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诗画共同体
日内瓦散记
发布日期:2016-05-09

20131024_151549.jpg


日内瓦是瑞士第三大城市,因其美丽的自然风光、深厚的人道主义传统和众多的国际机构而举世闻名。日内瓦湖、万国宫、花钟、卢梭纪念馆、百达翡丽钟表博物馆等,都是让人心驰神往的地标。

2013年夏,我有了第三次日内瓦之行。独自走在日内瓦湖畔幽静的老城街道,更加感受到这个小城古老历史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的独特魅力,让我久久难以忘怀。


宁静的日内瓦湖

日内瓦湖跨瑞士、法国两个国家,在法国境内被称为莱蒙湖,是阿尔卑斯湖群中最大的一个。湖水流向由东向西,形状略似新月,月缺部分与法国相连。湖的南岸山峦秀丽,湖的北岸广布牧场和葡萄园。日内瓦城以此为中心,湖岸遍布知名酒店和名品商店。每到周末,湖岸人群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日内瓦湖最让我着迷和留恋的,是那碧蓝清澈的如镜湖水,还有湖面上悠游的水鸟以及空中飞翔的海鸥,宁静而温馨。在每一天的不同时间,日内瓦湖呈现出的魅力又各不相同。天刚朦朦亮,湖畔空寂无人,些许白天鹅和鸬鹚浮游在寂寥的湖面,不时发出几声悠扬的鸣叫。晨雾笼罩,湖水时时泛起层层涟漪。太阳升起,阳光普照,湖天一色。此时,远处白雪皑皑的勃朗峰也清晰可见。傍晚时分,湖面倒影落日余晖,湖水从蔚蓝变为碧绿,好似人间仙境。

日内瓦湖不仅是美丽的,还孕育了深厚的人道主义传统。自古以来,许多名人大家都赞美、讴歌过它。亨利·詹姆斯称它是“出奇的蓝色的湖”;拜伦把它比喻成一面晶莹的镜子,“有着沉思所需要的养料和空气”;巴尔扎克则把它视为“爱情的同义词”⋯⋯今天,尽管日内瓦已不如以前那样宁静,但日内瓦湖依然清澈,依然让人神往。


20131020_135200.jpg


不再安静的城市

1996年,我第一次参加联合国消除种族歧视委员会审议我国报告执行情况来到日内瓦。当时给我的感觉是人出奇的少,整个城市非常安静有序。2005年,我第二次去日内瓦,就感觉人多了,秩序也不如从前了。走在街上,随时可见各色人种摩肩接踵,其中尤以黑人和西班牙裔人居多。就连不少行人都不再自觉遵守交通规则,随意过马路。使馆工作人员告诉我们,日内瓦现在也有点不安全了,大家要注意小偷。这样的变化,令我吃惊。

日内瓦的常住人口不足20万,但移民和游客人数众多。每年仅中国游客就达近40万人次。移民激增给发达国家和国际型城市带来的负面影响,已成为世界性的问题。特别是在欧洲,随着移民数量的增长,大城市病、种族关系等已成为影响安全的主要问题。接连在瑞士、瑞典这样传统安定的欧洲国家发生一系列因移民引发的暴力事件,足以说明问题的紧迫性和严重性。如何在全球化的今天处理和解决好移民以及由此引发出的种族关系问题,不仅欧洲需要正视,我们也要高度重视。


冷清了的博物馆

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是瑞士唯一的百科全书式博物馆,位于日内瓦老城圣皮埃尔教堂脚下那条小巷的尽头,非常雄伟醒目。

在日内瓦,大多数博物馆是不免费的,但艺术与历史博物馆则可免费参观。博物馆共三层,从大厅的引导图可以看到,三楼是油画和雕塑,二楼是少量乐器和许多银器,一、二楼之间是宗教陈设,一楼是家具、冷热兵器和临时陈列的陶器、绘画,地下一层是罗马、希腊、埃及的出土文物。当我看完引导图准备参观时,大厅内唯一的工作人员走过来告诉我,因为参观人员少,加之博物馆正在维修,工作人员相应也减少了,很多展馆被关闭。如此,我只看到了二楼和三楼楼梯两侧的几幅油画和几个雕塑。

这样的冷清,是我以前从未见到过的。带着希望和热情而去,却满怀遗憾而归。这是因为经济的衰落,还是出于文化的没落?对此,我始终不得而知。


20131024_152645.jpg


迷人的老城

老城位于日内瓦湖南岸,建筑在一座二十多米的高地上,方圆不过一平方公里。历史上,老城曾经是一个微型国家——日内瓦共和国的主要领地。之所以称其为老城,可能就是由此而来的。

走在老城里,西方古老文明的印记随处可见。古老的建筑,古老的石板路,古老的有轨电车道,古老的参天大树,古老的教堂,还有散发着古老气息的日内瓦大学和市政厅⋯⋯整个空气中都弥漫着古色古香的气味,仿佛置身于那古老年代的欧洲。特别是深秋的早晨,天空阴沉着,整个街道行人寥寥,只有那古老的建筑和那一树树金黄色的银杏伫立,走在石板路上能听到自己走路发出的哒哒声,偶尔有一两声鸟叫。这种景致,让我一下子进入到狄更斯小说里经常描述的那种充满寒意的萧瑟。

老城的生机和活力,是随着太阳的升起而来到的。黄色树叶散发出耀眼光芒,衬着那蓝得没有一丝杂质的天空,把老城渲染得明亮而又洁净。阳光下三五成群坐在街边喝咖啡和啤酒的人们,悠然而自得,显出无尽的雅致和情调。

老城,还有着浓浓的人文气息。日内瓦的文化底蕴,也主要体现在老城。日内瓦大学里那面建于1909年的宗教改革墙,足以说明日内瓦悠久的历史与人文传统。沿古城墙的遗址所建的墙型纪念碑高7米,长100多米,又被称为宗教改革国际纪念碑。这是1909年为纪念宗教改革运动的先躯人物加尔文(由法国逃亡到日内瓦推动宗教改革)诞辰400周年所修建的。简洁纯白的墙体上,记载着丰富的内容。墙的上方,从左到右有一行拉丁文大字:“黑暗过去是光明”。墙的正中央四个高大的人物雕像并排而立,从左起依次是对宗教改革有重大贡献的法海尔、加尔文、拜兹和诺克斯。墙的两边还有六个稍小点的人物雕像,都是16世纪在欧洲各地致力于宗教改革的著名人物。除了大型的浮雕像外,墙的下部另有八幅小型浮雕图案和文字说明,可惜我对宗教没有研究,因此也就不去细究内容了。

建于1160年到1232年间的圣皮埃尔大教堂,是老城的标志性建筑,高高的哥特式绿色尖顶直插云端,从老城任何位置都能清楚看到。除了外观融汇多种风格,其原建筑是罗马式风格,拱门为哥特式,18世纪加建的正门则有希腊-罗马式圆柱和类似罗马万神殿的穹顶。教堂下面,还隐藏着欧洲最大的对公众开放的水下古迹。上到教堂顶楼,可以俯瞰整个日内瓦城。因为不是周末,此时教堂里也空无一人,寂静而又肃穆。紧贴教堂背面的是宗教博物馆,记录了日内瓦宗教发展的历程。

如今,临近湖边的古老建筑群大多已被世界顶级奢侈品专卖店所占据,让老城在古老中透出现代和奢华的气息。但因其文化底蕴深厚,这种奢华却也显得低调和大气,并非那么张扬和奢靡。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