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道中华
2025,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锚定共同任务再出发!
发布日期:2025-01-24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我国正处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现阶段党的民族工作的历史方位,要求我们必须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中华儿女大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条件、凝聚力量。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党的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强调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等理念,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任务”,为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经过持续努力,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主线”意识日益增强,共同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的合力不断壮大。

image.png

▲2024年全国少数民族参观团部分成员在天安门广场前合影留念。(图片来源:中国民族报)

      “尖刀班”发挥排头兵作用。国家民委、各地民族工作部门作为“尖刀班”“生力军”,带头学习、传播、践行党的创新理论,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排头兵。充分运用大统战工作格局优势,打通民族工作部门内外、上下,集中攻坚克难。与有关部委、部门合作联动,实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三项计划”,推进“民营企业进边疆”行动,推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全面融入文旅、体育、教育等各项事业,观念理念层面、政策实践层面系统推进。

image.png

▲2024年2月3日,贵州省榕江县,2024全国“村晚”示范展示活动暨贵州“村超村晚”举行音乐烟花秀表演(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刘续 摄

      各地“主线”意识不断增强。青海、内蒙古、云南等民族地区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全方位推进“模范省”“模范自治区”“示范区”建设;浙江、江苏等东中部地区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共同富裕、对口支援全过程;上海、深圳等超大城市着力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将城市建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平台,促进各民族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放眼全国,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进一步深化,“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更加深入人心。

      全社会凝聚“同心圆”合力。学术思想界不断深化认识,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进入系统构建新阶段;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评选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第一评判标准,引领民族文学创作新方向;“我是中华民族!”彰显民族自豪感,为“铸牢”大宣教格局写下生动注脚;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展现中华民族大团圆,引发海内外强烈共鸣;“道中华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知识竞赛得到百万网友热情响应,百分成绩表达对中华民族“满分的爱”。

image.png

▲第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在海南三亚开幕。(图片来源:中国民族报)

      前进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各民族根本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党的民族工作开创新局面的必然要求。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要把这一共同任务进一步抓紧抓实抓好,凝聚起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磅礴力量。

      完成好这一共同任务,要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及时研究解决涉民族工作重大问题,不断深化党委统一领导、政府依法管理、统战部门牵头协调、民族工作部门履职尽责、各部门通力合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摆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统筹谋划,经常研究,狠抓落实。

image.png

▲左图:解放前,独龙族群众出行需要爬天梯(资料照片);右图:独龙族青年李永明和奶奶出门去山上割猪草(新华社记者 胡超摄)。

      完成好这一共同任务,民族工作部门要聚焦主责主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各民族共同富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务、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等重点工作。要围绕研究、宣教、法治、全方位互嵌、赋予“三个意义”、风险监测预警等内容,健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制度机制。

      完成好这一共同任务,民族地区要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各项工作的主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都要紧紧围绕、毫不偏离这条主线。无论是出台法律法规还是政策措施,都要着眼于强化中华民族的共同性、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强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重视培养和用好少数民族干部。

image.png

▲2020年5月15日,在湖南湘西十八洞村,扶贫队长麻辉煌(左)与返乡大学生施林娇(中)一起直播推销土特产。新华社记者 陈思汗 摄

      完成好这一共同任务,各地各部门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调动人民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各族人民全面发展。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民族工作的良好氛围,引导各民族不断团结融合、自觉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推动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击鼓催征启新程,奋楫扬帆正当时。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旗帜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抓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工作,定能凝心聚力建设共同家园、坚定共同身份、叫响共同名字、实现共同梦想,共同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来源:道中华微信公众号

文:李翠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