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不负重托、履职尽责,紧紧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这一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建言献策、共商国是,谱写了高举旗帜、真抓实干、团结奋进的新篇章,汇聚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的强大力量。
扎实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书记、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主任孙绍骋说,忠诚看担当,感恩须奋进。对内蒙古来讲,回报习近平总书记的关怀厚爱,最重要的就是办好完成总书记交给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主任曹金萍说,山东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从“十大行动”“两个创建”“三项计划”等七方面提质增效,从产业赋能、文化塑魂、民生保障三方面强化用力,不断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现代化、实现共同富裕。
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夏锡璠说,我们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创新实施政治引领、学习宣教、文化浸润、基地建设、示范创建、典型培树“六大工程”,加快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州,形成了“硒都石榴红”民族工作品牌。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防城港市长黄江说,我们始终坚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深耕厚植沿边沿海民族地区优势,全方位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动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合力共建“四个家园”。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州长冯发贵建议,加大对高寒缺氧地区实现现代化生活条件的政策支持力度,加强医疗卫生人才的引入培养,支持甘孜等民族地区建设高速公路交通骨干网络。
全国政协常委、云南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马文亮说,云南以点带面深入持久推动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更加有形有感有效,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汇聚民心。
全国政协委员,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长马汉成说,要深入总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成功实践,着眼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三个意义”、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中华民族大团结促进中国式现代化等现实需要,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强大法律保障。
全国政协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长伊力扎提·艾合买提江建议,支持和帮助新疆以“红石榴”为载体,研究提炼“红石榴精神”,充分彰显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和伟大成就,充分阐释民族团结基因和时代价值,更好引领新疆各项工作守正创新、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辽宁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高炜说,辽宁支持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农业、农产品加工业、民族医药、民族手工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形成一批各具特色的民族工业园区、扶贫车间、服务业聚集区和优势产业集群,为增收致富、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工艺美术馆原馆长韩子勇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应持续发挥非遗传承保护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中的作用,大力推动非遗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说,要保护好、宣传好云冈石窟,不断增强各族游客的中华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要更好地发挥科技的力量,以科技赋能文化保护传承;要推动云冈艺术进校园,推动云冈文化走向海外,促进文化交流互鉴。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厅长欧余军说,广西丰富厚重的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不断巩固发展的生动实证,要持续加强保护传承,助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全国人大代表、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象雄艺术团专职党支部书记格桑卓玛说,要保护和利用好珍贵历史文化遗产资源,阐释好、发挥好其中蕴含的时代价值、社会价值,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师范大学副校长赵海兴说,青海是多民族聚居省份,也是文化遗产资源的富集区,要在加强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资源建设上下功夫,推动农牧区文化振兴,助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情报研究院院长张冠梓说,黄帝陵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文化符号,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象征,是凝聚海内外炎黄子孙的精神纽带,建议加强对黄帝陵作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内涵的掌握,对内对外讲好黄帝陵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博物院院长马萧林说,甲骨文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标识。保护传承殷墟甲骨文,打造中华文化新地标,关键在于加快构建保护利用体系。要全面激发创新创造活力,更好地让甲骨文“活”起来。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杨朝明说,要进一步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在各级各类学校设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修课,帮助学生了解中华文化,传承赓续中华文脉,不断筑牢文化自信根基。
全国政协委员,青海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公保扎西说,瞿昙寺是藏传佛教中国化的鲜活实证,寺内现存明朝御制碑文铭刻着目前发现最早的“中国”一词汉藏对照表述,是藏传佛教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在场景。建议进一步保护利用青海瞿昙寺历史文化资源,助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
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景德镇市市长胡雪梅说,陶瓷是中华瑰宝,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名片。建议加快构建陶瓷文化对外话语体系,积极参与国家重点文化项目,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设陶瓷文化交流体验平台,以陶瓷为媒介讲好中国故事。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赵德明建议,要推动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扶持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办好民族传统体育赛事,促进民族地区文体旅融合,以高质量文体供给激发文体旅融合发展新动能。
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歌舞团演员刘媛媛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要在实践中顺应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潮流,充分汲取各民族文化中的营养成分,引导各民族将中华文化内化为共建、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园。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杨宁建议,从国家层面出台对基层工作更有针对性、实效性的指导意见,进一步完善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为统领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指标体系,增强民族地区帮扶政策的思想政治引导、文化教育培育、精神文明浸润,“富口袋”的同时更加注重“富脑袋”。
全国政协委员、联合出版集团董事副总裁吴静怡说,“一国两制”下的香港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地位,赋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时代内涵,不断增强香港同胞特别是青年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全国政协委员、百花文艺出版社总编辑汪惠仁说,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内涵与现实实践,经由文学表达与出版传播,可以助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及时总结、研究、呈现、传播华语海外文学,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获得更为广泛的文化影响力。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州长陈华说,要以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旅产业的发展,可以增强各族群众的文化自信,让农民吃上“文化旅游饭”,从而进一步推动各民族经济相依、文化互鉴、情感相融。
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壮族自治区罗城仫佬族自治县县长吴国军说,作为全国唯一的仫佬族自治县,罗城将民族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以文旅融合发展助推民族团结进步,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省政协副主席赵金说,要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向广大游客讲好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说,边疆问题是事关国家统一、领土完整和民族团结的大事,要加强学科建设、队伍凝聚、人才培养等,为边疆安全发展提供智力支撑,更好地服务于党和国家治边工作。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继焦说,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要加强基本概念阐释,确定主导理论,加强人才培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全国政协委员、广西民族大学副校长黄晓娟说,我们将深度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基础性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深入阐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底层经验与逻辑,加快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平台建设,为广西建设全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提供智力支持。
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大学党委书记林文勋说,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科体系,着力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创新发展研究,阐释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过程,揭示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过程和内在机理,探究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宝贵经验和独特贡献。
(信息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国政协网,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各省区市日报 )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3期
文:本刊综合报道
责编:张红彬 张昀竹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