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湖南民族地区特色村镇建设新观察
发布日期:2018-07-18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宏伟航程,吹响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嘹亮号角,标志着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又迎来了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


  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兴起,是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而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发展壮大,则离不开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


  进入新时代,要进一步推动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的发展壮大,必须准确把握当前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站在民族工作大局和民族地区全局的高度,牢牢把握正确方向,不断增强工作的自觉性、科学性和有效性。


保靖排拔村_副本.jpg

湖南省保靖县排拨村


特色村镇建设取得新成就


  就全国而言,传统村落是传统文化最重要的载体,也是老祖宗留给后人的最主要的文化遗存。从湖南省民族地区来看 ,由于历史上长期处于地理偏僻、交通不便和经济落后的状态,导致了封闭的文化地理环境和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然而,正因为如此,却“歪打正着”地使得一批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存至今。


  湖南省有700多万少数民族人口,有8个世居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辖域西部的武陵山区。目前,全省民族地区约有2000多个极具保护开发价值的特色村镇。其优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原生态的特色民族文化、浓郁淳朴的风土人情,像一块块巨大的磁石,吸引国内外游客纷至沓来、流连忘返。这一巨大的文化遗存就像沉睡了千百年的“金山银山”,是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产业不可多得的优势资源。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快,成就巨大。在这个过程中,作为成长性最强的“朝阳产业”,文化生态旅游业是最绿色的“无烟工业”,也是带动面最宽、产业链最长的新兴产业,已成为民族地区脱贫致富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路径。在实践中,不少地方把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当作旅游产业升级发展的基本依托和主攻方向,取得了显著成效。比如,张家界市、凤凰县等近年来旅游收入増长最快的板块便是乡村旅游,并且其规模直逼整个旅游收入的半壁江山。可以说,在大众旅游、全域旅游时代,依托大景区、大城市、大市场发展以特色村镇为重点的乡村文化生态旅游,其势已成、其时已至。


  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关键时期,湖南省民族地区近90%的小康村都走上了特色村镇旅游的发展路子,而全省30%以上的贫困村也都不约而同地把治穷脱贫、长富久富的当家产业锁定在特色村镇旅游发展上。比如,近几年来,花垣县十八洞村以特色村寨苗族风情旅游为龙头,带动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服务业综合开发全面发展,实现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目标。深入考察该村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旅游业+”“互联网+”和“村党建+”无疑是当前深刻改变民族地区农村贫困面貌的三大主引擎。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民族地区坚持新发展理念,因势利导推进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找到了一条带动各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新路子好路子,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物质力量;与此同时,以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为平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不断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使得巩固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精神力量也日趋强劲。


特色村镇建设呈现新气象


  当然,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在实现大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新问题。比如,民族地区农村青壮年离乡进城务工的大环境依然如故,基本条件不成熟的“一哄而起”“一窝蜂”,村民参与度很低、获得感不多、凝聚力不强等。为尽快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湖南民族地区的特色村镇建设必须坚持做好特色开发的文章,走出个性发展的路子。


  首先,抓好特色民居保护,凸显民族建筑个性。湖南省的世居少数民族有悠久、独特的历史文化,包括古朴、实用、与环境和谐的民居建筑等,都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湖南坚持把特色民居保护放在特色村镇建设的首位,坚持把凸显民族建筑风格放在特色民居保护的首位,坚持整旧如旧、建新如旧,突出各民族的建筑个性,避免千村一面、千户一面和雷同发展。在具体工作中,既注重专项规划引领、专项资金引导和专项标准规范,又注意发挥旅游市场的基础性牵引作用。


  其次,抓好特色产业开发,增强自我发展动能。近年来,湖南把民族地区特色村镇建设纳入全省全域旅游发展规划,纳入美丽乡村、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工作计划,以规划引领开发;全省规划打造的“十二条旅游精品线路”和土家族、苗族、侗族、瑶族等“四条原生态民族文化长廊”,都把特色村镇作为重要建设节点和精品景点,依托重点城市和核心景区,连点成线、连线成圈,全区域、全要素、全产业链开发,推动旅游产业升级发展。同时,以特色村镇旅游开发为龙头,带动千家万户的小农对接千变万化的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势资源为依托,切实推进文旅结合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初步形成了民族文化旅游业、种植业、养殖业、服务业和民族民间手工艺品加工业齐头并进的产业格局。


