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化县山区的高速公路
月亮山上,望海楼下,极目远眺,林海茫茫。
这里是河北省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场——塞罕坝机械林场坐落于此。
半个多世纪以来,几代塞罕坝人战沙尘、迎风雪,植下110多万亩树木。“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场景永远定格在了过去。“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被列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也成为河北省推动民族地区绿色发展的内在动力。
2021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塞罕坝机械林场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牢记嘱托,继往开来。秉承塞罕坝精神,近年来河北省有关部门持续赴民族地区现场办公,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矿山综合治理,推进了一批雪中送炭的大项目、好项目,解决了一个个制约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困难和问题,推出多项举措扶持民族地区发展绿色产业,打造生态宜居的城乡环境,助力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
隆化县七家镇温泉之乡景观
隆化县茅荆坝国家森林公园
谱一曲“青春之歌”
“塞罕”即美丽,“坝”意为高岭。正是在这座“美丽的高岭”,各族干部群众共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绿色奇迹。
位于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南缘的塞罕坝,曾经一度黄沙漫天、寸草不生。1962年,来自全国18个省市区的369名年轻人响应国家号召来到塞罕坝。平均年龄只有24岁的他们,以青春绘青山,将一生献给了塞罕坝林场的建设事业。
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总场的核心区域,坐落着占地5900平方米的塞罕坝展览馆。这里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林业再造秀美山川示范教育基地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展厅内一件件展品讲述着林场建设的峥嵘往昔:斑驳的风镜、单薄的布鞋、凹凸不平的水壶,脱了色的挎包上“为人民服务”的字样依旧鲜明。林场退休职工回忆,上坝初期条件艰苦,他们吃的是咸菜配窝头、喝的是雪水,晚上睡在马棚和仓库……
林场第一任党委书记王尚海带领职工开展轰轰烈烈的“马蹄坑大会战”,开创了国内使用机械成功栽植针叶树的先河。后来,这片百亩林海被命名为“尚海纪念林”。
登上海拔1900米的月亮山俯瞰,樟子松林依循山势,连成碧海涛涛。这里伫立着取名自“眺望林海”之意的望海楼,从四围残留的沙地和碎石可以寻出这里曾经环境恶劣的踪迹。月亮山东西北三侧坡度超过30度,曾经土壤薄、岩石裸露,被划为石质山阳坡攻坚造林区。2011年,塞罕坝机械林场副场长、塞罕坝“林三代”于士涛与同伴们共同承担起石质阳坡造林的科研任务。他们深坑取水、异地取土,将一棵棵树木背上山坡,经过一年努力,实验林成活率达到95%。
咬定青山不放松。2017年以来,塞罕坝将石质阳坡作为攻坚造林重点,5年累计造林10.2万亩,林场内石质荒山全部实现绿化。在央视《感动中国》的舞台上,于士涛说出了大家的心声:“通过我们的努力和付出,把塞罕坝建设得更加美好!”
林场流传着一句话,“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一张泛黄的老照片上,6位年轻的姑娘眼神坚定地目视远方,她们正是“六女上坝”故事里的主人公。林场建设者代表、“六女上坝”的发起人陈彦娴说:“种下绿色,就能收获美丽;种下希望,就能收获未来。”守护好塞罕坝“绿色长城”,早已是围场县各族干部群众的共识。《塞罕坝森林草原防火条例》已经做成海报、走进课堂、写入村规民约,成为大家的自觉行动。
如今,塞罕坝森林覆盖率已达82%,每年为滦河、辽河下游地区涵养水源、净化淡水2.84亿立方米,防止土壤流失量每年513.55万吨。每年可固定二氧化碳86.03万吨,释放氧气59.84万吨,为京津冀筑牢生态屏障。林场也通过发展生态旅游、苗木生产等,带动周边2.2万人口实现脱贫,2021年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真正成为了燕赵大地的“水库、钱库、粮库、碳库”。
2017年12月,塞罕坝林场建设者荣获联合国环保最高荣誉“地球卫士奖”。
2021年9月,塞罕坝机械林场荣获联合国防止沙漠化领域最高荣誉“土地生命奖”。
今年8月,“全国林业英雄林”在塞罕坝林区建设落成。
“我们将继续攻坚克难,开展好‘二次创业’,争取在2030年建造120万亩林地!”林场工作人员坚定地说。林海涛声中,回荡起又一曲“青春之歌”。
平泉市茅兰沟满族蒙古族乡五家村
平泉市葡萄种植园农户喜获丰收
赴一场“山水之约”
走进围场县哈里哈镇83号村的皇家猎苑小镇,石板路宽阔平坦,一座座小院古朴大气,这里是河北省重点打造的百个旅游特色小镇之一。从这里驱车至塞罕坝国家森林公园只需10多分钟。便捷的交通,整洁的环境,颇具特色的建筑风格,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观光度假。
56岁的村民付崇民开办了一家民宿。走进大门,一派宽敞明亮,长势喜人的蔬菜和金莲花让整个庭院生机盎然。屋内打扫得一尘不染,摆上了茂盛的绿植,一个个整洁温馨的房间静待来宾。“现在的环境和过去可以说是天壤之别。”付崇民说。近年来,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推动乡村振兴,83号村建立起全套的旅游公共配套设施,实现了水、电、路、讯、污水管网等基础设施全覆盖。付崇民一家过去主要是养牛和种地,如今家中的田地已完成土地流转,种上了向日葵和油菜等观光作物。仅民宿一项,付崇民家的年收入就能达到5万元。目前,全村已完成110亩村庄绿化,对域内50多户村民的房屋进行了仿古式改造,打造了20多户精品民宿庭院。
