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聚焦“铸牢”主线 建设和美乌海
发布日期:2025-03-04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重要讲话精神以及对内蒙古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强化统筹协调、督促落实,全力办好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这两件大事,为书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乌海力量。


坚持政治引领

       不断深化思想认识。大力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论述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的重点内容,并列入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和年度计划,组织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切实统一思想。

       健全完善机制保障。制定《乌海市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的工作方案》,明确30项重点任务,把全面贯彻工作主线纳入各部门各单位“三定”方案和社会组织章程,聚焦全面贯彻“铸牢”主线,建立重大资金安排使用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审核机制,研究制定规范性文件前置审核、备案审查工作制度,梳理并推进相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件“废改立释”,纳入市纪委监委监督贯通协调机制一体推进,确保把主线要求不折不扣贯彻到全市各项工作中。

       有效推动落实。把全面贯彻“铸牢”主线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的工作责任制、政治机关建设、巡视巡察工作和政绩考核中,切实抓好坚强堡垒“模范”支部创建工作,打造堡垒支部1098个、坚强堡垒支部192个,实现民族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构筑共有精神家园

       加强研究阐释工作。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论坛、读书会,命名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理论研究基地、教育实践基地25家,获评自治区级教育实践基地1家。推动研究成果转化,2024年围绕贯彻“铸牢”主线确定5个研究项目、完成2本专著。

       全面开展宣传教育。实施党员干部“雁阵工程”、各族师生“种子工程”、全社会范围“润养工程”,广泛开展各族群众“谈巨变、感党恩、共促两件大事”恳谈活动100余场,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和美乌海”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2700余场,实现本地区宣传全覆盖。实施“互联网+民族团结进步”行动,开设“民族团结一家亲”等专栏,组建“蒲公英宣讲队”“红柳新语宣讲团”等理论宣讲队160余支,深入挖掘“蒙古马精神”“三北精神”“三线精神”在乌海的鲜活事例,讲述好“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好人好马上三线”故事。创新打造“北方海南红石榴”等品牌,将中华文化元素有机融入城市建筑标识,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公园和“红石榴”服务站宣教阵地5个、“口袋公园”50余处。

       增强中华文化认同。推进“北疆文化”建设,创作交响诗颂《黄河向海》《黄河儿女》和书画雕刻作品113项,开展集中展演30余场、惠及群众近5000人次。打造“黄河入内蒙古首站文化IP”“鲁婷黄河石工作室”等新时代黄河文化形象,创作黄河石画“福河女儿系列”,生动讲述“黄河两岸是故乡”、各族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史实。

       全面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区率先实现全市幼儿园保育教育、1—12年级全学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材教学,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规范化达标率85%,教师普通话达标率达97%。


推进各民族共同富裕

       引导各族群众积极投身现代化建设。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加速集聚,5个百亿级可降解材料产业项目全部开工,22个新能源全产业链项目加快建设,全球最大BDO一体化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市域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壮大。建成民营经济发展综合服务数字平台—“民营经济之窗”,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断提升民生福祉,主要民生指标均位于自治区前列,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2318元,超全国平均水平。全面加快城市更新,高标准推进60个老旧小区、550套棚户区改造和1586套保租房建设。统筹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着力构建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五圈互嵌”的全方位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获评国家商务部“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首批全域推进先行区试点城市”。全面落实教育、医疗高质量发展“1+N”政策措施,率先在自治区实现养老服务设施全覆盖,入选中国改革2023年度地方全面深化改革典型案例。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级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示范区等。

       共建各族群众美好家园。投入资金22.3亿元,持续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推进美丽乌海生态环境提质行动,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持续提升,黄河乌海段连续7年保持Ⅱ类水质,成功跻身全国首批水生态文明城市。统筹推进绿化建设,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人均绿地面积19.5平方米,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推窗见绿、出门见景”成为各族群众的生活标配。


深入推进全方位嵌入

       深入实施“三项计划”。牵手贵阳、淮安、宜昌等30多个城市多措并举促进各族群众跨区域交流互动。开展“结对子”“千校手拉手”“万里鸿雁传真情”等青少年交流项目400余场次、惠及青少年20万余人次。与22所名校打造“云课堂”、共享“云课间”、同过“云班会”,建立“双师课堂”。与新疆塔城、甘肃庆阳等20余地建立就业创业合作机制,牵线乌海21家重点企业同15所高校签订“政校企”合作协议,提供就业岗位6.5万个、实现就业人数近4万人。聚焦“沙漠看海·中国乌海”文旅品牌,做好“沙漠、城市、湖水”与传统文化、黄河文化、塞外文化、民俗文化元素有机融合文章,吸引各族游客40余万人次。

       深入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全力争创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市,实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发展规划,先后创建市级及以上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137家。积极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创建互嵌式发展示范点22个,打造“和美乌海·新故乡”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品牌,确保各族群众在乌海生活就业“进得来、留得下、融得好”。

       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水平。用好“一周两月”活动载体,举办民族政策法律法规宣教活动300余场。将民族事务纳入网格化服务管理,三区和各镇(街道)均建立矛盾纠纷调处中心,社会治理智能平台实现全市覆盖,打造各族群众诉求当即采集、反映问题快速处置的市域联动治理体系,形成网格诉求“闭环”工作机制,获评中国领军智慧城市。

       有效防范民族领域风险隐患。统筹发展和安全,进一步健全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协调处置机制,强化网络安全检测预警能力,加强涉民族领域舆情监测、会商研判和联合处置,坚决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2期

文:内蒙古自治区乌海市委统战部

责编:王孺杰 杨悦(见习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