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诗画共同体
守住根基 坚定自信——中西音乐比较小议
发布日期:2023-12-27


如果从中国出现最早的乐器算起,中国音乐经过了近万年历史发展进程。在“自创”和“吸纳”的过程中,中国音乐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其中,既拥有乐器、乐曲、演奏形式等音乐实践层面的丰富性,也创造了乐调理论、审美内涵、人文特性等音乐理论层面的独特性。这并非中国人的自夸,是世界上有关多元音乐认知的共识。然而,近一百年的中国音乐也曾在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交流碰撞中徘徊。因此,音乐领域中的“文化自信”依然需要进一步坚定。


其实,世界的美好在于丰富多彩,而五彩斑斓的音乐折射出的正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无论是中国音乐还是西方音乐,优秀的音乐文化能够突破疆域、民族的界限,穿越时空,成为全人类共同的热爱和精神财富。坚定文化自信,我们的最终目标不仅仅在于传承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也在于维护世界音乐的“多样性”。


聆听是建立自信的基础


音乐是用来听的,没有听觉感受上的美感,自信也就建立不起来。中国传统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最直观的感受是声音建构与西方音乐不同。每件乐器的声音不一样,乐器组合上的要求也不同。中国传统器乐少有大规模的乐队编制,江南丝竹、广东音乐、北方鼓吹、西安鼓乐等等,均以小规模的乐队编制为主。弦索乐中不加笛子,丝竹乐中不加唢呐,鼓吹乐中不加弦乐器,这些绝非随意安排,其所追求的是声音的和谐,即声音间的相互协和关系。冀中笙管乐的乐队编制中,管子吹旋律,笙吹伴奏,笛子吹飘逸穿插乐句,云锣奏亮丽的音符,鼓在低声部起节奏支撑作用,小镲打节拍,相互之间构成完美的组合,再加其他乐器也基本上是多余的。


然而,或许在经历了所谓现代化训练之后,如今人们对声音的感知认同发生了变化,对传统音乐缺少了“审美观”。所以,音乐领域中的文化自信,首先需要做的是不断培养和提升对中国传统音乐听觉的审美能力。


音乐建构逻辑是音乐多元性的本质


每种音乐均有自己建构的方式和方法,否则不能称其为“音乐”。所以,“音乐是人类有组织的声音”。音乐组织是有逻辑的,其逻辑的外显便是音乐理论。


在中西音乐之间有着很近似的音乐建构方式,如在节拍循环上均以“短循环”为主,西方音乐的2/4拍,中国称之为一板一眼;4/4拍,中国称之为“一板三眼”。中国历史上历经上千年才探索出了十二平均律,后来也被用于西方音乐上。有了十二平均律,转调便在上五度和下四度之间展开,西方音乐用升降记号表现出来,中国传统音乐则用“压上”“隔凡”的手法体现出来。尽管结构相同,但入径不同,如同算数题,结果一样,解法不同。中国音乐以曲牌为基础,以戏曲为主要的呈现方式,以板式变化和曲牌连套为基本结构原则,以旋宫转调为主要变化手段,以乐谱与润腔所形成的一曲多变为创作过程,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音乐建构逻辑的内涵。在这些方面,我们的学习掌握依然还非常有限。


音乐思想与用乐语境是音乐文化的内涵


中国人对音乐有着独特的认识,其中既包含审美性,也包含功能性。历史上,中国很早就形成了独特的礼乐制度,并延续了数千年,是古代中国历朝所维护的国家制度。近现代以来,中国把音乐作为美育教育的手段,当作提高人的素质的手段和途径,情感的宣泄与抒发被认为是音乐的特殊功能。而西方社会的音乐则逐渐出现娱乐性的倾向,并产生了流行音乐、音乐剧等艺术形式,把娱乐化发展到了极致。


其实,当我们深入研究古代中国的八十四调理论、俗乐二十八调理论,就会理解如下的表述:“如春月盛德在木,其气陈达,故其声宜啴缓而骀宕,始足宜象发舒之理,若仙吕之《醉扶归》《桂枝香》,中吕之《石榴花》《渔家傲》,大石调之《长寿仙》《芙蓉花》《人月圆》等曲是也。”何为“仙吕”“中吕”“大石”等,为何这些调的曲子只适合在春天演唱?因为中国传统音乐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以及人生礼仪的特殊价值功能,并且世世代代伴随着每一个中国人的生命历程。


这不是简单的爱听和不爱听的问题,而是深刻的文化认同表现。虽然中国各民族的具体音乐形式多样,但它们之间更体现出强烈的文化一体性,也就是深层结构上中华文化认同的一致性。


和而不同,美美与共。中国音乐与西方音乐是两个大概念,各自包容的音乐类型很多。历史上,中国音乐对外来音乐无不是接纳包容、兼收并蓄。当下,在拥抱西方优秀音乐文化、交流互鉴的同时,更要立足自己的历史文化,绝不能丢了传统和根基。从这个意义而言,传承保护、创新交融中国传统音乐,我们任重道远。

(作者为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作者:张伯瑜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03期

编辑:张昀竹  流程制作:韩东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