“这里是隆化县七家镇温泉村,我们这里有着得天独厚的温泉资源,也有着美不胜收的自然风光……”清晨,当村庄还未苏醒,王小平已经手持云台开始了视频录制。她是村委,也是一位拥有6000多名粉丝的温泉旅游推广员。全村已有120家民宿,日接待量可达到5000人。有了现场办公的资金支持,村里的供水管网和污水管网得到整修,环境美了,游客更多了。“温泉产业一定会在我们手中振兴起来。”王小平说。温泉村以打造热河皇家温泉旅游度假区为重点,推进地热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
目前,隆化县正在构建“景区带动、民宿示范村推动、旅游产品驱动”的全域旅游模式,已经打造出12个精品民宿村,2021年全年接待游客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7亿元。
拓一条“振兴之路”
沙棘,食之生津,醒酒止渴。
果实润身,果树润山。沙棘耐旱、耐寒,有很强的固氮能力,能够改良土壤,减少水土流失。早年间为了防风固沙,围场县种植了面积不小的沙棘。如今,丰收的果实源源不断送往承德宇航人高山植物应用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我们与当地农民建立了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把荒山野岭中的沙棘变成了脱贫致富的金豆豆。”董事长刘春海说。
公司平均每年收购1亿元的果品,6000多名农民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增产增收。目前,围场县沙棘种植面积达到60万亩,每年可带来4.8亿元的产值。
公路随着产业修,产业沿着公路走。近年来,隆化县成功创建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到处都有“美丽农村路”。行驶在隆化县平坦的韩七公路上,油松、棉槐和云中杨在清风鸟语中夹道相迎。人们更习惯称呼这条公路为“康庄驿路”,它是隆化县城通往七家国际温泉城、茅荆坝国家级森林公园最为便捷的旅游公路。2019年,作为热河皇家温泉旅游片区基础交通设施的完善与配套工程,隆化县建起了绵延30公里串联设施农业、温泉康养、民宿风情、生态观光的景观慢行道系统。
沿着韩七线向东北方向行进,便来到了隆化县茅荆坝镇团瓢村。正值盛夏,瑞兴现代农业观光园蔬果飘香。“这里的蔬菜不打农药,绿色健康。”农业公司的技术人员车明明说。无土栽培使得蔬菜脱离土地,整齐排布形成一面面的“绿色迷宫”,节约了种植空间,也极具观赏价值。每到丰收时节,这里就会吸引许多游客前来采摘。
2021年,滦平县“百里潮河”乡村振兴示范区、丰宁满族自治县云雾山乡村振兴示范区、孟村回族自治县辛店镇乡村振兴示范区、遵化市古泉小镇乡村振兴示范区等被列入2021年省级乡村振兴示范区。
立足乡村振兴,河北省持续推进现场办公,助力民族地区加快建设特色农业,推动三产融合发展,加强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农文旅融合发展的延伸产业链。省民委把大力推动民族地区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列为工作重点,正着力推动民族地区绿色高质量发展。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风力发电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金莲花种植基地
位于伊逊河畔的围场县城一角
居一处“诗意之地”
68岁的齐文茹,是围场县城子镇桃山村集中安置区的村民,也是村里的诗人。2018年,齐文茹从桃山村搬到了毗邻桃山村党群服务中心的安置区。“在深山沟里,我们住的是茅屋瓦舍,如今搬进新家住上了楼房。环境舒适,心情愉悦!”齐文茹激动地说。一家四口居住在100多平米的楼房中,家中窗明几净,客厅中十几盆绿植生机勃勃。这些年来,他有感而发,创作了许多赞美家乡和歌颂新生活的诗歌。
为了让搬迁群众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政府在安置区投资450多万元,建设起了产业园区。
行走在平泉市茅兰沟满族蒙古族乡五家村,每家每户墙面洁白崭新,古朴的飞檐似灵动的羽翼。在省民委支持下,茅兰沟乡实施五家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道路硬化、道路亮化等8个项目,落实帮扶资金264万元。如今的五家村,已成为集特色民居、传统文化体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文旅特色村落。
隆化县韩麻营镇牌岔子村党支部书记于利海告诉记者,“无论走进哪户村民家中,他们都会对如今的居住环境赞不绝口。”这份信心来自村民们的舒心。“分布式光伏+电取暖”已在全村推广,家家户户屋顶上架起了太阳能光伏板。“现在不仅不用交取暖费,还能拿到补贴,家庭环境也更加整洁舒适了。”2021年,村民林会臣家中安装了光伏,每年可以得到2400元收入。新能源带来的变化让林会臣暖在心里。
7月的清晨,81岁的郑桂芝如往常一样牵着小孙子在围场县城凤凰园广场上散步。伊逊河水清澈透亮,远处的青山笼罩在云雾中。“水清了,天蓝了,遍地都是花草树木,环境越来越好了!”提起家乡的发展变化,老人笑容满面。目前,围场县绿化覆盖率达到35.4%,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0.21平方米。今年7月,围场县荣获“河北省森林城市”称号。
从塞罕坝森林公园沿着“国家一号风景大道”出发直抵丰宁县大滩,沿途有山川相缪,草原广袤,每一处观景台都有游客驻足流连。
2021年12月,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正式投产发电,这座目前世界规模最大的抽水蓄能电站为北京冬奥场馆实现100%绿电供应提供了保障。
……
这些生机勃勃的绿色产业,正成为河北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在全省各族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河北省民族地区借助现场办公的东风,不断谱写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
文:本刊记者 王怡凡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第9期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韩东峻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