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牢牢把握作示范、勇争先目标要求 奋力争创新时代“第一等”的民族工作
发布日期:2022-08-01

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省各级民族工作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以及视察江西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旗帜鲜明坚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个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把“作示范、勇争先”的目标要求贯穿民族工作的全方位各方面,坚持守正创新、担当作为、对标一流,奋力争创新时代“第一等”的民族工作。


强化政治引领
       持续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全面领导

江西省委始终把党的领导贯穿民族工作全过程,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上率下、协同推进,确保全省民族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省委书记易炼红先后深入省民宗局机关和民族乡村调研、接受《中国民族》杂志高端访谈、听取全省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情况汇报、出席省委民族工作会议,研究有关民族工作重大决策、重大事项、重要问题,对推进全省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亲自部署、系统谋划。各级党委(党组)认真履行主体责任,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纳入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教学计划;把民族工作纳入高质量发展综合考评及巡视巡察重要内容。进一步理顺党委统一领导和政府分工负责的关系,积极构建新时代江西民族工作的体制机制。全省11个设区市由党委统战部副部长兼任民宗局局长,99个县(市、区)党委统战部部长兼任民宗局局长,各设区市和76个县(市、区)设立民族宗教(或统战)服务中心,推动形成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传承红色基因
       生动讲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江西故事”

江西是红土圣地,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跨越时空、熠熠生辉。党的百年光辉历程,各族群众不断继承和发扬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在红土地上始终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用共同理想信念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大力传承红色基因,将红色文化与包括赣鄱文化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融合,精心创作体现江西底蕴、江西风采的文艺作品,不断推动各民族文化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进一步增进“五个认同”。

自2011年起,已连续举办三届全省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节,每届艺术节都精心打造一部红色民族题材剧目在开幕式上首演,并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打造的精品剧目《七彩畲乡》《热血山哈》《云上凤凰》,彰显了江西各族干部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团结奋进新时代的精神风貌,均荣获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相关奖项。

大力巩固拓展以党史为重点的“四史”学习教育成果,广泛征集和整理《江西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红色档案》,探索实施红色基因传承工程,不断教育引导各族群众赓续红色血脉,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补足短板弱项
       充分激活民族乡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引擎

全省的民族乡村大多处于边远山区、革命老区和欠发达地区,先天不足的劣势明显,发展任务较为繁重。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脱贫、全面小康、现代化,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重要要求,始终把加快民族地区发展摆在重要位置,锚定制约民族乡村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短板弱项,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文件,制定推进民族乡村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集中力量帮扶等一揽子政策措施。全省民族地区34个贫困村较早实现整体脱贫,民族乡村与全省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胜利实现,与全省同步跨入现代化建设的条件基本具备。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省委、省政府迅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大力实施《江西省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出台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深入开展民族乡村振兴示范以及第六轮省直有关单位对口支援民族乡村工作,形成了24家省直单位、165家市直单位、200多家县直单位共帮共建的强大合力,成为全省上下凝心聚力、满怀真情做好民族工作的生动写照。


深化创建内涵
       着力促进民族团结之花在赣鄱大地常开长盛

主动适应各民族加快流动、融居的大趋势,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注重在城市社区和企业同创中提升实效,在各族群众共创中积累经验,在学校和乡村联创中创新模式,不断擦亮城市“连心创建”、农村“创业创建”和其他领域“创新创建”的江西品牌。常态化推进创建工作“互观互检”活动,梯度推进创建由省创、国创延伸到县创、市创体系建设,形成以点串线、以线连片、以片带面的创建格局。建立健全示范区示范单位评先、退出机制,将验收考评结果与年度专项经费安排相结合,树立重质量导向,全面提升创建质效。

持续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模范评选表彰,注重发挥典型示范引领作用,共培育4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25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33个全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8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省级示范学校和一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创新实践基地。在赣少数民族经商代表阿卜杜拉·吾拉西木的民族团结先进事迹获汪洋主席等多位中央领导同志批示肯定,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促进各族群众合作经营、共同创业的做法获中央主流媒体宣传推介,民族团结进步“江西故事”蜚声省内外。


提升治理效能
       积极融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深化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积极推动民族事务纳入网络综合治理、社会事务治理和基层事务治理体系,形成一体化系统治理格局,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强化网络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互联网+民族团结”行动,加强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监测预警与分析研判,强化网络阵地管控管理,防范化解网络空间风险隐患。连续四年举办民族事务法律法规网络竞赛答题活动,活动影响力逐年提升,2021年超110万人参加,参赛人数创历史新高。

强化社会事务治理。将涉民族因素矛盾问题纳入综治网格化管理,全省网格员常态化开展相关巡查化解,实现源头防控、排查梳理、分级预警、多元化解和应急处置全过程精细化管理。2021年全省涉民族因素矛盾问题化解率达100%。

强化基层事务治理。坚持服务与管理并重,完善各民族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制度保障,营造有利于各族群众在城市工作生活的环境氛围。南昌市、萍乡市先后创评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全省8万多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安居乐业,流动经营摊点基本实现进店执照经营,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全部实现就近入学。


责编:王孺杰

流程 制作:王怡凡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