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示范创建
民族大团结 中原更出彩——河南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见闻
发布日期:2022-11-30

沁阳市水南关小学的学生们(刘雅 摄).jpg

沁阳市水南关小学的学生们 刘雅/摄



党的十八大以来,河南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七进”(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为重要抓手,有形有感有效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全社会营造倍加珍惜民族团结的大好局面,创建工作带来的新变化、取得的新成就备受瞩目、令人鼓舞。


幸福社区: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


82岁的谢瑞清是郑州市管城回族区西大街街道平等街社区的老居民。在这里生活了50多年的她,谈起社区近年来的发展变化如数家珍:“我们社区这些年不仅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邻里关系也更加融洽,各族居民亲如一家。”


在平等街社区,“谢阿姨工作站”家喻户晓。早年前退休后的谢瑞清怀着一副热心肠积极投入社区工作,相继倡导组建了社区服务工作站、民族团结小分队,积极参与服务居民的各项活动。民族团结小分队,如今发展壮大为60多人的队伍。剪纸、跳舞、打腰鼓、听讲座……在他们的带动下,社区居民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了,邻里关系越来越融洽了。


“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共同把爱心接力传下去。”开封市鼓楼区西司门街道油坊社区居民王兰,经常为社区儿童免费教授古筝、水墨画等传统技艺。身患疾病的她,在社区志愿者的悉心帮助下,身体状况慢慢好转,也逐渐恢复自信并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油坊社区共有居民3800多户,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社区。近年来,社区创新打造“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新模式,组织居民加入志愿服务,将劳动量转化为“爱心时间”进行存储,当“储户”需要帮助时就提取“爱心时间”,以便得到大家帮助。这一模式,让积极参与志愿服务成为了社区新风尚,各族居民不分你我,守望相助理念深入人心。


素有“玉雕之乡”之称的南阳市镇平县,如今早已成为了许多维吾尔族群众的“第二故乡”。从十多年前开始,陆陆续续有新疆和田地区的群众来到镇平做玉石生意。2016年,政府投资建立天下玉源社区,提供408套公租房,极大地改善了他们的居住条件。目前,有800多名维吾尔族群众入住社区,有285名孩子在附近学校就读。


守望相助,即是真情的双向奔赴。6年前来到镇平的热阿衣兰·阿不来提,不仅担任了社区干部,热心地为居民提供服务,而且还成为汉族儿童王一鸣的“代理妈妈”。像热阿衣兰这样的爱心帮扶还在不断传递。镇平县脱贫攻坚过程中,就有许多维吾尔族商户帮扶过汉族困难群众。如今,天下玉源社区经常同周边群众举行联谊,共同欢度传统佳节,不断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社区是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大舞台。创建工作中,河南省致力于为各族群众提供全方位的均等化公共服务,持续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在共居共学共事共乐中增进血脉情感,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增强家国情怀。


美丽乡镇:增强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盛夏时节,走进开封市杞县高阳镇黄岗村,房屋错落有致、街道干净整洁,路边盛开的花朵美丽夺目。“环境美了,收入多了,村里的变化太大了。”谈到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村民潘孝民喜笑颜开。


对此,杞县五里河镇玉皇庙村的村民也有着同样的感触。


玉皇庙村与黄岗村是结对村。近年来,两村以同心党支部建设为引领,通过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产业,壮大村集体经济,解决群众就业,努力实现支部共联、群众共建、产业共兴、精神共有、幸福共享。


漯河市郾城区淞江街道香陈湾村村民马玉花,闲暇时喜欢打腰鼓。今年78岁的她,是邻村回马村村民的教练。在马玉花的带动下,两村村民共同组建了二三十人的腰鼓队,经常一起排练,一起表演,其乐融融。


据回马村党支部书记周大奎介绍,作为结对村的回马村与香陈湾村,都是回、汉混居村,大家在平时的生产生活中不分你我、你来我往,关系十分融洽。


绘出“同心圆”,共育“团结花”。舞钢市尚店镇尚西村是该市唯一的少数民族聚居村。近年来,尚店镇把民族工作作为促进乡村振兴、社会和谐的大事来抓,通过开展“星级文明户”认领创建、“好媳妇好婆婆好邻居”乡村光荣榜选树活动以及广场舞比赛、戏剧演唱等文化娱乐活动,促进了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


自2020年7月河南省启动少数民族聚居村与周边村“同心圆·共发展”活动以来,尚西村与邻村尚东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相互提供便利条件,统一规划、共同经营尚店镇商贸综合中心,促进各族群众共同致富。


