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史话共同体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的体现——清代新疆地区书院掠影
发布日期:2023-08-29

微信图片_20230804153629.png

      清代,清政府平定准噶尔叛乱、收复失地,对新疆地区实行了更加系统的治理政策。自此,新疆地方各级官员也更加重视文教,纷纷设立义学,兵民子弟亦踊跃入学读书。为表示鼓励,乾隆帝特允许新疆设立学额,这一举措对新疆学子来说多有裨益。

      清政府在新疆大力推行文教,促进了边疆的稳定发展,进一步推动了新疆与中原地区以及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文治武功的社会背景下,书院应运而兴,书院教育也成为新疆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乾隆三十二年(1768年),办事大臣温福于迪化州(今乌鲁木齐)创建义学书院。其称:“新疆地方兵民子弟,教演技艺固属要务,而讲习文理亦当稍知文墨,请于每城置房数间,各设义学一所,于民人内择其品行端方,文理通顺,堪以教读,并于年老辞粮兵丁内择其弓马娴熟者,每学拣选二名,作为教习。其应需膏火,令各该处于附城空闲地内量其支用,拨给地亩,雇人耕种,每年所获粮石作为教习之费。”其后,伊犁将军阿桂创办了桐华学院,谪臣徐世佐、纪昀在书院共事,唱和甚欢。可谓“边疆初拓,专勤训迪,士气蒸蒸。”

      地处边陲,新疆各书院“教演技艺+讲习文理”的模式也顺理成章。尤其是新疆的书院还侧重启蒙教育,是含有救助性质的教育机构。

      新疆最早的一批书院创办于乾隆年间,包括迪化州桐华书院、虎峰书院,昌吉县书院,绥来县(今玛纳斯县)书院,阜康县书院,济木萨(今吉木萨尔县)书院,呼图壁书院,奇台县平山书院,共计8所。此后,嘉庆十年(1805年)和道光年间,分别在呼图壁和乌鲁木齐各创办一所书院,书院具体名称不详。咸丰年间,在镇西(今巴里坤县)创办了松峰书院。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立行省,时事多艰,需才孔亟,而书院是广育人才之所,故又在哈密创办了伊州书院,在乌鲁木齐创办了博达书院和智珠书院。

      这些书院的创立者以地方官员为主。乌鲁木齐都统富呢扬阿、乌鲁木齐办事大臣温福、乌鲁木齐提督中福等在新疆任职的满族官员,为创办书院提出对策;晚清时期护理甘肃新疆巡抚魏光焘、奇台知县朱熿像等官员,积极兴建和重修书院;哈密回王沙木胡索特创办伊州书院……由此可见,当时的新疆书院建设得益于各民族人士的共同努力。

      新疆书院的教学人员,由各民族人士共同组成。在书院创立之初,当地能够承担教学的人员甚少,只能从被流放到新疆的人员当中挑选来担任教习,其中不乏饱学之士甚至进士出身。如天津长芦盐场大使徐世佐、四川巴县县令陈执礼、安徽六安知县杨逢源、四川筠连县知县王以中等,都为新疆书院办学出过力。哈密王府还为伊州书院聘请了满族、汉族人士教习教授满文和汉文。

      新疆书院的学子,也来自各民族。如乌鲁木齐及其附近的书院,主要招收新疆地方兵民子弟或屯田民户、流寓商贾的学子。光绪年间,镇迪道不分地域和民族,选送天资聪颖的学子到省城书院学习。

      新疆书院的创办有利于提升当地学子读诗书、通文理的兴趣和水平,文教风气的形成也促使朝廷在新疆部分地区设置学额。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乌鲁木齐设立学额,岁、科两试取进文童4名、武童4名;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巴里坤也增设了学额,岁、科两试取进文童各4名,岁试取进武童4名。

      当时,学额的设置则与书院的创办及地方文风的兴盛颇有关联。正如被流放至新疆的纪昀在《乌鲁木齐杂诗》中所云:“芹香新染子衿青,处处多开问字亭。玉帐人闲金柝静,衙官部曲亦横经。”这反映了在义学、书院建立后,乌鲁木齐及附近地区出现的“弦歌相闻,俨然中土”之景象。而伊州书院肄业的大多数学子在南疆充任通事或乡约,为南疆地区的治理和发展发挥了较大作用。

      新疆书院的教学内容既包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包括时事和近代科技等。除了四书五经等儒学经典和科举应试之道的学习,也以读书识字为主要目的,到晚清时期又增加了相应的应用知识。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清政府下令各地书院修改书院章程,要求教授天算、格致等现代科技知识,新疆书院教学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

      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署理甘肃新疆巡抚吴引孙奏请将书院改设学堂,并仿照内地学校章程,开办应用教育,教授国外语言文学等。至此,新疆书院被现代学堂取代,博达书院改为省官立中学堂,碧峰书院改为官立第一简易学堂,伊州书院改为哈密私立第二初等小学堂。

      有清一代,新疆书院虽然办学时间较短、数量较少、 规模较小、覆盖面较窄,但对于推动新疆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繁荣具有特殊意义,尤其是进一步增进了新疆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中华民族的认同和热爱。这些书院是中原文化与边疆民族文化互鉴融通的结晶,也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加强的体现。


文:黄祥深

作者为三峡大学民族学院副教授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7期

责编:金向德 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