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共同发展
“三七之乡”的新故事
发布日期:2019-08-05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砚山县是名贵中药材三七的原产地,1995年被命名为“中国三七之乡”。这里居住着汉、壮、苗、彝、回、瑶、白、傣、蒙古、布依、仡佬共11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65.5%。近年来,砚山县结合脱贫攻坚、民生事业发展等内容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今年砚山县达到脱贫标准,退出贫困序列,成为文山州历史上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在全县已标注脱贫的59716人中,少数民族有46615人,占78%。2015年,砚山县被命名为云南省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2016年,砚山县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四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目前,全县共命名了142家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

 

1.jpg

        砚山县黑鱼洞村彝族村民和游客联欢


平远镇:                                          

昔日社会矛盾重灾区,当今民族团结示范镇


云南省砚山县平远镇素有“文山西大门”之称,辖12个村委会、8个社区,目前共有汉、壮、苗、彝、回等民族21049户100193人。


曾经的平远镇社会治安较为混乱,矛盾不少。如今,平远镇已成为文山州首批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创建工作点。在这里,你处处都能感受到“人人都讲民族团结的情,人人都说民族团结的话,人人都做民族团结的事”的良好氛围。这几年,平远先后获得文山州文明小城镇、砚山县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模范集体、砚山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等荣誉。


在当地工作20年,曾获得过“文山州优秀村干部”荣誉称号的平远镇民族宗教专职干部郑兴明,亲身经历了平远镇历史性的巨大变迁,见证了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非凡历程。他深有感慨地对笔者说:“平远变化之大,如果不是亲身经历,你很难想象。今天,生活在这里的各族同胞和谐相处,互帮互助,亲如一家。这一点,你完全可以从各族干部群众的举止言谈和生活细节中真真切切地感受。”


田心民族学校:首创全省“六个一”


田心民族学校成立于1993年8月,是砚山县一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办校宗旨是“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国民素质”。该校现有教职工61人,初中6个班,小学13个班,幼儿园6个班,汉、壮、苗、彝、回、哈尼等民族学生911人,少数民族学生占学生总数的82%。早在2006年,学校就开设了民族团结课,自编教材,引导各族师生进一步增强民族团结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让孩子们从小成为民族团结的守护者、社会稳定的维护者。多年来,学校利用班会、宣传栏、黑板报、红领巾广播站等阵地广泛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介绍各民族历史、文化知识;利用家长会、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形式向家长宣传党的民族政策和各项法律法规,拓宽创建范围,使民族团结进步思想更加深入人心。


也正是这所学校,首创了全省有名的“六个一”做法:交一个少数民族朋友,上一堂民族知识课,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帮助一名少数民族贫困生,邀请一个少数民族朋友跟自己过节,会跳一个少数民族舞蹈。从2014年开始,学校每年举办“书香满校园”班级朗诵比赛,创建“大手拉小手”活动,让不同民族的学生互帮互助,共同成长。


有人说田心民族学校不仅有课堂,还有诗和远方。笔者对此深有感触。采访那天,回族校长马妮娜陪同笔者在校园中漫步。路边,大片三角梅竞相怒放;枝头,小鸟鸣唱悠扬婉转;池中,娇嫩的莲花吐露幽幽香气;教室里,老师播撒希望种子,孩子们开启智慧心门……


辣椒城稼依镇:飘扬着五星红旗的清真寺


砚山县稼依镇有一个全国第二大的辣椒专业市场——稼依辣椒城,产品销往国内各省市,以及日本、美国等国家。稼依镇还有一座闻名州内外的清真寺,被称为辣椒城清真寺。该寺是全州第一座举行升国旗活动的清真寺,曾荣获“全国和谐寺观教堂”称号。如今的辣椒城清真寺既是一个信教群众活动场所,也是民族团结宣传教育活动场所,还是稼依镇民族实用技术培训中心……


