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史话共同体
“恩惠远方”的伊犁将军驻地——惠远城小记
发布日期:2023-08-29

      伊犁河谷,是大自然赋予天山廊道的杰作。大西洋的水汽在此聚集,河流和盆地在这里结合,成就了“塞外江南”的优渥环境。历史上,伊犁河两岸曾相继出现阿力麻里、索伦、磨河、三宫、火烧庄子、海努克等古城。清代以惠远城为代表的伊犁九城承上启下,开拓了现代伊犁城市发展的格局。

      伊犁惠远古城位于伊犁河北岸的今霍城县惠远镇,始建于1764年,1793年扩建。惠远新城则始建于1882年,位于今惠远镇新城村内。

图六_惠远新城现状(自北门向钟鼓楼).jpg

如今的惠远新城

      康雍乾三代,清朝中央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和阿睦尔撒纳叛乱,新疆的治理中心北移至天山以北。为巩固对伊犁的治理,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清朝实行军府制,建城驻军,屯垦固边,陆续修建“伊犁九城”:以惠远城为中心,惠宁、绥定、宁远、塔勒奇、广仁、瞻德、拱宸、熙春八城拱卫伊犁河北岸,并调拨察哈尔营、索伦营、厄鲁特营、锡伯营分驻伊犁各处以形成“四塞屏藩”之势,从东向西排列成一条防卫链。1762年,乾隆帝任命明瑞为总管伊犁等处将军,节制全疆。惠远城作为伊犁将军驻地,无论是建城初期、扩建后还是光绪时期的新城时期,规模都为全疆之首,不仅是伊犁九城的核心,也是全疆的政治经济中心。

      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由于清政府驻伊官兵接连进驻,绥定城人满为患。伊犁将军综合考虑取水、粮运、燃煤、建筑材料等多方面因素,请旨“惟近城三四十里,伊犁河岸高阜之上”建新城,乾隆帝批准后由清政府全额拨款,当地军民共同努力,仅耗时一年就修造而成。乾隆帝赐名新城为“惠远城”,并命名了四城门之名:东门景仁、西门说泽、南门宣闿、北门来安。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乾隆三十一年伊犁将军明瑞向乾隆帝进献的《惠远城图》,直观地呈现了惠远城的原貌。此城为正方形,高一丈四尺、周一千六百七十四丈,共九里三分。四周城墙中心建有瓮城,中有城门,四个瓮城门洞开在出城门逆时针30度方向。城墙七丈开外有护城壕沟,在城门正中搭设有吊桥一座,城墙四角各有角楼一座,四面城墙分布6座炮台,以城门为中心,左右各有三门。城中以钟鼓楼为中心纵横四条主街通向东西南北四门,以十字街为中心分为四块区域,每块区域都以南北九行、东西三列组成48条小巷。城内建设大小衙署200多所,官兵住房1万多间。东西大街北侧是行政区域,由东至西分布着领队大臣衙署、伊犁将军衙署、粮饷处、驼马处、公所、官厅、参赞大臣衙署、理事同知衙署;城东为锡伯营领队大臣衙署和索伦营领队大臣衙署。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时值老城建城30余年,惠远兵丁不断增多,原有城市已经无法满足驻军需要,保宁将军奏请向东扩建240丈,惠远城成为北疆最大的城市。

      上世纪70年代,古城的西南部已被伊犁河水冲毁,仅存部分北墙、东墙,但城内巷道尚存。2016年,河水进一步浸蚀,城南不存,城中垦荒为田,街巷建筑难辨。城墙为分段夹夯筑成,外层无包砖,有部分坍塌,北门及瓮城已经不存,三座炮台仍存。东门及瓮城、4座炮台、东墙外护城河犹存,但已经被居民建为鱼塘。

      据文献记载,1775年惠远城内驻扎官兵及家眷有4368户,共计18369人,规模为“新疆第一重镇”。晚清《新疆图志》记载:“伊犁九城,惠远最大,广衢容五轨,地极边,诸夷会焉。每岁布鲁特人驱牛马及哈喇明镜等物入城互市,易砖茶布以归。西方行贾者,以所有易所鲜,恒多奇羡,民多繁富。”

      惠远城在建城初期依靠中央财政和回屯的粮草维持运转,嘉庆七年由伊犁将军松筠开始“旗屯”,正式具有了生产职能。作为伊犁与中亚地区绢马贸易的中心,其市场就设在西门外的贸易厅。随着伊犁地区驻防体系逐渐成熟,惠远逐步完善了教育、文化中心的职能,设置清书房、义学、官学等教习各类知识及弓马技艺,选拔优秀人才。惠远城还承袭明代军镇城市的传统,在城内修建昌寿宫、关帝庙、城隍庙以及普化寺。清代新疆底定后,更多中原人来到伊犁,其中不乏硕学儒家和将相名臣,形成了独特的“流人文化”。正如乾隆时著名文臣纪昀流戍乌鲁木齐时所言:“戍屯处处聚流人,百艺争妍各自陈。”惠远城南门外伊犁河边的望河楼(鉴远楼),就是当初流人们登高赏景、吟诗作对的名胜。

      1881年《中俄伊犁条约》签订,清政府收复伊犁,但惠远老城遭战火毁损,又加上河水浸蚀,伊犁将军金顺认为应当另行选址新建惠远城。第二年,惠远新城开始修建,由于时值清政府内外交患,耗时十余年才竣工。

      惠远新城的建造形制与老城无异。据伊犁将军金顺奏折可见:“仍照九里三分之制,周围一千六百七十四丈,城高连垛口二丈三尺,底宽三尺,顶宽一丈八尺方。”新城四面城门与老城名称、形制均相同,城内功能设置和布局也基本相同。

      2012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对惠远新城进行了考古调查。其城墙保存较好,东墙、南墙有部分坍塌,基本维持了光绪年间的规模。城墙与老城城墙一样,为夹夯筑成,四角角楼尚存,四面城门近年重建,城门内侧有斜坡状马道,城内建筑存有钟鼓楼、伊犁将军府旧址、文庙、衙署、沙俄领事馆。

图三_2016年考古勘探后惠远城(扩建后)规模复原图.png

2016年考古勘探后惠远城(扩建后)规模复原图

      清政府收复伊犁地区后,全疆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向乌鲁木齐东移。1884年新疆建省,新疆巡抚取代伊犁将军为全疆军政首席,惠远城作为“新疆之中”的核心地位也被乌鲁木齐所取代,逐渐回归为一个宁静的边陲小城。


文:宁辛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5期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