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诗画共同体
时代强音 奋进力量——新时代十年的中国音乐
发布日期:2023-07-05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十年,也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


十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广大音乐工作者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与党同心同德、与人民同向同行,真情倾听时代发展的铿锵足音,生动讴歌改革创新的火热实践,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丰富的艺术实践和优秀的音乐作品,积极投身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把握时代脉搏  吹响时代号角


为时代放歌,为人民抒怀,是党领导下的音乐事业最鲜明的审美传统,也是音乐工作者始终坚守的艺术理想。


回望十年来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有乐符标注的闪亮坐标,每一个难忘时刻,都有嘹亮歌声相伴相随。


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通过“礼赞新时代——原创优秀交响乐作品展演”、“新歌唱新疆——2022优秀原创歌曲演唱会”等系列主题活动,热情讴歌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攀登艺术高峰的精品力作反映新时代、礼赞新时代。在党的十八大、十九大胜利召开以及抗战胜利70周年、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汇聚音乐界中坚力量推出的“致新时代”“奋进新时代”“百年放歌”“各族儿女心向党”“我笃信你”“中国精神”等系列重大主题创作展演活动,吹响了鼓舞人心的时代号角,激励着中华儿女在新时代长征路上砥砺奋进。聚焦脱贫攻坚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举办了“小康之歌”大型主题音乐会、文艺扶贫歌曲采风创作等系列活动,生动展现全面脱贫带给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织创作并成功举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组歌交响音乐会”,发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儿声乐套曲》等;践行“一带一路”伟大倡议,举办了深圳“一带一路”国际音乐季、丝绸之路创作计划、“金钟之星”民族音乐会等。这些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扣重大时间节点,精心策划、组织实施开展的一系列有声势、有特色、有影响的主题音乐实践活动,或深情礼赞党的光辉历史和丰功伟绩,或热情讴歌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奋斗历程和崭新成就,或生动形象地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为鼓舞人民士气、凝聚社会共识,弘扬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展现了广大音乐工作者顺应时代要求、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回答时代课题的使命与担当。在2022北京冬奥会、G20峰会等重大国际活动和会议文艺演出中,音乐不仅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无穷魅力,更传播了蕴含其中的价值诉求和智慧之光。特别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伟大斗争中,音乐界与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广大音乐工作者自觉担当、主动作为,积极投身以艺战“疫”,倾情创作了近10万首抗疫公益歌曲,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出音乐的力量。


加强引导扶持  精品人才涌现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艺成就最终要看作品。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十年来,音乐界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不断提升精品创作的组织化程度和扶持力度,积极引导广大音乐工作者牢固树立“创作是自己的中心任务,作品是自己的立身之本”的意识,努力推动音乐创作从“高原”向“高峰”迈进,收获了喜人的优异成果。


纵观十年来音乐舞台上涌现的新作,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鲜明的特色,那就是音乐家们更加关注现实、关注社会,自觉将弘扬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美学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的作品作为指导自己创作的方向,将深入人的精神世界、触及灵魂、引起人民的思想共鸣作为创作的标尺,将创作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的优秀作品作为根本的目标,通过历史与现实的交融、个性化艺术创造与大众历史文化记忆的接通,用心用情用功地创作了一部部时代佳作。例如民族管弦乐《风雅颂之交响》《中轴》《大河之北》《宋词意境》;交响乐《大秦岭》《鲁迅》《英雄》《我的祖国》《星辰大海》《灯塔》《千里江山》;歌曲《光荣与梦想》《天耀中华》《强军战歌》《不忘初心》《新的天地》《你笑起来真好看》《坚信爱会赢》《少年》《领航》《爱国之恋》《心远天高》《走在小康路上》《幸福少年》(组歌)等优秀作品,散发着强烈的现实人文观照和记录时代发展、讴歌社会正能量的共同气质,彰显了当代中国音乐家积极自觉响应和贯彻“从当代中国的伟大创造中发现创作的主题,捕捉创新的灵感,深刻反映我们这个时代的历史巨变”的创作导向,传递出“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的音乐创作及审美价值观。


这十年,包括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推选;中国音协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举办的中国当代歌曲创作精品工程——“听见中国听见你”年度优秀歌曲推选、“艺苑撷英”——全国优秀青年指挥人才展演、全国优秀青年词曲作家高研班;国家大剧院推出的“青年作曲家计划”作品征集等在内的一系列活动或项目,有力地推动了音乐创作的健康发展。值得一提的是,在十年中举办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梦”主题新创作歌曲推选活动中,超过三分之一的获奖或入选作品来自中国音协全国优秀青年词曲作家高研班的学员。


