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
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侧记
发布日期:2022-11-10

5月,行走南疆,白杨、红柳、沙丘映衬着广袤无垠的大地,远处高山上尚未消融的冰雪依稀可见;田间,一片片绿意正浓的核桃树、沙枣树孕育着希望;农家,一阵阵欢声笑语交织……好一曲歌颂美好新生活的乐章,好一幅美丽动人的和谐画卷!

地处祖国西部南疆大地的图木舒克,北倚天山,南接喀喇昆仑山,叶尔羌河与喀什噶尔河在此相汇滔滔东去。新疆一盘棋,南疆是“棋眼”。地处国家“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的南疆是新疆发展的短板,是新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而地处区域中心腹地的第三师图木舒克市,属于南疆“棋眼”,也曾是兵团脱贫攻坚的主战场。直到2017年底,师市仍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973户8600人,占兵团贫困人口的70.44%;兵团4个深度贫困团场,这里就占了2个。

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党的十八大以来,师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第一民生工程,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坚持谋划在先、精准方略、精准施策,通过制定实施“五个一批”“五个加大力度”等举措,着力解决贫困群众“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不断改善贫困连队基础设施和生产生活条件,确保深度贫困团场住房、教育、医疗得到长足保障,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2019年,师市脱贫攻坚工作顺利通过第三方评估,贫困人口全部减贫、贫困连队全部退出、贫困团场全部摘帽,实现整体脱贫,打赢了脱贫攻坚战。如今,师市已经与兵团、与自治区一道,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站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起点上,师市党委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聚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加大健全完善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发展产业带动就业、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和发展活力等重点工作力度,不断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啃下“硬骨头” 脱贫滋味比瓜甜

多彩的安居房犹如天上扯下的一片彩锦,整齐划一地镶嵌在这片绿洲之中,房顶上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平坦笔直的柏油路路两旁,树木花草生机盎然;民居外墙上,民族团结宣传图画和标语格外醒目;庭院里,五颜六色的花朵竞相绽放,栽种着杏树、梨树等果树以及辣椒、茄子、西红柿等蔬菜;房屋内,高低床、饭桌、茶几、沙发、冰箱、电视等设备应有尽有……走进师市基层团场各连队,处处是团结和谐、兴旺发达的光景。

44团18连艾沙·吐逊家,他的妻子和女儿正在忙着为迎接肉孜节制作油馓子。只见艾沙·吐逊的妻子和女儿动作十分麻利——发好的面团擀成面饼,再把面饼手工搓成细条,随即放入油锅烹炸,飘散出的香气溢出院落,让人垂涎。

艾沙·吐逊一家,勤劳能干,不仅自家早早脱了贫,还主动帮助邻里乡亲,一起过上好日子。今年初,他们家被连队党支部和“访惠聚”工作队评为2020年度“最美家庭”,这让艾沙·吐逊感到十分自豪。“我家有10亩地,种的蔬菜销往图木舒克集市,去年纯收入有五六万元,日子过得挺好。”艾沙·吐逊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难掩幸福的笑容。前不久,在“访惠聚”工作队的帮扶下,他和3户邻居合作承包了6个简易蔬菜大棚,以种植辣椒为主,预计每亩可创收1万元左右。以前在外务工的他,如今在家门口依靠产业致富,这是艾沙·吐逊做梦都没有想过的。他们一家的变化,是44团实现脱贫摘帽的一个生动缩影。

44团全团曾有建档立卡贫困户668户、贫困人口2917人,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其显著特征,而住房安全保障问题又是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最大短板。直到2019年搬进新居前,绝大多数贫困户还散居在盐碱滩上自建的土坯房里,解决住房安全问题刻不容缓。2019年,借助土地“增减挂”政策,师市在44团、51团26个集体所有制连队开展土地和居住区综合整治工作,1.24万户各族群众搬迁到公共服务设施完善、达到“五通七有”标准的18个居民定居点,入住一户一院式新房。

“我们44团18连正在着手打造旅游观光连队,力争成为图木舒克的‘后花园’。”站在乡村振兴规划展板前,“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兵团党委党校干部刘尚坤热情洋溢地介绍着。按照发展规划,44团18连将打造连队生态旅游示范点。对于这项工作,各族群众积极响应,因为仅庭院经济一项,预计每户每年就将增收1万多元。不仅如此,连队庭院居住、种植、养殖三区分离规划布局,将53亩盐碱滩改造成集中养殖区,目前已有356户养殖户入住,实现存栏1.5万只羊、1000头牛。在此基础上,采用“党支部+合作社”发展模式建立起来的养殖合作社,由5个党员养殖大户带动30户脱贫户,群众致富渠道得到有效拓宽。

如今,摘下“贫困帽”的44团18连,不再是贫困盐碱滩的代名词,居住区、集中养殖区、蔬菜种植区、创业园区以及休闲娱乐区等规划蓝图逐一变成现实,幸福连队、旅游观光连队建设有条不紊,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徐徐铺就。

