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唯一沿海省区和最近出海口,广西壮族自治区拥有超过1000公里的陆地边境线、长达1600多公里的大陆海岸线、“一湾相挽十一国,良性互动东中西”的区域优势,成为中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
新时代以来,广西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持续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扎实做好边疆治理各项工作,在全国开放大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实现了从“地理边疆”到“战略枢纽”的深刻变革。
仲春时节,八桂大地洋溢着“三月三”的欢庆气氛。记者跟随“讲好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故事”主题宣传活动采访团,走进广西防城港、百色、崇左,深入感知和美边疆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和各族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友谊关关楼
沃野兴百业
秀美广西,大地生金。
在被誉为“中国糖都”的崇左,“甜蜜事业”生机勃发。
人勤春来早。广西(凭祥)东盟跨境合作农作物种苗繁育中心的培育大棚里,甘蔗种苗长势喜人,该项目是国内首个全(县)域甘蔗良种繁育基地。这些年,这里已培育出多个高产、高糖、抗性强的甘蔗优良品种。
在广西(凭祥)东盟跨境合作农作物种苗繁育中心工作的各族群众
上石镇马垌村村民陆伟霞和同村的姐妹们正在大棚中忙碌,项目的落地让她们实现了“家门口”就业。陆伟霞说,每月都有4000多元的收入,还能得到专业的甘蔗育苗培训,日子越过越好了。
“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也为项目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和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对育苗大棚和加工车间的建设提供了很大支持。”广西自贸区烽号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黄奎表示,将进一步推广良种,为乡亲们提供更多就业岗位。
作为全国最大的糖料种植基地和食糖主产区,广西近年来以甘蔗产业项目建设促进边境地区高质量发展,打造面向东盟的现代农业技术输出高地。
守好“糖罐子”,端牢“果盘子”。高效惠民的平台、通达四方的交通,续写着丰年的故事。
中越边境线上,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友谊关壮美依旧,商人游客往来频繁。
雄关不老,友谊长青。作为西部陆海新通道的重要节点,友谊关口岸已成为连接中国与越南乃至东盟最大、最便捷的陆地口岸之一,见证着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蕴藏着建设中国首个跨境智慧口岸的奥秘。2024年,友谊关口岸年内出入境货车数量突破50万辆次,进出口货运量达550.7万吨。
“建成智慧口岸后,货物从我国南宁运往越南河内,不超过24小时。”广西凭祥综合报税区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口岸运营部部长李思东介绍,智慧口岸将借助卫星导航和5G技术,利用无人驾驶运输车、自动化吊装设备等,实现全天候无人化智能化通关。
满载热带水果的货车,源源不断驶向距离友谊关口岸不远处的中国—东盟(崇左)水果交易中心。交易中心的大屏幕上,国内、国际交易情况动态更新,数据喜人。交易中心所在的友谊镇采用“党支部+合作社+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成立了边民合作社,目前已有7000余名社员。合作社带头人陆倩海介绍,合作社的成立让边贸更加规范,群众通过参与边境贸易、装卸运输等方式实现增收,每月有四五千元的收入。
万物生长,百业兴旺。多年来,广西深入推进新时代兴边富民行动,加大沿边临港产业园区、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区、协同发展区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发展跨境电商、数字贸易、绿色贸易,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华彩越千年
行船至崇左市宁明县明江东岸,陡峭的山崖上赫然出现造型各异的赭红色图像,栩栩如生、气势雄伟,展现的是古骆越人征战、农耕、祭祀时的场景,这就是左江岩画群中最具代表性的花山岩画,也是世界上迄今发现的最大的一处岩画点。2016年,“中国广西左江花山岩画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宁明花山岩画
“花山岩画上的铜鼓器具与中原地区出土的秦汉前后青铜器上的纹饰非常相似,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见证。”宁明县文物所所长周秀珍介绍。
为守护好“悬崖上的无字史诗”,地处花山岩画核心区的耀达村成立了由60名村民组成的“护‘花’使者”团队。“家在花山脚下,保护岩画就是我们的责任。”队员闭青桥说,他们定期清扫景区道路,还向村民和游客普及岩画保护的知识。
“不愧是‘世界级’的文化瑰宝!不虚此行。”来自北京的游客泰源感叹道。如今,宁明花山岩画景区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宁明花山岩画成为国家边海风景道崇左段探秘之旅线路之一,“花山岩画申遗成功周年庆”等特色节庆活动办得有声有色,村民们开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文化薪火,生生不息。千秋华彩,历久弥新。
靖西市被誉为“中国绣球之乡”,绣球制作已有800余年历史。走进靖西市旧州古镇,家家户户门前都挂着五颜六色的绣球。