作为全国唯一常设的音乐综合性大奖,中国音乐金钟奖自2012年以来共举办了五届,围绕“不断提升新境界新格局”目标,通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不仅专业导向和价值取向更加彰显,评奖机制和评奖细则更加完善,而且通过全方位立体化的融媒体宣传推广渠道,线上线下观看人次突破10亿,业界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大幅提升,王传越、黄训国、龚爽、王泽南、陆轶文、程皓如等百余名优秀青年音乐人才由此脱颖而出,其中很多已成为当今中国音乐表演舞台上最具实力的青年音乐家,在国际、国内重大演出和重要比赛中获奖,在重要剧目中担任主角。


十年来,音乐理论评论在引导创作、推出精品、提高审美、引领风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凸显。中国音协举办的“全国音乐创作座谈会”“新时代歌曲创作座谈会”“全国交响乐创作与发展座谈会”“音乐的力量——抗疫主题音乐创作座谈会”等活动,在及时总结创作经验、分析创作现状、探讨创作方向的同时,广泛凝聚了新时代语境下进一步提升中国音乐创作质量的共识。


坚定文化自信  坚持守正创新


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十年来,音乐界以高度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立足中华文化,依托中华传统音乐宝库,在传承和弘扬民族音乐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


如何将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时代价值乃至世界意义提炼并展示出来,是每一位当代艺术家都需要思考的时代命题。“印象国乐”“海上生民乐”“丝竹里的交响”“长城”等一系列民族音乐会,通过艺术呈现与传播手法的不断创新,展现出民族音乐与时俱进的发展新路。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CCTV民族器乐电视大赛、原创民族管弦乐音乐会、北京传统音乐节、“华乐论坛”等活动的举办,对普及民族器乐知识、推出民族器乐演奏新人、催生民族器乐时代精品等都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中国音协主办的系列“小金钟”民乐展演活动,在普及民乐的同时也发现了不少好的苗子,为专业演奏人才的培养储备了后备力量。中央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专业院校作为推动民族音乐发展的重要力量,举办了各种形式的民乐音乐节和赛事,在推动民族器乐的表演、创作、理论研究以及乐器改革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中国民族音乐发展和扶持工程”计划实施以来,在民族音乐信息库建设、古谱整理研究(工尺谱)、古诗词、古琴进大学表演以及民族音乐人才培训、新作品创作、文化“走出去”等项目中,为当代民族音乐的发展真正起到了帮扶作用。


这十年,国内各大民族乐团积极探索突破常规的民族器乐表现形式,将故事情节舞台表演和乐器演奏有机结合融合一起,以《泱泱国风》《春江花月夜》《东西南北风》《乐和四海》等为代表的优秀作品,通过独特的创编和演绎,用民族器乐绘制多彩绚烂的世界音乐地图,挖掘了民族音乐全新的艺术表现力。中国民族音乐的繁荣进一步推动了海外民乐的发展。国内乐团不仅邀请国际级的指挥家、音乐家来华交流合作,也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走出国门,在世界舞台上展现自己的风采。


十年来,歌剧创作领域在多种多样的题材风格下凸显出共同的文化价值追求,在多层次的创作格局下,“国家在场”的生产模式正成为主导,在体现出地域色彩鲜明的同时,对“民族化”手法做出了多样的探索,有关民族歌剧创作的专题座谈会和艺术实践在全国次第开展,显示出中国歌剧尤其是民族歌剧创作正处于一种良性、均衡的发展态势。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自2017年实施以来,对民族歌剧的创作生产、普及推广、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等进行了有力扶持。《白毛女》《小二黑结婚》《党的女儿》等经典民族歌剧的复排巡演,重新焕发经典魅力,点燃观众对民族歌剧热情。《沂蒙山》《呦呦鹿鸣》《马向阳下乡记》《红河谷》《大汉苏武》《土楼》《红帮裁缝》《回家》《红船》《大地颂歌》等一批新创的革命和现实题材歌剧作品成为文艺舞台上的一大亮点,展现出音乐人对追求具有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歌剧艺术的可贵自觉和重要探索。特别是历史大潮中的真实事件和人物,作为主角呈现在歌剧舞台上,更有力证明了红色题材和弘扬主旋律的作品,在艺术上越是有追求、有标准,在思想精神引领上就越能获得理想效果。


回望十年非凡历程,哪里有火热的生活,哪里就有昂扬奋进的旋律;哪里是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哪里就有音乐工作者的身影。


(来源:《中国艺术报》 本刊略有删节 标题为编者所加



作者:中国音乐家协会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03期

编辑:王孺杰  流程制作:韩东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