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紧扣各族群众民生需求,丰富载体、探索创新,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立足社区基本单元
在紧跟时代、顺应趋势上抓突破
着力把握趋势深化认识、把握全局重点突破、把握基层夯实基础。目前,全省有数百万人次的流动人口在城市就学就医就业、旅游定居,城市民族工作对民族工作和城市工作全局的影响越来越大。着眼城市民族工作“做什么、怎么做、谁来做”等关键难题,以标准化为驱动,加强规范化精细化建设,引领、提升城市民族工作治理能力和水平。把社区作为工作着力点,推动基层民族事务治理与基层社区治理、社会治理“三治相融”,推动各族群众由生活居住空间的单一嵌入向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的全方位嵌入拓展深化。
探索创新“两项标准”
在解决城市民族工作怎么干上出实招
着力紧盯关键理清思路、聚焦目标系统规划、注重落实强化配套。突出促进“三交”解决“做什么”、坚持依法治理解决“怎么做”、落实责任清单和推进社会化解决“谁来做”,聚焦工作合力、依法治理、精准服务等内容,理清标准化建设思路,完善标准化建设内容,推出城市和社区民族工作标准。结合《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要求,融入基本公共服务标准体系,为城市民族工作设置了20项具体任务、10项保障措施,为社区民族工作设置了21项具体任务、4大类保障措施。在广元等7市开展“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平台”试点建设,提供工作支撑。
落细落实“三项计划”
在促进各民族“三交”上谋实效
着力高起点谋划推动、高标准强化保障、高质量做优品牌。总结促进“三交”经验,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程统揽作用,注重与“十四五”规划相衔接,与助推各族群众生活品质提升相结合,将“三项计划”纳入川浙协作、省内对口帮扶,形成一个实施方案、两个重点任务、一个实施意见的“1+2+1”政策落实体系。对应中央部委同时,扩大参与面,增加省直部门2个。建立协调工作机制,明确工作制度和部门职责清单。协调省财政把“三项计划”纳入专项资金支持范围,提供项目资金保障。投入600余万元,推出大中小学学生“全民健身、体育赛事交流”、校园舞台剧展演;开展青少年夏令营和青年文艺工作者互访活动;组织7000多所学校、200多万人次学生开展“中华经典诵写讲演系列活动”和青年学生志愿服务推普工作。加强川浙就业合作,举办线上线下招聘,带动民族地区城镇新增就业3万人,脱贫劳动力外出务工37万人。挖掘“彝海结盟”等红色文化资源,加大唐卡、藏羌彝织绣等非遗工坊扶持力度,创作推广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旅游演艺项目,让各族游客在旅游体验中广泛交往交流交融。
(本文系四川省民族宗教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全国民委主任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作者:四川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02期
编辑:王孺杰 贾天粒 流程制作:韩东峻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