“旧州街500多户家庭,每家都有绣球制作能手。”靖西市旧州景区负责人向国军介绍,2024年旧州绣球年产量达50余万个,销售收入突破1000万元。为了保护好这项技艺,旧州古镇建立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机制,将绣球制作等非遗项目融入景区日常运营,通过“前店后坊”模式实现传统技艺有效保护。
旧州古镇的壮族生态博物馆内,靖西绣球非遗传承人王秀芬正指导游客制作绣球。这位山东姑娘已扎根靖西16载,并和丈夫创立了一家绣球制作公司——绣蕴坊。公司已带动周边700多名妇女增收致富,绣娘们制作的绣球还在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多项重大活动上亮相。
近年来,广西坚持以旅彰文,以旅促融,传承保护绣球、铜鼓、花山岩画等文化遗产,深入开展“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
万家共春风
家园美如画,幸福进万家。
行过蜿蜒山路,前方的小村庄令人豁然开朗——依山而建的小楼错落有致,一幅幅精美墙绘和谐美观,菜畦宽阔整齐,产业路修到了家家户户。大山环抱的百色市弄耀村,是远近闻名的“红旗村”。
“道路通畅了,家乡越来越美。年轻人更加愿意回来建设家乡,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弄耀村干部王子学感到幸福满满。
百色市委统战部驻弄耀村第一书记杨鸿远说,从建设产业路、完善照明系统到实施建设污水管道项目,村委会积极争取资金修建基础设施,全面升级了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
生活好了,精神也更加富足。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设立的文明大讲堂、青少年假期课堂,丰富了村民的业余生活。村上还将候车厅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宣讲亭,成为开展产业培训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讲活动的场所。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
春光明媚,靖西市地州镇坡豆街正在举办“山歌唱响同心曲·文化交流促团结”活动。各族群众身着盛装,载歌载舞。长桌上摆满了村民们共同制作的五色糯米饭和刚打好的糍粑,咬上一口,甜在心头。
靖西市坡豆街开展“山歌唱响同心曲·文化交流促团结”活动
和睦的氛围,离不开良好的乡风。这些年,坡豆街实施“网格化固边、精细化育德、多元化兴农”等举措,推行“民族团结积分制”,对村民日常行为进行评分,村民可凭积分兑换实物奖励。
“有了积分制度,‘以德换得’,乡亲们互帮互助的积极性更强了。谁家建房子缺人手,老人生病需要用车送医院,大家都愿意帮一把。”坡豆街党支部书记阮玲江欣慰地说。
群众舒心,乡村和美。近年来,广西开展全国边境小城镇试点建设,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边疆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持续改善,各族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提升。
山河知道我
当我们在历史中溯源边疆各族人民血脉之中的爱国豪情,一定能够在防城港市东兴侨批馆中寻得踪迹。
馆中一张张汇票,见证着家书抵万金的深情。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华侨们开辟了长达3000多公里的“东兴汇路”,一封封钱款与家书合一的特殊邮件从海外寄回家乡,许多国际友人的支援物资也是从这条海上之路进来的。如今的东兴侨批馆,已成为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
长期以来,红色一直是这片土地的底色。
万里碧空下,那坡县天池国防民兵哨所伫立在群山之间。这里也是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凌尚前工作的地方。生在边疆,扎根边疆,他始终以守护神圣国土为己任,战胜种种困难,一守就是44年。“哨所再小也要有人守,边境线再长也要有人走。守好祖国的边境线,就是守护好我们的家园。”凌尚前深情地说。
凌尚前为界碑描红
多年来,天池国防民兵哨所经常在村屯组织开展边境安全防范知识宣传,累计上报信息2000多条,成功处置边情百余起。哨所所在的百色市那坡县创建了“尚前先锋·红耀边关”党建品牌,成立了“尚前先锋哨”“尚前先锋岗”,吸纳了全县1500多名党员干部和8000多名群众参与到守边固防中,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念愈发坚定。
爱国戍边的精神坚韧如山川,澎湃如江河。
归春河上游,磅礴的德天瀑布将中越两国相挽。
瀑布所在地崇左市大新县德天村,依托中越德天(板约)瀑布跨境旅游合作区发展文旅产业。悠悠竹排,不仅带着各族群众走向致富之路,更承载着边民们守边护边的坚定决心。德天村成立了“巡河巡边”巡逻队,将竹排、电瓶游览车当做日常巡边工具,守护祖国边境安全。“大家一边经营,一边守护。每位员工都是流动哨兵,每个摊位都是‘流动哨所’。”德天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主任麻成武说。
近年来,广西全面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新时代安边固边兴边工作,巩固党政军警民“五位一体”合力强边固防机制,持续抓好国防教育,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民族团结和睦,边疆巩固安宁。
游客在德天瀑布景区参与中越民歌会
边民富、边关美、边境稳、边防固。奋进新征程,八桂儿女勠力同心,持续维护民族团结和边疆稳定,讲好新时代中国边疆治理故事,续写高质量发展的壮美篇章。
文:本刊记者 王怡凡
责编:张昀竹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