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教育关乎各族儿童的健康成长,关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
从北国到南疆,从高原到海滨,作为“家庭教育全国公益巡讲走进56个民族”的发起人、主讲人,从2013年开始,湖南省益阳市关爱儿童协会会长王建平带着家庭教育公益讲座深入民族地区,行程达10万多里,与各族少年儿童和家长们一道,书写了一篇篇关于中华“家”文化的故事。今年9月,王建平荣获“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称号。
传道授业 弘扬“家”文化
“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家教家风,是我走进民族地区开展公益巡讲的初衷。”
王建平扎根基层教育28年。长期以来,她屡次赴全国各地,开展未成年人保护调研。通过走访,她深深认识到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尤其是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留守儿童的重要性。于是,到这些地方去,为家长们传道授业,帮助各族儿童“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她的心中油然而生。
“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深知家庭教育关乎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和国家的长远发展。”带着这样的使命感,王建平总结多年教育心得,紧扣中华“家”文化的主题内涵,精心准备了《弘扬传统文化建设良好家风》《家风家训与人生幸福》等系列精品课程,踏上了传播科学家教、弘扬良好家风的公益之路。
2018年冬天,王建平来到湖南花垣县双龙镇十八洞村,给61所乡村幼儿园的园长、骨干教师、家长讲课。那天,原计划两小时的讲座持续了4个小时,大家仍感觉意犹未尽。乡亲们纷纷表示:“这样的讲座,蛮新鲜蛮有趣,收获很多!”
“一定要到更需要我的地方去!”2019年,王建平正式启动“家庭教育全国公益巡讲走进56个民族”活动。5年多来,她奔赴西藏、新疆、贵州、云南、福建等地,行程数万公里,开展家教公益讲座200多场次,引导、帮助一个个家庭树立良好家风,增强中华文化认同,弘扬家国情怀。在西藏山南市,连续几天的家访、讲课,王建平克服严重的高原反应,坚持开展公益讲座。贴心的指导和科学的理念,让前来听课的各族家长和老师们对她赞誉有加。
捐资送暖 厚植团结情
向善的力量,孕育成长与希望。
2021年3月,王建平在湖南张家界市家访过程中,得知一位家庭困难、身有残疾的小女孩需要就医诊治,她便四处奔走寻求帮助。一个多月后,通过各方的努力,这个小女孩终于在湖南省儿童医院顺利完成手术,恢复了健康。
10岁的新疆女孩阿丽娅古丽因车祸导致双腿高位截肢,却依然坚强乐观。2023年4月,王建平在家访中得知,她最大的心愿是当一名主持人。从此,王建平就和阿丽娅古丽结下了“母女情”,经常给她寄去演讲和励志等题材的书籍,鼓励她为梦想而努力奋斗。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每次到访民族地区,王建平都会给当地一所学校捐赠2000册以上的图书,为3名家境困难的女孩提供资助。对于一些情况特殊的孩子,她坚持开展长期随访,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博士妈妈”。5年来,她联合爱心企业累计捐书30多万册,个人资助各民族贫困儿童 81名,奉献出真情和真爱。
爱达未来 善举写新篇
今年9月,作为受表彰的模范个人,王建平参加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备受鼓舞。“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家风,用真情搭建民族团结的连心桥。”
会后,王建平第一时间将会议精神和所思所感带给各族群众。10月,在云南临沧市章驮乡邦卖完小的课堂上,上百位老师和家长聆听了王建平带来的家庭教育公益讲座。大家纷纷表示,要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坚定守护者,弘扬中华民族优秀家风。
团结情浓,翰墨留香。在开展公益活动的过程中,王建平悉心钻研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搜集和整理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故事。自2020年10月开始,她在《今日女报》等报刊“走进56个民族家访日记”等专栏发表320余篇文章,累计60余万字。民族团结的动人故事、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山村孩童的家教现状、乡村振兴的开花结果跃然纸上,吸引了众多读者。
2023年,由王建平推动建设的益阳首家家风家教馆,已经成为许多家庭学习家教典范、家风故事的好去处,也是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场所。全国100位书法名家写下的100幅家庭教育警句名言的书法作品汇集于此,家长、孩子们以沉浸式体验的方式,深入了解先辈风范、优良家训、最美家庭、民族团结故事等内容,其乐融融。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2期
文:本刊综合报道
责编: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