他们始终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
“我家亲戚亚克西”“我为亲戚做顿饭”等联谊联欢活动广泛开展,“走进新时代,共建美好家园”等群众性活动不断档,团场各族职工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感、中华民族一家亲的归属感显著增强。
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着力筑牢各族群众思想根基,图木舒克多措并举抓宣传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被纳入师市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党校和各所学校教育教学中。”师市党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齐勇说,“此举切实增强了各级领导干部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意识,更是卓有成效地引导了中小学生从小牢固树立民族团结的思想。”
在图木舒克,周一升国旗、“星期天党课”、职工夜校、党日活动、“发声亮剑”等活动中,都会组织学习宣讲党的民族政策,将民族团结的声音传到千家万户。“这是《民族团结从我做起》倡议书,请认真阅读。”通过广播电视、报刊网络、宣传牌匾、电子屏等媒介平台大力宣传的同时,走家入户宣讲也已成为常态。
今年初春以来,图木舒克的“百姓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频频精彩上演,并且力求“有筋骨、有品位、有温度、有力量”。4月首演至5月中旬,仅“百姓大舞台”群众文化活动就已举办16期,观看人数达12万人次。这些喜闻乐见的活动教育、影响、激励了大批群众,成为图木舒克创新发展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有力载体。
截至目前,图木舒克已召开8届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表彰大会,涌现出8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模范个人,102个自治区和兵团级、400余个师市级民族团结模范集体和个人受到表彰。
被称为“昆仑山上一棵草”的刘前东,今年初又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2013年,他继承父亲遗愿,怀揣父辈理想,选择在海拔4000多米的边境连队叶城二牧场三连工作,担任连长。这里高寒缺氧缺水,交通十分不便。刘前东常年带着100多名职工群众穿梭在山里放牧、巡边守边,还几乎包揽了牧民需要下山办理的所有事情,包括新生儿落户、学龄儿童上学、缴纳养老保险、看病联系医院、运送粮油煤炭蔬菜,等等。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在图木舒克,人人学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争当民族团结进步先进的良好氛围越来越浓厚,汇聚起了人人都为民族团结做贡献的磅礴力量。
互嵌画出同心圆 兵地融合铸丰碑
在45团前海镇24连社区,提起则温尼沙·阿布都卡地尔,邻居们都会竖起大拇指。今年31岁的则温尼沙开朗活泼、乐于助人,时常为附近来连队务工的少数民族群众讲解法律知识,教授种植技能。2008年,她与24连汉族职工张君宝组成了一个幸福家庭。如今,他们儿女双全,一家四口其乐融融。
张君宝是河南人,则温尼沙平时跟着婆婆不仅学会了做河南菜,还学会了唱豫剧。在小区里,她经常教其他的维吾尔族小姐妹说普通话,也教她们唱豫剧。她说:“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能丢。”婚后的幸福生活,也让则温尼沙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红娘”。
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是图木舒克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我们在连队危旧房改造的过程中,积极推进多民族混居,目前整个师市都形成了互嵌式的社区环境;各民族职工群众土地交叉划分,在耕作过程中同种植、同收获,相互交流种植经验、学习种植技术;连队社区开展日常技能培训、维稳执勤、宣传教育等工作时均采取混合编组的方式,各民族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共同进步。”齐勇介绍说。
“我师傅陈洪是个能人,更是个好人。”来自巴楚县恰尔巴格乡4村的茹孜阿吉·图尔荪动情地说。43岁的他过去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9年实现了脱贫。用茹孜阿吉的话来说,“这多亏了陈洪,多亏了49团18连党支部。”
49团18连与恰尔巴格乡的6个村相邻,是开展兵地融合和嵌入式发展的前沿。这个连队以种植红枣、核桃为主,辐射带动着周围乡镇的大量劳动力就业。近年来,18连每年仅给结对共建的恰尔巴格乡村民支付务工费就达300万元以上。
茹孜阿吉·图尔荪和陈洪是老相识,两家距离不过1公里路。作为18连的老职工,陈洪拥有一身好手艺,种植、电焊、农机修理样样在行。平时,茹孜阿吉·图尔荪没事就跟他学技术,家里种的红枣从亩产一二百斤提高到如今的400多斤,年种植收入也从2万元变成了6万元。学技术的同时,茹孜阿吉·图尔荪还学会了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现在外出务工和旅游,交流起来方便多了!”