“我们乡曾连续三届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称号,被命名为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重温荣誉,平顶山市郏县姚庄回族乡党委书记雷巍倍感自豪。近年来,该乡深入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组织5个少数民族聚居村与周边5个村结对,同时在全省率先建设乡级民族团结进步展示馆和宣传长廊,搭建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乡镇,河南省以大力开展“同心圆·共发展”活动为抓手,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切实增强了各族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和谐校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抓起


自2016年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以来,沁阳市水南关小学积极教育引导学生通过设计制作“民族团结手抄报”、共唱“民族团结歌”等方式,提炼形成“五性”知行学堂教学经验。目前,这一经验被推广至全市各中小学校,有13所学校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知行学堂,成为了各族青少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阵地。


“我们每月都组织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班会,着力培养孩子们爱党爱国的情怀。”水南关小学校长李小六表示,下一步学校将通过编写民族团结进步主题读物等形式,进一步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一天24小时、一年365天,全天候、如一日地守护,便有了郑州市第四中学西藏班老师们的番号——“24365”。自从1985年成为国家首批“智力援藏”学校、开办西藏班以来,老师们秉承“先做父母,再当老师”的理念,倾注心血与汗水,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来自雪域高原的学子。


“用最长情的陪伴与付出,让雪域学子感受到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从而把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情怀根植在每个雪域学子心中。”在去年7月举行的河南省“两优一先”先进事迹新闻发布会上,第四中学校长闫培新深有感触地说。


洛阳市洛龙区各中小学持续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为抓手,引导青少年坚定文化自信,增进文化认同,厚植家国情怀;


许昌市开展“民族团结进校园进课堂”活动,充分发挥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引导学生认识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历史和集大成的中华文化;


周口市淮阳区施行“共唱一首歌、同谱爱国心,共度一个节、同承传统情,共上一堂课、同搭友谊桥”的“三共三同”举措,教育引导师生成为民族团结的维护者、民族和谐的促进者、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建设者;


……


石榴之花开校园,籽籽同心中国梦。河南省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学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小抓起,让民族团结进步的种子根植于青少年心灵深处。


模范企业:扛起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使命担当


“来到这里工作后,我们一家的变化真是太大了。如今在老家盖了新房子,父母也不用那么辛苦了。”这是新疆籍员工阿卜杜热伊木·阿卜杜拉在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工作的第五个年头。2018年从新疆墨玉县来到郑州的他,早已适应了这里的生活。目前,阿卜杜热伊木每月能拿到5000多元的工资。


同样来自墨玉县的阿卜杜赛麦提·阿帕尔,在思念食品有限公司车间从事包装机操作工作。几年来,让他最难忘的就是参加公司举办的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他告诉记者,“春节时,大家一起包饺子、吃年夜饭,举办联欢晚会,非常开心。每年的肉孜节,公司还会给我们发放慰问品,帮助协调解决我们的困难。”


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自2018年起就一直接收新疆伊宁市、疏附县、墨玉县等地的劳务人员来郑州务工,已累计接收169人,目前在职33人。“增进各民族的大团结,也是企业应尽的一份社会责任。”生产中心经理贺金红有感而发。


在沁阳市天鹅铝业有限公司,回族员工买亚林和汉族员工陈牛牛是好朋友。工作上,他们互相协作,共同进步;生活中,他们互相帮助,增进友谊。“不管是在公司,还是在日常生活中,大家都不分民族,非常团结。”买亚林对记者说,当地群众都积极传承回汉民族间传承500多年,象征着民族团结、世代友好的“邘新社亲”精神。作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公司发扬“邘新社亲”精神,通过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公益活动,续写民族团结新篇章。


漯河市召陵区现有电力装备企业72家,是全省第二大区域性规模电力装备生产基地。近年来,召陵区坚持以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与经济发展深度融合,依托特色主导产业,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同心园区,有效带动当地各族群众实现就业。目前,召陵区建立园区技能培训信息共享平台,动员各族群众职工同学技术、同提技能、同兴产业、同促就业,全区经企业培训上岗从事电力器材行业的少数民族职工有1700多人。


如今,在河南,越来越多的模范企业主动扛起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使命担当,用经济发展推动新时代民族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不断夯实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物质基础。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在机关,人人带头讲团结、做模范;在连队,军民共建、守护团结;在宗教活动场所,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中国化逐步深入……中原大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有声有色,正着力打造创建工作升级版,有形有感有效地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


漯河市回马村与香陈湾村开展共上一堂党课活动(金向德_摄).jpg

漯河市回马村与香陈湾村开展共上一堂党课活动 金向德/摄

WechatIMG1391.jpg

郑州思念食品有限公司新疆籍员工 太平/摄

镇平县天下玉源社区一角(金向德_摄).jpg

镇平县天下玉源社区一角 金向德/摄


文:本刊记者 金向德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第9期

责编:张昀竹  流程·制作:韩东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