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青州大地,处处可见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火热场景。今年9月是山东省第22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青州市以“花开齐鲁石榴红 团结奋进新时代”为主题,举办了集中宣讲培训、线上+线下文化宣传、民族团结第一课、民族理论政策研讨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这座千年古城凝聚起民族团结进步的磅礴力量。
青州是山东省少数民族聚居较为集中的县(市)之一,有汉、回、满等35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2.9万人。这些年来,青州市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紧围绕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主题,扎实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打造“红石榴”品牌,连续7次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荣誉称号。
早上5点,位于东门大街的隆盛糕点店前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不到8点,糕点就销售一空。隆盛糕点是青州特色饮食之一,已有170多年的历史。虽不愁销路,但作坊式生产规模小、产量低,场地和资金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难题。
“得知情况后,政府协调银行帮助该企业以商标注册权的形式申请抵押贷款,还争取到工业园区的用地。”青州市委统战部副部长、市民宗局局长杨晓东介绍说。
“我们的产能比原来提高了近10倍,生产加工更加标准化、规模化。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以后,我们的本土品牌也走向了全国各地。”青州市隆盛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脱安利说。
近年来,青州不断加快民族贸易企业品牌建设,走产业化发展之路,涌现出规模较大的民族贸易企业20余家。目前,该市已经形成了以隆盛糕点为代表的特色食品企业100余家,以郭桥村农家乐为代表的特色餐饮企业近300家,以青沪、圣奥等为代表的牛羊肉加工行业,年销售牛羊肉制品4万吨、营业额达20亿元。
在青州市旗城学校,八角鼓非遗项目传承人赵连聚正在演奏八角鼓《风雨归舟》,明快的节奏、抑扬顿挫的唱腔,让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在与传承人互动交流中,大家兴趣盎然,纷纷上手体验。二年级学生刘雯兮在简单熟悉八角鼓之后,随着节奏现场唱起了《万疆》,同学们也纷纷加入,跟着合唱起来。
将民族文化传承与校园特色文体活动深度融合,青州开展了舞蹈、乐器、服饰等各民族文化进校园活动,通过趣味性强、参与度高的互动体验,以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青州市积极探索保护传承民族文化的新形式,让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发展。编辑出版《青州旗城》等书籍;编排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的电视剧《青州人家》、大型现代吕剧《情满人间》和山东快书《青州老街巷》等作品;成立画院、摄影协会等8个社团,每年开展文体活动100多场次;依托基层文化站、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开展“送戏进村”、书画展、公益电影展播、宣讲民族团结进步故事等系列文化活动,营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氛围。
在云门山街道夏钦园村文体活动中心,不少居民正在体验传统体育项目——花毽,大家说说笑笑,幸福都挂在脸上。“正是因为有了民族团结进步的大好局面,才有如今的幸福生活!”村民丁景春感慨地说。
夏钦园村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为抓手,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一家亲 同心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各项工作,各族群众相处融洽、温馨和谐。“我们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带到群众中去,让大家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全体村民一起努力,把我村建设成为了和谐友爱的大家庭。”村党支部书记丁鑫说。
为补齐民生“短板”,从2017年起,青州市财政设立的少数民族发展资金增加到每年200万元。近几年来,全市争取上级少数民族发展资金700余万元,争取配套资金350多万元,用于支持少数民族聚居区的19个项目建设,受益群众达5万余人。
青州市还建立了10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中心——“红石榴驿站”,帮助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解决入学、就医、务工等实际问题,更好地融入当地生活,逐步形成了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良好局面。
文:本刊通讯员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2年第9期
责编:王孺杰 流程·制作:韩东峻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