像18连职工群众与周边乡镇村民互帮互助的事,在图木舒克推进兵地融合发展中比比皆是。自建市那天起,图木舒克就开始了插花式和嵌入式的发展。长期以来,兵团职工群众与地方村民有事无事常往来,大事小事共商量,结下了深厚的兵地共建情谊。兵地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实现了求发展、谋富裕、铸和谐的共同心愿。
2003年2月,巴楚县和伽师县发生6.8级强烈地震,人民生命财产受到严重损害。灾情发生后,师市党委立即下令民兵奔赴救灾抢险的第一线,有力支援地方夺取抗震救灾的胜利。短时间内,师市投入抢险救灾人力13361人次、机器602台,为灾区群众搭建帐篷590顶,搭建简易防震棚1234个,安置转移受灾群众8512人,支援粮食86余吨、饮用水51.5吨、衣被1958件、建材188吨,还捐赠了价值80.4万元的药品……师市民兵撤离灾区的那天,各族群众依依不舍、含泪送别。
在图木舒克,像这样奔赴抗灾抢险、为民解忧第一线,冲向反恐维稳最前沿的事不胜枚举。救治地方患病群众、送教到村、支援西藏、援建巴基斯坦、修建中巴公路……危急关头、艰险之处,都留下了师市人的风采。
尤其是近年来,图木舒克因地制宜,破除“画地为牢、隔线而治”的陈旧思维方式,主动融入地方,以维稳工作合作、经济融合发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民族团结共创为主要内容,积极推动兵地融合发展,实现兵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繁荣发展。
2011年,师市前海集团在麦盖提和莎车两县投资2亿多元,建立了棉花收购加工企业,提供岗位1000多个,助力当地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机会。仅此一项,每年集团就支付当地群众工资872万元,上缴地方税收2000多万元。
2015年,喀什地委、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党委关于推进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把兵地融合发展列入工作重点。当年9月,喀什经济开发区与师市达成兵地共建喀什综合保税区投资合作备忘录,双方投资与收益各占一半,兵地交替委派管委会主任和董事长,三年一轮换。目前,已签订投资协议35家,注册企业22家,保税区正式封关运营。
为更好地发挥兵团现代农业优势,带动地方调结构、转方式,实现农民就业增收,图木舒克组建了设施农业公司,在疏勒县良种场承包土地300亩,新建无土栽培日光温室100座,年用工8万人次,年支付工资800万元。同时建立种植合作社,吸纳会员280多户,当地1870座闲置的种植大棚重新焕发生机,户均增收1万多元。
在草湖工业园东纯兴集团产区内,29岁的艾麦提江·麦麦提正在检修纺织机器。他来自草湖镇周边的疏附县塔什米力克乡热孜喀村,在公司每天工作8个小时,月收入4000元。“我妻子也在这里工作,公司给我们统一分配了宿舍,冰箱、洗衣机、电视、空调等家用电器都有,还有宽带网络,方便我们经常和家人视频聊天。”
受惠于党中央、国务院对口援疆政策,图木舒克的工业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从工业空白到拥有“一区两园”,堪称跨越式发展。这样的转变直接惠及乡村百姓。草湖工业园入驻企业12家,图木舒克工业园区入驻企业49家,两个园区用工接近1万人,其中一半左右的工人均来自地方乡村。特别是草湖工业园东纯兴集团200万锭集纺纱、织布、服装于一体的项目建成后,将吸纳5万人就业。
艾麦提江·麦麦提告诉记者,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如今他和妻子的普通话说得很流利了,也交到了很多汉族朋友。“工资高了,我们想带着孩子出去旅游,最想去北京和三亚。”
“在东纯兴,我们倡导‘学干结合’充电模式,让上手快的职工去帮助能力偏弱的工人。主要采取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老工带新工、师父带徒弟、汉族职工带少数民族职工’菜单式培训等方式,这样的传帮带既有助于提升工人技能,也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东纯兴集团总经理助理、人力资源部部长杨新宏向记者介绍道。
不仅仅是工业园区,截至目前,图木舒克已与地方建立结对共建团场5个、结对共建连队(社区)11个、结对共建学校72所、结对班级230个,兵地干部交流任职32名、互派挂职干部35名,师市派驻地方村工作队成员107名,组织740名干部到地方参观学习,兵地干部群众结亲71对,选树兵地共建示范连队(社区)5个、示范学校1所。
多年来,图木舒克始终坚持与地方乡村团结融合发展,谱写了深厚兵地情、民族情的动人之歌。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婉蜒流淌,吟唱着兵地之间、各民族之间长长久久的情深意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让兵团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的新要求,在图木舒克大地得到了全面贯彻落实。
推普工作亮点多 中华文化植心间
“卢沟桥,狮子吼,宛平城头浴血战。中国人,意志坚,重整河山换新天……”44团中学开设的第二课堂上,各民族少年儿童正合唱一首《卢沟谣》。这是一首充满爱国主义情怀的歌曲,令歌者和听者都会肃然起敬。