今年2月,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44团18连和51团被列入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名单,受到党中央、国务院的表彰。在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之际,能够获此殊荣,生动彰显了师市党委的责任担当。

23岁的阿马尼沙·阿不都热依木通过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当上了51团8连的人民调解员。她的主要工作职责是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调解邻里矛盾。“以前,我们一家住在一间窄小的土坯房里,上有老下有小,收入却得不到保障。”自2016年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以来,阿马尼沙·阿不都热依木在连队的帮扶下,不仅掌握了发展技能,还考上了人民调解员这一公益性岗位,月薪有1500元。

精准识别扶贫对象,是脱贫攻坚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为攻城拔寨、啃下“硬骨头”,师市切实摸准贫困人口基本情况和致贫原因等,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做实“一户一本账、一户一个脱贫计划、一户一套帮扶措施”,有效确保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

如今,脱贫之后的师市各团场,根据自身实际制定发展规划,致力于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着力推进乡村振兴,尤其是谋划好发展路径。昔日的深度贫困团场51团,更是从抓好规划、观摩学习、培训等方面入手,以发展庭院经济为突破口,助力职工群众持续增收。

林木葱郁,蔬果吐新。这片热土上的各族群众早已尝到了丰收的甜头,那是脱贫后的滋味,甜蜜久久。


下足“绣花功” 乡村振兴正当时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为脱贫之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指明了方向。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师市接续将“三农”工作重心转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抓产业、促就业,全市聚焦巩固脱贫成果和防止返贫,紧盯最困难的群体、最突出的问题、最薄弱的环节,抓紧兑现教育、健康、社保、安居、金融等到户到人扶持政策,做到脱贫不脱责任、不脱帮扶、不脱政策、不脱项目,实现稳定脱贫不返贫,确保脱贫攻坚质量和成色。

今年初,51团18连借鉴其他连队成功经验,利用乡村振兴项目引进了织袜工业项目。平日里喜欢刺绣的连队妇女们,在织袜厂建成后可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为确保织袜厂项目高效快速推进,本应于今年3月结束驻村工作的“访惠聚”工作队员吉祥,主动申请延期一年。他表示,助力各族群众早日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是驻村工作队的职责。玉书甫艾力·买买提的妻子,便是一位绣娘。想到很快就能够在家门口进工厂上班,她便加紧练好绣花功,盼望着通过就业增加家庭收入。

苦练“绣花功”,用好“绣花功”,“绣”出脱贫致富新生活,更要“绣”出乡村振兴新未来。近年来,师市坚持就业优先,积极与企业对接,吸纳以低收入户为主的劳动力进厂务工。全面推动全民创业,对有能力、有技术、有意愿的脱贫户,利用好小额信贷政策,解决自主创业启动资金不足等问题,“应扶尽扶”“能贷尽贷”。

44团11连群众阿不都艾力·吾守,就职于前海棉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目前月薪达3500元。他的妻子因事故导致身体残疾,孩子也患有疾病,贫困一直困扰着这个家庭。如今,通过就业,不仅他本人有了稳定收入,妻子也在小区里经营起了小饭馆,小康生活已经不再是梦想。“我现在最大的愿望是两个孩子能够健康成长,将来去东部沿海地区的城市上大学。”阿不都艾力·吾守对记者说。

转移就业一人,带动脱贫一家。截至2020年底,师市共有劳动年龄内劳动力家庭76724户102104人,“一户一就业”完成率100%,户均就业1.3人,为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挥了巨大作用。

扩大群众就业,是接续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促进产业发展,则是乡村振兴的源头活水。

“养兔子对我来说是新鲜事物,但有这么好的政策支持,我当然敢于尝试。”46岁的51团6连群众吾斯曼江,今年初利用贷款投入20余万元,建立起480平方米的养殖场,共养殖700只兔子,成为了养兔专业户。在连队党支部的带领下,他还成立了合作社,希望吸纳更多群众加入。“这些兔子一年能产仔四五次,年入10万元不是问题。”抓起一只肉嘟嘟的兔子,吾斯曼江信心十足地说。

51团19连的“唐王古瓜”种植基地里,一排排绿油油的甜瓜苗整齐排列着,长势喜人。勤劳的瓜农们,早在4月下旬就趁着晴天补种了瓜苗。近年来,连队党支部和石河子大学驻19连“访惠聚”工作队,结合当地农户种植甜瓜的习惯,积极发挥引领示范作用,不仅提供种苗、技术、农资、销售等全链条服务,还帮助注册了“唐王古瓜”品牌。2020年,连队有56户群众种植甜瓜,年销售超过140吨,纯收入达105万余元。

全面实现小康,产业兴旺是关键。51团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打造乳品加工、红柳签烤肉、鲜果产加销三大农业全产业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通过引进加工企业,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大力发展连队经济,引领产业做大做强。

利用土地资源、做好土地文章,这是有着优良农垦传统的师市发展产业促进增收的有效途径。近年来,师市结合团场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利用好土地整治等项目,不断改善和提高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标准园建设为抓手,推进农业主产业提质增效;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多种渠道增加职工群众收入,牢固脱贫致富“稳定器”。

