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藏拉萨八廓街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旧址 李小林/摄
在拉萨繁华的八廓街东北侧、冲赛康市场南面,有一座三层楼房的藏式院落,被称为“冲赛康”,这便是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的旧址。大门上方挂有一块匾额,上书藏、汉双语的“清政府驻藏大臣衙门”。
清朝建立以后,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帝命令马喇、僧格赴藏办理西藏事务,这被认为是清代驻藏大臣正式设置的标志。由此,驻藏大臣作为朝廷在西藏地方的固定常设官员,驻藏大臣衙门成为其居住和办理西藏事务的行政机关。据考证,驻藏大臣衙门前后至少有四处,第一处即冲赛康,亦称“通司岗衙门”,雍正五年(1727年)至乾隆十五年(1750年)期间作为驻藏大臣衙门,之后被废弃。这里还发生过一段悲壮的故事,即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事件。
珠尔默特那木札勒为郡王颇罗鼐的第二子,经朝廷批准,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承袭父位,负责主持西藏地方的军政事务。但他不仅排斥异己、任用亲信,而且干涉宗教,甚至困厄驻藏大臣。在此情形下,乾隆十五年十月十三日黎明,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将珠尔默特那木札勒召入驻藏大臣衙门,先发制人将其诛杀。然而,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的侍从随后聚兵围攻并纵火烧毁驻藏大臣衙门,杀害傅清、拉布敦及众多官民。为纪念二位驻藏大臣,乾隆帝诏命在拉萨通司岗驻藏大臣衙门旧址设立“双忠祠”,作为祭祀遇难者的祠堂。40年后,傅清的侄子福康安奉命进藏征剿廓尔喀时,重修“双忠祠”并立碑纪念,碑文提到“双忠祠在前藏大昭寺东北,向为驻藏大臣行署。珠尔墨特那木扎勒之难,驻藏大臣傅公、拉公死焉,署亦毁于火。番民感二公之忠烈,因其旧址请立祠肖像以祀,盖以二公之大有造于卫藏也”。
因冲赛康驻藏大臣衙门被焚毁而无法继续使用,故乾隆帝下令将珠尔默特那木札勒的府邸收没入官,设为新的驻藏大臣衙门,称为“甘丹康萨驻藏大臣衙门”。之后驻藏大臣衙门几经变迁,先后有扎什城驻藏大臣衙门、鲁布街驻藏大臣衙门。扎什城位于拉萨北郊,始建于雍正十一年(1733年),是清朝在拉萨驻军之处。扎什城驻藏大臣衙门位于兵营前面,修建年代不详,可能是乾隆晚期至咸丰七年(1857年)以前驻藏大臣的衙门。这在一份咸丰皇帝的圣谕“向来驻藏衙署建在城外,在当日必有深意”得到印证,该衙署现已不存,仅有一对衙门前的石狮子后被移到罗布林卡。鲁布街驻藏大臣衙门(又称“梅吉门”)位于拉萨城内,系咸丰七年(1857年)以后驻藏大臣的衙署,有学者认为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拉萨画卷》上表现的驻藏衙门官署即为此。据图卷显示,鲁布街驻藏大臣衙门位于大昭寺的西南,包括两座院落,其后各有一栋楼房。这两座院落皆为中原式样的建筑,每院内有四栋房屋。门前画有两位官员,其中一人身着典型的清朝官员的服饰,穿长袍马褂,头戴红顶官帽,另一人穿藏装。从一张摄于上世纪初的驻藏大臣衙门黑白照片中,可以看到牌坊歇山式门楼、旗杆以及穿有清朝服饰的人员,这应该就是鲁布街驻藏大臣衙门。
驻藏大臣衙门是基于驻藏大臣制度而形成的治藏机构,在清朝管理西藏地方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颁布的《钦定藏内善后章程二十九条》中,驻藏大臣衙门亦被赋予了相应职能,主要涉及行政、财政、外事、军务、宗教等。
作为清朝处理西藏地方事务的权威机构,驻藏大臣衙门为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影响深远。
文:李帅
作者为四川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4期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