30岁的巫旭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2018年作为图木舒克引进的“特殊人才”,来到44团中学教授音乐。“我们学校平时注重利用好第二课堂开展各项文体美劳活动,让学生在参与活动的同时学习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巫旭说。
五年级的古丽米热用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告诉记者,每天回家自己都会主动教父母学习普通话,现在全家人已经可以用普通话自如地交流了。
44团中学已开办48年,是九年一贯制公办学校,现有在校生6434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比超过85%。近年来,学校将嵌入式教育作为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重要手段,大力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润物无声地植入各族学生的心灵深处。
“为做好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学校形成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其他任课教师全员参与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工作格局。此外,我们还进一步完善了系列奖励制度,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专项奖励资金,对表现优秀的班级和学生进行奖励,全面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校长杨长保说。
从2018年开始,图木舒克制定印发了团场职工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实施方案,坚持行政主导、突出重点、分类实施、讲究效果,多措并举扎实开展推广普及工作,实现教育培训全覆盖。
37岁的阿卜都艾力·吾守是图木舒克前海棉纺织集团的一名员工。来前海工作之前,他在51团务农,一家四口年收入只有1万多元。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他的普通话进步很快。如今,阿卜都艾力·吾守月收入达到3500元左右,一家人高高兴兴地买了新房。在前海集团,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培训是新晋员工的必修课。集团还不定期举办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开展法律法规知识、实操技能培训,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培训有机融入每位员工的日常工作生活中。
近年来,图木舒克积极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与就业技能培训相结合,培训内容除紧密结合职工群众的思想政治教育和日常生活实际外,也将牛羊养殖、红枣栽培、棉花种植等列入培训环节。同时,还结合民族传统文化,将维吾尔族花帽制作和手工钩织等专项职业能力工种纳入培训范围,采取“短、平、快”的培训模式,大大提高了学员的参培积极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不点火,不冒烟,看着电视练刺绣;不出门,不出院,坐在床头把钱赚。”这是45团6连妇女编出来的顺口溜。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6连两委利用居家隔离、冬闲等时间节点,组织连队心灵手巧的妇女在培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学习十字绣技能,如今该项目已成为6连妇女致富增收的重要渠道。
在连队办公室内,职工阿孜古建起了一个手工艺展览销售点,里面摆满了用十字绣制作的“八骏图”“玫瑰花”“红石榴”“我爱中华”“万里长城”等作品。目前,基地已经吸纳36名妇女,连队还为她们请来了专业老师。抱枕、钻绣画、拖鞋……式样丰富的手工绣品带来了丰厚的收入,她们共卖出作品260幅(套),人均收入达到1500多元。能利用业余时间靠自己的双手提高收入,改善家庭生活条件,绣娘们兴奋地说:“感谢党的好政策!以后我们会更加努力,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
翠绿的胡杨、鲜艳的花朵、无垠的沙漠、湛蓝的天空,更有奋进的身影……图木舒克到处都充满无限的希望,随时都有令人欣喜的发现,我们听到了、遇见了许许多多关于民族团结的人和事。这些人和事,就像清澈的叶尔羌河、喀什噶尔河之水,长久滋润着人们的心田。难怪,当地人都说,在这片土地上,一草一木、一言一行都关乎民族团结。
从唐王城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从历史到现实——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各族干部职工群众正坚定不移地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用心用情用力书写“团结稳疆”的崭新篇章,为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
责编:龙慧蕊 制作·流程: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