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中原奋进 石榴花红
发布日期:2022-08-01

河南地处中原,是中华民族和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地区。目前,全省56个民族成份齐全,属于典型的少数民族散居省份,少数民族人口160.48万人。

党的十八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夯实政治基础

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牢记“国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坚持高位推动,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

2021年11月4日,召开河南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省委书记楼阳生出席并讲话,省长王凯主持。省委、省政府印发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的实施意见,对各部门职责任务进行细化分工。举办全省市县乡三级党政正职培训班和全省民族宗教局长培训班,出台培训工作方案,今年底前实现全省分级分层全覆盖培训。各市相继召开党委民族工作会议,举办各类培训班,把中央决策部署落深落细落实。

调整充实省委统战工作领导小组、省民族宗教工作领导小组、省民族宗教委委员单位成员,细化责任清单,推动形成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今年5月26日,召开省民族宗教委委员全体会议,进一步强化各成员单位的协同配合。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汇聚磅礴力量

致力文化润心。充分发挥河南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黄河文化、中原文化、根亲文化、红色文化等的丰富内涵,大力宣传“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愚公移山精神”“大别山精神”,进一步坚定“五个认同”。郑州市举办黄河文化月活动,把沿黄9省区各民族文化融入黄帝故里拜祖大典、郑汴洛“三座城、三百里、三千年”文化展示系列活动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濮阳市南乐县依托古寺郎胡萝卜国家地理标志和仓颉文化,举办南乐胡萝卜文化节、中国仓颉文化节,促进人文交流、情感共鸣。继成功承办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后,正加紧筹办第九届全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

凸显教育为重。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娃娃抓起”,积极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教育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贯彻落实《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省民族宗教委印发《关于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教育活动的通知》,构建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多位一体的教育平台。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班会、征文演讲、文体比赛、课外实践等系列活动,让各族青少年玩在一起、学在一起、成长在一起。团省委、省民族宗教委共同建设“石榴籽青春同心”工作室,首批遴选3所中学试点,深入开展民族团结和爱国主义系列活动,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青少年心灵深处。

表彰先进典型。持续表彰带动能力强、示范作用好的民族团结进步先进典型,激励各族群众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赶有目标。各级共表彰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4300多个、模范个人5900余名,营造了人人争当民族团结进步模范的浓厚氛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汝州市金庚康复医院院长宋兆普16次赴新疆考察巡诊,与当地医院联合组建4家脑瘫康复机构,使6200余名患儿得到治疗,其中3000余名患儿实现康复,同时吸纳当地680余名群众就业。

积极探索路径。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信阳师范学院4所高校,组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中心。组织编写《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河南卷》,以文化认同培固民族团结之根。推进民族工作大数据智慧平台建设,实现精准化、智能化。在全国率先举办新疆少数民族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培训班,至今已连续举办6期,累计培训学员256人次,其中32人考取普通话等级证书。


增进民生福祉 共建美好家园

融入发展全局。印发河南省“十四五”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规划,把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推动民族聚居地区发展与全省中心工作有机结合。锚定河南省提出的“两个确保”,坚持各项举措和发展政策公平惠及各族群众,融入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战略。服务“万人助万企”工作大局,培育一批高质量发展的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

促进成果共享。全省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开放和发展成果,一批拉动民族聚居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近年来,累计向民族聚居地区投入100多亿元,开展交通扶贫、水利扶贫、电网升级和网络扶贫、环境整治等工程,建设扶贫产业基地640余个。全省21个民族乡镇、65%的少数民族聚居村形成特色主导产业,159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贫困村和4.97万少数民族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打造特色品牌。创新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组织全省844个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村共建结对1514个,举办各类实用技能培训班1300余期,培训3万余人次。漯河市回马村与结对村开展“五个一”活动(共上一堂党课、开展一次民族团结先进评选活动、开展一次志愿服务、帮扶一个项目、办好一件实事),实现强党建、兴产业、治乡风的目标。

实施“三项计划”。与新疆等省区对接,积极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进河南与边疆地区企业、人员有序流动和产业转移。南阳市宛城区积极实施宛疆“三项计划”,全力推动人才援疆、产业援疆、旅游援疆、文化润疆。驻马店市鼓励企业到边疆地区、西部省区投资兴业、开发建设,支持王守义十三香等知名企业采购边疆民族地区花椒、桂皮等农产品。


突出精准共创共建 开启崭新篇章

注重宣传教育。在全社会广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活动,组织河南电视台、《河南日报》及新媒体平台开展相关主题采访报道。洛阳市栾川县深度挖掘“小长征”红色资源,依托叫河镇红军长征文化公园,通过踏寻红色足迹、聆听革命故事等形式丰富宣传教育载体。

持续深化创建。落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要求,逐步向楼院、景区、医院、社会组织等延伸,打造河南创建工作“2.0版本”。将民族事务治理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排查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依法维护各族群众合法权益。健全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应对处置机制,把网络建成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有效平台。今年4月,全省集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宣传月、民族宗教政策法规宣传月活动,印发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指导意见,召开全省创建经验交流会。目前,已命名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200余个,打造了一大批示范点、示范带。

优化互嵌结构。全面统筹城乡建设布局规划和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推动建立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做实经济、文化、社会、空间和心理“五个嵌入”,有序推进各族学生合校、混班混宿,推动形成各族群众互嵌式居住格局。南阳市镇平县加强城市社区规划管理,创新了各族群众“同区居住、同市经营、同班学习、同院就医、同事同乐、同享成果”的“六同”模式;郑州市落实“育教相寓、师生相长、混住混学”的办学理念,累计培养8000余名西藏班、新疆高中班学生,众多毕业生成为西藏、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者和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

创优服务举措。把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纳入全省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帮助解决就医就学、租房租赁、法律援助、急难救助等方面的问题,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健全流入地与流出地协作对接机制,构建信息互通、人员互动、共同负责的工作格局。积极探索涉疆服务管理新举措,形成小城镇“集中式”、中等城市“互动交心式”、大城市“多点分散式”、高校所在地“教育互动式”“党建引领式”等模式,确保新疆籍群众“进得来、留得住、过得好、共和谐”。


责编:张昀竹

流程 制作:王怡凡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