  第三,抓好特色文化传承,守护共有精神家园。湖南把民族文化保护和传承作为民族地区特色村镇的铸魂工程来抓,全面开展特色村镇民族文化资源普查,制定保护传承方案,出台立法保护措施,建立传习基地和生产性保护中心,大力推进民族文化活态传承。深入挖掘少数民族歌舞文化、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节日文化的内涵,不断推动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目前,全省民族地区有33个特色村镇建起了自己的展演中心,有359个特色村镇开发出了自己的民族文化表演节目,省里还集中力量打造了享誉国内外的吉首鼓文化节、南山“六月六”歌会节、通道“大戊梁”歌会、张家界国际乡村音乐节等四大民族节会活动。在此过程中,坚持把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全面覆盖到民族地区的特色村镇,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极大地增强了各民族大团结的凝聚力、向心力。


  第四,抓好特殊人才培养,强化人才支撑作用。湖南大力培养民族地区乡村本土人才,实施了乡村人才振兴行动计划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培育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鼓励城市专业人才参与乡村振兴,逐步实现村村都有大学生、有技术员。注重保护民族地区“非遗”传承人才,将“非遗”文化特别是“非遗”文化传承人保护列入各级政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积极招商引资引才,利用市场机制开发少数民族特色村镇,积极推动企业与农户建立共建共享的利益联接机制。目前,全省共有860多家企业参与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和运营,涌现出了张家界五号山谷旅游文化投资公司、雪峰山生态文化旅游公司等一批蜚声中外的企业,发挥了引领行业发展新潮流的龙头作用。


  第五,抓好特色风光打造,建设绿色生态田园。目前,湖南民族地区大部分纳入特色村镇建设的村镇实现了道路硬化、村庄绿化、民居美化、环境净化的目标,村容村貌和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通过着力打造生态田园风光,按照“田园景区化、景村一体化、旅游全域化”思路,做好“文化+”“旅游+”“农业+”文章,真正让民族地区的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真正让“砍树经济变成看树经济”,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许多民族地区的特色村镇依托独有的自然条件,建起了梯田、果园、花海、客栈和特色种养基地等,让游客在观光、休闲的参与中丰富生活体验、感受田园乐趣。同时,一些特色村镇还注重保护和建设标志性记忆景观,使人见了眼前一亮、心头一振,留下美好、难忘的印象。


悬挂在瀑布上的古镇——永顺芙蓉镇_副本.jpg

悬挂在瀑布上的古镇——湖南省永顺县


特色村镇建设要有新作为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也是民族地区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建设面临的新机遇。尤其重要的是,特色村镇建设作为湖南脱贫攻坚达标验收后最大的帮扶接续政策,作为民族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抓手,正在按照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时间节点和工作标准,同步编制规划,同步研究部署,同步推进实施,同步检查验收,确保民族地区跟上全国农村的发展步伐,确保如期全面实现乡村振兴的战略目标。


  当前,湖南民族地区要着力在“保护”上下功夫,特别是要加大协调力度,更好地推进特色村镇建设。一是发挥规划引领的保护作用。明确要求以县为主,逐村制定少数民族特色村镇保护性开发规划,并且规划必须按程序进行严格评审,力求保护特色村镇的原始风貌和原生态文化,达到彰显特色、突出个性的要求;二是发挥创意宣传的保护作用。即通过现场及视频综艺节目、民俗活动、网购平台直播等各类创意宣传方式,把特色村镇推向更广阔的市场,收到“以开发促保护”的良好效果,有效增强广大群众保护特色民居、特色文化和做大做强做精特色产业的自信心;三是发挥活态传承的保护作用。通过组织开展传统文化发掘整理、民族文化阵地建设、民风民俗展示、民族文化传承人培养等一系列专项保护工作,推动民族文化特别是濒临消失的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


  建设少数民族特色村镇,加大投入也至关重要。当前,湖南民族地区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增长速度慢,与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呈拉大之势的状况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尤其是广大农村经济底子薄,缺乏自我造血能力和内生增长机制。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特色村镇建设,就必须进一步加大力度制定和落实对民族地区的差别化扶持政策。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
      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中华民族的历史,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一直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定价90元。

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联行号:102100020307)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和平里北街14号           

邮编:100013
联系电话:010-58130878∕15612062952(同微信号)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4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