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是多民族地区,也是民族工作重点省份,做好民族工作不仅关系全省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对促进全国民族团结和长治久安也具有重大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视察甘肃都对做好民族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给我们提供了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去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阐明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重要任务、工作主线、制度保障和实现方式,科学回答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等根本问题,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甘肃省委始终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旗帜,把民族工作作为全局性工作、战略性任务、基础性事业、生命线工程,团结带领全省上下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重要指示要求,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切实加强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着力构建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民族工作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全省呈现出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生动局面。
坚持以文化浸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甘肃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自古就是多民族聚居地区,各民族在陇原大地繁衍生息、你来我往、频繁互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创造了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我们依托省内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以长城、长征、黄河、伏羲、敦煌、铜奔马等文化标识为重点,选树打造一批政治性强、内涵丰富、意蕴厚重、接受度高的中华文化符号和形象,广泛运用于历史文化宣传教育、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城市标志性建筑建设、旅游景观陈列等方面。借助主流媒体、互联网和重要历史纪念地,讲好敦煌莫高窟、嘉峪关关城、焉支山万国博览会、凉州会盟等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故事,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打造“一带一路”文化制高点,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积极搭建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平台,“石榴杯”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石榴杯”民族书画摄影展等品牌活动对夯实中华民族共同体思想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以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甘肃民族地区面积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40%,大多处于高寒阴湿和偏远地区,受自然条件限制,产业基础薄弱,发展相对缓慢,教育、文化、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较低。我们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立足民族地区的资源禀赋、发展条件和比较优势,以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促进共同富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出台和完善倾斜支持政策,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使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发生翻天覆地变化,各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越来越好。民族地区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19个贫困县市全部摘帽,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历史性摆脱了绝对贫困,与全省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生产总值、城乡居民收入较十年前实现翻番,通乡通村硬化路全面建成,州县“三馆”、乡镇文化站、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及乡镇卫生院、行政村标准化卫生室实现全覆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的台阶。目前,正积极推动民族地区融入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支持甘南州建设青藏高原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先行区、临夏州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示范区、河西走廊建设各民族共同富裕示范区,不断增强民族地区发展动能和后劲。加强现代文明教育,深入实施文明创建、公民道德建设、时代新人培育等工程,引导各族群众移风易俗,在思想观念、精神情趣、生活方式上加快向现代化迈进。
坚持以“三交”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积极顺应各民族人口大流动、大融居的新形势,出台加强和改进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针对性措施,推动各族群众跨区域有序流动,支持少数民族群众到经济相对发达地区务工经商、求学就业,鼓励各地群众到民族地区投资兴业、工作生活,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创新创业、建功立业。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以移民搬迁、灾后重建、保障性住房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深入实施河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走廊、陇东南民族团结进步巩固区、沿黄河—洮河民族团结进步提升带“一廊一区一带”创建行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活动,推动创建工作增点、延链、扩面,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目前,省内少数民族人口遍布各市州、各县市区和较大的乡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更为频繁广泛。
坚持以法治护航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升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经过长期实践探索,甘肃逐步建立了一套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的政策法规和制度体系,为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有力法治保障。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坚持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在确保国家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的基础上,依法保障民族自治地方行使自治权。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衡量标准,提高涉民族地方性法规及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立法质量,稳慎推进涉民族法规立改废释。把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创新基层治理体制机制,依法保障各族群众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理涉民族因素的案事件,依法打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坚决防范民族领域重大风险隐患,守住了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坚持以党的建设保障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断推动形成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新格局。民族工作能不能做好,最根本的就在于党的领导是不是坚强有力。我们注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和谐稳定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按照“两个摆在”“两个纳入”要求,建立健全组织体系、制度体系和工作机制,建立民族工作定期研究、重大问题请示报告、重大任务跟踪检查制度,落实下级党委向上级党委年度报告民族工作制度,加大民族工作在民族地区干部考核中的权重。按照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的要求,在各级党委统一战线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下,在大统战工作格局中完善民委委员制。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努力建设一支“四个特别”的民族地区干部队伍,确保各级领导权牢牢掌握在忠诚干净担当的干部手中。加强民族地区基层组织和政权建设,探索党建引领社会治理模式,补齐基层党组织领导基层治理短板,强化基层民族工作机构建设和民族工作力量,确保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到基层有人懂、民族工作在基层有人抓。
民族工作事关全局和根本,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进入新阶段,踏上新征程,我们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实事求是、守正创新,奋力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动员全省各族干部群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而不懈奋斗。
文:中共甘肃省委书记 尹弘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第5期
责编:牛志男 王孺杰 流程制作:王怡凡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