生态宜居,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点所在。小藤架、小果园、小菜园、小禽舍、小棚圈……在51团,家家户户通过“五小工程”,把新居装扮得精致亮丽,别有一番乡村风情。说起连队面貌的华丽蜕变,现年86岁的13连群众布合里其·退米尔最有发言权。路变宽了,水变清了,垃圾不见了,鲜花绿树栽种起来了,群众的文明意识也随之提高了……老人眼里的家乡越来越美、越来越舒适宜居。他感慨道:“过去羡慕城里人,现在我们也过上了像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乡村振兴,规划先行。师市把幸福连队建设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机结合,一体谋划、统筹实施。通过开展连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建立环境整治长效机制,有序实施污水治理、道路硬质化、改厕改水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进团场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与此同时,建立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逐连逐户、逐人逐项开展大排查、大清底,建立完善监测预警和动态帮扶机制,对收入骤减或支出骤增的家庭提前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积极落实临时救助等政策加以保障,确保不发生因病、因残、因伤而导致返贫致贫的现象。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师市幸福连队建设离“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的美好愿景越来越近。


共育“石榴花” 团结奋进向未来

“天山雪松根连根,各族人民心连心。”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千百年来,各族人民在天山南北辽阔的土地上生息繁衍、和睦相处,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千年唐王城、军垦第一犁、新疆屯垦历史博物馆、生态旅游目的地永安湖湿地、土陶馆以及“新疆第一座崖刻佛像”……这些经过挖掘整理的“文化名片”,彰显着图木舒克丰富的文化内涵与魅力,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秉承深厚的文化积淀,师市各族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征程上,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培育出一朵朵艳丽的“石榴花”,谱写出一曲曲动人的“团结歌”。

49团17连汉族群众陈洪,与巴楚县恰尔巴格乡4村维吾尔族群众茹孜阿吉·图尔荪,从小玩到大,如同亲兄弟。心灵手巧、乐于助人的陈洪,曾被评为师市级劳动模范。在他的帮助下,茹孜阿吉·图尔荪一家通过种植核桃树、沙枣树脱了贫,年收入能达到五六万元,生活过得有滋有味。

伽师总场嘉和镇4连“访惠聚”工作队队员周立林,28年如一日坚守一线,3次驻连参加“访惠聚”工作,倾情投入、无私奉献,为团镇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履职尽责,结下了许多少数民族朋友和亲戚。在他的帮扶下,4连职工阿扎提古丽·克里木提高了棉花种植技术,使平均亩产达到485公斤,50亩棉花地纯收入达8万余元。如今,他的这个维吾尔族亲戚,不仅在团镇购买了宽敞明亮的楼房,还添置了新农具,准备在产业发展方面更上一层楼。阿扎提古丽·克里木见人就讲党的政策好,现在的生活好,亲戚周立林好。回顾这些年来在结亲工作中付出的努力,周立林感慨道:“看到在奔小康的路上连队没有落下一个人,大家都非常欣慰。”

“今年,我家的红枣长得特别好。美农电商已经跟我们提前签订了红枣预购合同,今年的红枣不愁卖了。”44团永安镇11连职工毛拉尼亚孜·阿不拉高兴得合不拢嘴。他所说的美农电商,是新疆戈壁美农电商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团镇11连按照“团场支持、‘访惠聚’工作队和连队党支部搭台、企业+合作社唱戏、农户受益”的原则,由团镇扶贫办和兵团三中驻团镇11连“访惠聚”工作队共同出资,建起了新疆戈壁美农电商扶贫基地。

美农电商负责人朱家财,作为主播多次通过直播带货销售当地特色干果。仅2020年6月,美农电商线上线下累计销售红枣、蜂蜜、玫瑰花酱、时令水果等农副产品就达20余吨,销售额110多万元。看着连队各族职工群众通过电商致富,朱家财感到非常高兴,他希望能帮助更多职工群众圆梦小康。

民族团结是发展进步的基石。1950年,亘古荒原上的“军垦第一犁”,把新疆各族群众的心和人民解放军的心紧紧地连在了一起。从此,几代军垦人在图木舒克这片土地上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如今已是姹紫嫣红、繁花似锦。

“十三五”期间,师市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和规模推进脱贫攻坚,所属各团场连队各族干部群众同心协力、顽强奋战,绘就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时代答卷。民族团结在脱贫攻坚实践中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升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团结奋进共圆小康梦的进程中转化为各族干部群众的行动自觉。

阔步新征程,谱写新篇章。今年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正式实施,师市党委也作出了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幸福连队的再动员,明确提出以工业化的思维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幸福连队工作,以从严治党的压力传导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幸福连队工作,全面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全国一流幸福连队。

啃下“硬骨头”,下足“绣花功”,共育“石榴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加快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幸福连队……已经通过活生生的现实诠释了这片土地翻天覆地变迁的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正在不断奋力绘就新时代新征程的最美画卷。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

责编:牛志男   制作·流程:王怡凡

 

相关推荐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