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大连:让主旋律更加强劲动听
发布日期:2021-11-30

作为少数民族散居地区,辽宁省大连市55个少数民族成分齐全,少数民族常住人口44.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数的6.4%;有4个民族乡,7个享受民族乡待遇的镇、街道,76个少数民族聚居村。此外,常年保有12万左右在此打工、经商和求学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创新推进民族工作,唱响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


                     主动作为  创新载体  加大扶持  促进繁荣


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后,大连市委市政府及时召开全市民族工作会议暨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制定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实施意见和职责分工,提出市少数民族地区补助费从原来500万元增长到1000万元、免除民族乡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配套等多项具体措施,有力推动了民族工作全面发展。


各民委委员单位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民委委员制“坚持好、健全好”的重要指示精神,主动担当,相互配合,相互促进,及时调整完善制度和职能,对涉及少数民族和民族乡村经济发展的政策、资金和项目,高看一眼、厚爱一分,给予最大限度倾斜,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民族工作新格局。


针对近年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较多、增长较快等特点,大连市把城市民族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突出重点,创新载体,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积极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充分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有力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健全组织,细化创建的具体标准,把创建纳入社会化宣传工作计划、文明城区评选活动和“两增一保”考核体系之中,进一步提升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层次。


加大力度,积极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市委市政府两办联合印发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促进民族团结任务分工方案,民族、教育等10个部门联合出台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员服务管理工作、社区民族工作等文件,全面形成民族事务齐抓共管的新格局;投资100万元在10个城区建立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构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网络;依托现有“365便民服务”“帮万家”等平台,拓展服务渠道,方便外来少数民族群众办事;创新“府校地”共建机制,联合大连民族大学与民族乡镇、街道建立对口合作对子,提高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大连市被授予“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西岗区365外来人口综合服务中心被命名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


创新载体,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每年9月组织开展全市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发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关向应纪念馆的作用,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专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弘扬满族文化和向应精神。协调大连民族大学各分院与大连第二十高级中学、朝鲜族文化艺术馆等组成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理论研究与实践教育共建基地,丰富了创建内容。


大连市形成了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委委员单位合力支持,基层单位扎实工作,全面助推民族乡村加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真情付出,舍得投入。党的十八大以来,大连市政府设立少数族地区专项补助经费,从2012年的360万元增加到2017年的1000万元,累计拨付经费4200万元,落实项目61个;2015年以来,又创新提出8个城区政府与8家市直涉农部门联合帮扶相对落后的8个民族乡镇“二帮一”新措施,仅城区政府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帮扶资金,有力支持了民族乡镇均衡发展;累计整合扶持资金800余万元,吸引其他资金1000万元,重点打造金普新区石河街道石河村等3个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项目。目前,石河村已获批全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其它两个项目进展比较顺利。大连市还为5个人口较少民族锡伯族村争取国家和省扶持资金1590万元,落实扶持项目20个,极大改善当地基础条件;指导12家民族特需商品生产企业办理国家流动贷款贴息资金2600余万元,保障了民品生产有序运行。


建立年度总结讲评机制、定期调研机制、委员单位重大项目帮扶机制、民族地区补助经费管理与使用办法等,从制度建设上保证民族乡镇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市交通局等民委委员单位每年深入民族乡村调研,与当地干部共同研究措施,向市委市政府提出意见建议,使经费、人才等长期制约民族乡镇发展的问题得到缓解,基础开发、扶贫项目等大项投入向民族乡村倾斜幅度增大,党的民族政策和帮扶措施落实等得到更有力监督。


市政府及各有关部门以打牢基础、弘扬文化为宗旨,多措并举,扎实工作,积极支持少数民族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不断加强民族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近五年来,市政府累计投入2000余万元,为朝鲜族文化艺术馆购置文化器材和设备,改善办公条件;在11个民族乡镇、街道设立综合文化站,实现了“一乡一站”,每个文化站面积均在500平方米以上;在76个少数民族村均建立农村书屋,每个村藏书量为2000册以上;通过“乡风之舞”骨干培训等载体,开展民族文化人才培训与辅导活动,建立了20个少数民族特色文艺活动基地,在活动形式、活动内容及人才队伍、阵地建设上都初步形成了一定规模。目前,全市民族乡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都达到或超过国家建设标准,大连民族大学团委和市朝鲜族文化艺术馆被辽宁省民宗委命名为“全省民族文化活动基地”。


依托大连民族大学、朝鲜族学校、市锡伯族学会等单位人才优势,组织编撰《民族史话》等10余部民族题材专著,成功申报朝鲜族“伞寿宴”等11个少数民族文化项目进入省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推出“辽南腰铃秧歌舞”等20多个少数民族舞蹈,定期开办少数民族非遗传承人和满族语言文字培训班,坚持传承和保护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2012年,大连市锡伯族学会组织编撰的《中国锡伯人》一书,被誉为国内锡伯族历史“百科全书”。


鼓励和支持少数民族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全市先后举办喜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专题文艺演出和上万人参加的民族知识竞赛等大型民族文化活动,举办了23届的大连市朝鲜族民俗文化节已经成为全市少数民族文化品牌项目。积极推动民族体育项目普及和推广,设立10个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训练基地,2015年举办了规模较大的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每年满族颁金节、朝鲜族民俗节、锡伯族西迁节等少数民族重大节日,都坚持开展传统节庆活动。


扎实推进民族教育加快发展。全市唯一实施“三语”教学的市朝鲜族学校现有学生466名,办学条件和教学质量都达到了规范标准;唯一承担内地民族班任务的第二十高中,自2000年开始承办内地民族班以来,共接收新疆籍学生1879人,每年都有毕业生被清华、北大等高校录取。2013年9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看望慰问并鼓励该校师生:“你们办了一所好学校,要把你们先进的办学经验向全国推广”。


                         强化优势  整合资源  补齐短板  再上台阶


走进新时代,大连市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按照强化优势、整合资源、补齐短板、再上台阶的总体思路,全面提升民族工作水平。


以提升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水平为重点,促进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推进创建“六进”活动广泛开展。加强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站点建设,提升现有站点的服务功能,流动人口较为集中地区的站点要逐步配备语言、法律等方面的服务。拓展服务站点的建设范围,力争尽早实现社区和村的全覆盖。建立以社区(村屯)和社会组织为依托的网格化管理模式,推动管理服务的社会化。形成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鼓励各族群众加强交流,加深了解,增进感情。


以实现民族乡村和全市同步建成全面小康为目标,加快民族乡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扶持经济带动力强的特色产业项目、科技创新项目、基础设施项目、技能培训项目,增强民族乡村自我发展能力。把对口帮扶工作做实做细,吸引、动员更广泛的社会资源参与“多帮一”新机制。把低收入民族村作为重点扶持对象,给予特殊照顾。充分调动民营企业的积极性,将帮扶低收入民族村纳入“百企帮百村”活动。鼓励各类企业吸引和培养少数民族职工,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民族乡村发展特色旅游业、劳动密集型民族手工业。


整合民族文化体育资源,不断繁荣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事业。培育民族特色浓郁的小城镇,支持有条件的民族乡村设立民族文化展览馆、陈列室,扶持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格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组织开展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节庆活动,培育大连少数民族文化品牌。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抢救、发掘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族民间文化艺术,支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普及推广,推动民族文化和民族文化产业发展。


强化法治意识、规范执法行为,提高依法管理民族事务能力。建立民族政策和民族法规执行情况监督检查机制,重点清理规范执法监管单位和窗口单位、服务行业等领域。广泛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引导各级干部、各族群众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坚持在法律范围内、法治轨道上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问题。(本文作者为大连市民委主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