清真寺院内,只见紫荆花与三角梅竞相盛放,教学楼、塑胶灯光篮球场、足球场、体育健身器材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宣传栏更是办得有声有色。据文山州伊斯兰教协会会长、辣椒城清真寺管委会主任马锦坤介绍,管委会坚持“高举爱国爱教旗帜、打造开明开放寺观”的理念,清真寺长年敞开大门,欢迎各族群众在这里散步、健身、休闲、会友……


马锦坤经常对大家说的一句话是:“56个民族56朵花,各民族之间要互相理解、包容、爱护、尊重。我们砚山的各族人民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要像珍惜眼睛和生命一样珍惜民族大团结。”


黑鱼洞彝族弦子舞:民族团结进步的时代舞曲


砚山县维摩彝族乡黑鱼洞村是文山州文明村,素有“彝族弦子舞之乡”的美誉,村里的顶灯跳弦属于省级非遗项目。目前村里共有20多支文艺队,获得过县级农民文艺汇演优秀团队等多项荣誉。


近年来,砚山县以促进民族团结进步为目标,以弦子舞文化传承为支点,以提升群众思想境界、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为主线,围绕“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的工作思路,全力打造彝族弦子舞文化,有力地推动了当地经济文化发展。


黑鱼洞村村委会主任赵礼学自称“弹弦子出身”,他告诉笔者:“黑鱼洞的村民个个会跳弦子会唱花灯,逢年过节都有文艺汇演,演出水平并不比专业团队差。”


黑鱼洞“农民春晚”举办多年,已成当地文艺品牌,每年春节都会吸引远近村寨各族群众共同联欢,促进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开展。


在黑鱼洞村彝族传统文化展室,张聪海(彝族,云南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正在娴熟地演奏弦子。他手中自制的弦子好看又好用,有人出1000元的高价他也没舍得卖。他手机图库里那长2.2米、宽1.1米的大弦子更是令笔者大开眼界:两条披红挂绿的中国龙匍卧于弦子圆盘两侧,美妙的音乐一响起,似乎就会破壁而出,腾空而去……


项廷强:痴心不改 矢志传承民族文化


砚山县盘龙彝族乡响水龙村是文山州最大的苗族聚居村。走到寨门前,首先映入眼帘的是3个巨大的葫芦笙,仿佛正在吹奏砚山各族人民团结奋进的号角。寨门右侧,是投资400余万元建成的砚山苗族传统文化传承保护馆。


传承馆于2015年12月开馆,占地面积1500平方米,展品300多件,展厅10余个,有表演大厅、作坊室、餐饮室、电教室、器乐室等,目前已接待国内外来宾5万余人。传承馆创始人项廷强(苗族,云南省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为了建成传承馆,卖掉自家的两套私房。从搜集第一件藏品至今,20多年光阴已悄然逝去。


传承馆在发展期间,一直得到乡亲们的支持,其中让项廷强最为感动的是苗族妇女李桂英,她把亲手缝制的陪嫁礼物无私捐赠给了传承馆。年逾八旬的李桂英还为传承馆手工缝制了两套珍贵的苗族旧式男子服装。


项廷强还向笔者讲述了让他难忘的一件事:2016年6月,10位华裔美籍苗族同胞来到传承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参观完走出馆门便失声痛哭:“在国外我们就像无家可归的流浪儿,现在,我们回到祖国,找到了家,找到了祖宗,找到了自己文化的根,有了归属感。看到祖国强大,看到苗族同胞在共产党领导下幸福安定地生活,我们真的很自豪、很激动……”


“听了这番话,20多年来我为建馆经受的种种辛苦和委屈全都烟消云散,我认识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民族文化的展示,就是民族团结、爱国主义教育的一种方式。”项廷强说。


2016年8月,受文山州人民政府委托,项廷强还接待了越南河江省副省长来馆参观。如今,传承馆已成为文山州、砚山县传承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搞好对外宣传工作的重要窗口。项廷强本人也被评为文山州教育先进个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先进个人。


(本文作者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云南省委宣传部特聘文艺阅评员  责编 梁黎)


制作:李泓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