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毛泽东主席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号召60周年。60年来,这句话已经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中。
在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这片充满“工业风”的土地上,这句话也凝聚为一种坚持不渝的信念,落实在各族群众共同建设全国文明城市和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城市的日常行动中。
内蒙古包头市青山区雷锋车队党支部荣获“北疆楷模”称号
包头市青山区雷锋车队于2007年7月成立,是全国第一支在政府进行注册的学雷锋志愿者车队和第一支创建了党组织的学雷锋志愿者车队。16年来,印着雷锋头像的出租车穿梭于鹿城大街小巷,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车队曾先后获得自治区先进基层党组织、“六个好”社会组织党组织、“北疆楷模”等荣誉。
对此,64岁的车队队长马文刚感触尤深。“我们是沿着雷锋足迹成长起来的一代人,雷锋同志的‘一滴水’精神,形象概括了团结友善的具体内涵。雷锋车队带领各族‘的哥’‘的姐’拧成一股绳,以自己的微薄之力汇聚起促进民族团结进步的磅礴力量。”
16年间,雷锋车队队员由最初的60人发展到350人,涵盖了汉、蒙古、回、满、朝鲜等各民族群众,车辆由原来的几十台增加到200余台,另外还有众多私家车和志愿者成为车队的“编外队员”。
16年间,鲜红的党旗始终指引着车队的前进方向。2008年4月,雷锋车队成立了出租车行业第一支党支部,党员由最初的17人增加到48人,还培养了31名入党积极分子。
16年间,车队队员义务献血290人次;高考“爱心送考”公益活动出动车辆1万余次,免费接送考生上千人;为贫困大学生和汶川、玉树地震灾区爱心捐款累计35万余元;帮助市民寻找走失老人和小孩300多次;返还乘客遗失手机2000余部、笔记本电脑13台、现金24.5万余元;协助警方破获十多起大案要案,配合警方出动车辆500余车次……“有困难找雷锋”在包头成为了老少皆知的口号,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自愿参与到车队组织的各类志愿活动中来。
去年底,在获悉雷锋车队获得“北疆楷模”荣誉称号后,高位截瘫的孙洁摇着轮椅来到了车队。连续被车队帮助了15年的她激动地说:“车队的高东花大姐姐让她的命运从此改变了……”
知道孙洁因身体不便很少出门,高东花便时常开车把她带出去散心、看风景;孙洁生日时,高东花带着司机们前去祝贺,并送上了孙洁人生中收到的第一束鲜花和第一块生日蛋糕;年纪增长,有腰伤的高东花抱不动孙洁了,八零后女队友曹晓瑞主动担起照顾孙洁的任务;得知孙洁要去做手术,朱宝华第一时间号召车队为她捐款……捐款人群中,“格桑花”的500元引起了孙洁的注意,他竟是车队最困难的队员顾乐。顾乐的爱人病重期间得到过众人的帮助,他表示要把这份友爱传递下去。
为践行车队向社会做出的“立即救援”的承诺,马文刚的车成了“24小时紧急铃声”值守点。许多个日日夜夜,马文刚带领队员践行着“不漏接一个电话,不耽误一次救援”的诺言。
新春佳节的夜晚,一通寻亲电话让车队百余人扔下碗筷,开展“地毯式”搜寻;包头市固阳县遭遇水灾,马文刚在群里的一声呼唤,让车队队员和许多市民纷纷捐钱捐物;疫情防控期间,36名队员组成“抗疫先锋队”,每天凌晨四点左右,就会出现在核酸检测现场。
16年来,雷锋车队的司机们就是靠着握指成拳的力量,激荡起鹿城“助+”志愿服务的热潮。
“我们将始终坚持以‘小事’汇成民族团结的大爱长河,以‘小为’树立同心协力的标杆榜样,以‘小我’筑起众志成城的美德丰碑,用实际行动体现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马文刚道出了全体队员们的心声。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9期
文:赵永峰
责编: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