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56个民族齐全,是一个多民族散居、杂居的城市。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天津市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大兴调查研究,紧紧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有力有效促进全市民族工作与时俱进、创新发展。
坚持党的领导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基础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工作。将民族工作纳入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纲要。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多次主持召开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和市委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习,邀请国家部委及高校的领导、专家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等内容进行专题辅导,并深入民族乡村调研指导民族工作。在2022年市委民族工作会议上,市委主要负责同志出席并讲话,提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重点在“心”上下功夫,以真情润心灵、以团结聚心力、以交融促心同,全市上下凝心聚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团结一心扎实做好天津市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明确要求。
制定天津市关于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关于扎实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施方案;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规范性文件,印发《天津市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实施方案》,形成“1+1+N”的民族工作政策体系,为推动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
建立全市民族工作协调机制,推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健全民委委员制,推动各民委委员单位立足自身职能,积极做好民族工作,形成齐抓共管整体合力。会同京冀两地建立京津冀民族工作联席会议机制,加强交流互鉴,深化务实合作。建立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重大风险工作机制,依法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压实工作责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纳入政治考察、巡视巡察、政绩考核,建立区、街道(乡镇)、社区(村)三级民族工作网络,积极构建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
大兴调查研究,全市民族工作系统聚焦京津冀民族工作协同发展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聚焦民族特需商品定点生产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淤点,聚焦民族乡村的资源禀赋、基础条件、人文风俗,聚焦民族事务治理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聚焦涉民族因素网络舆情的热点焦点问题等,确定调研课题、制定调研计划,深入基层、深入一线、深入群众,采取蹲点式调研、“解剖麻雀”式调研、“四不两直”式调研等方式,摸准情况、吃透问题,问计于群众、问计于实践,推动解决了一批各族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实际问题。
2023年4月8日,天津市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开幕式现场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
深入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内容,纳入各级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课程体系。中央民族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市共举办集中培训、学习研讨、专题讲座等80多个班次,培训处级以上领导干部近4000人次。各区、各民委委员单位在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开设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题的专栏,并通过手机短信平台、公共数字媒介,线上线下相结合,有效扩大了宣传教育覆盖面,营造了浓厚氛围。
增进全市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推动各民族文化交流互鉴。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中华经典诵读、中华文明礼仪、中华传统技艺教育。以传承民族文化、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举办天津市大学生民族文化创意设计大赛,通过发展文创产业传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组织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并取得优异成绩。组织开展《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料汇编·天津卷》和《中国少数民族文物图谱·天津卷》编纂工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作出天津贡献。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
精心组织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成立由11个相关部门负责同志组成的“三项计划”协调小组,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协调小组会议,推动与民族地区各族群众跨区域双向流动,推动开展各族青少年跨区域和区域内双向交流活动,推动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和业态创新,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完善示范单位测评指标体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主要测评指标,细化测评内容,明确测评方式。创新示范单位创建方式方法,充分利用“互联网+”“文化+”等新技术新方式,深入挖掘区域、文化特色,打造各族群众喜闻乐见的创建载体。目前,天津市共创建299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即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乡镇、进学校、进连队、进宗教活动场所、进窗口单位、进“两新组织”、进家庭、进岗位。建立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退出机制,对示范单位实行动态管理,切实做到“能进能出”,有效激发创建工作活力。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110个模范集体和78个模范个人受到表彰。
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发挥学习课堂主阵地作用,在全市小学高年级、初中开设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专题课,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中强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在高等院校开设党的民族理论与政策课程等。加强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的调研指导,打造首批天津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指导各区推进区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建设。坚持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每年确定宣传主题,以人文化、实体化、大众化的活动为依托,扩大各族群众参与途径和范围,营造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浓厚社会氛围。
2023年3月23日,天津市各族师生代表参加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活动后合影留念
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夯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物质基础
在“十三五”助力民族地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础上,“十四五”进一步完善“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东西部协作和支援合作等机制作用,进一步做好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工作。“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对口支援民族地区财政资金30多亿元。深化产业帮扶,为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引进产业合作项目180多个,实际到位资金50多亿元。深化科技帮扶,围绕受援地区牦牛、食用菌、肉羊、设施蔬菜等特色产业需求,实施“科技帮扶提升”工程,助力特色产业链延伸。深化教育帮扶,高质高效完成甘肃甘南“两校三院”人才支援任务,面向新疆和田开设覆盖高中、初中、小学学段的“津和示范班”,建设西藏昌都实验小学科技教室和青海黄南思政教室。打造一批职业教育帮扶标志性项目,建设完成和田职业技术学院二期配套设施,黄南州职业学校新校区顺利交付使用。
今后,天津将继续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结合自身实际,坚持“一条主线,两翼并举,争创四个先进”的工作思路,全面推动全市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条主线”,就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两翼并举”,就是“请进来”和“走出去”双向发力。“请进来”主要是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完善各族群众和谐发展的有效制度,创新各族群众融入城市的政策举措,将其推动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走出去”主要是做好对口支援民族地区工作,坚持“升级加力,多层全覆盖,有限无限相结合”,将对口帮扶民族地区工作打造成推动发展的工程、民族团结的工程、凝聚人心的工程。
争创“四个先进”。一是争创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先进,全面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二是争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先进,深入实施“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各族群众互嵌式发展计划”“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三是争创推动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先进,因地制宜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休闲农业,打造民族特色农产品品牌,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四是争创推动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先进,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有效防范化解民族领域风险隐患。
文:天津市民族和宗教事务委员会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5期
供图:天津市民族和宗教委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