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鲁县是有着民族团结进步光荣传统的革命老区,生活着汉、蒙古、回、满等14个民族31.3万人。进入新时代,开鲁县各族干部群众完整准确全面把握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毫不偏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主线,凝心聚力、团结奋斗,2021年获得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光荣称号,目前正在有形有感有效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县。
俯瞰内蒙古通辽市开鲁县城 王立成/摄
突出政治责任,构建体制机制。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县委常委会每年专题学习研讨、定期研究部署,以上率下推动形成了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格局。制定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规划、分工方案等文件,建立组织调度、系统推进、行业联动、综合研判、监督考评、动态管理、条件保障“七项机制”,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责任体系,把创建作为重要考核内容纳入党的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定期开展政治巡察、专项督查,用好“考核指挥棒”和“督查利剑”,扎实推动创建工作见行见效。
开鲁县的草原那达慕大会 包金锁/摄
突出思想引领,强化文化浸润。组建“石榴籽”“萨日朗”“百姓名嘴”等宣讲团,宣讲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500余场次,让 “五个认同”“四个与共”的思想理念在各族干部群众心中深深扎根。创作《赤子长歌》《石榴花开别样红》等体现地域特色、增强文化认同的文艺作品,深入开展“文化振兴”行动、麦新文化艺术节等品牌活动。将麦新纪念馆、麦新镇红色研学基地打造成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充实完善县博物馆建设,开展太平鼓舞、剪纸、皮影戏等县域非遗技艺传承保护,对外开放千年古榆、元代白塔等历史遗迹,展现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历史画卷。
开鲁县举办马头琴表演等文体活动 包金锁/摄
突出典型示范,着力打造体系。针对农村牧区、城镇社区、机关单位、非公企业等各类型组织特点,从党员联系群众、新时代文明实践、党建引领经济发展等各个环节融入创建责任,构建大党建引领大团结的“全覆盖”组织体系。树立3个自治区级和33个市级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示范单位,选树好人梁立伟、草原警察满都拉等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人物典型,打造10余个民族团结示范实践基地,升级打造民族团结进步主题公园。制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石榴籽”方案,累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主题知识竞赛、书画展和体育赛事活动100余场次、受众10余万人次。
突出乡村振兴,壮大县域经济。编制玉米、红干椒、肉牛、林果、文旅等五大产业发展规划,树立标准化示范基地100个,培育乡土技术人才4万名,搭建数字开鲁信息化农业体系,创新“红绿基因+前店后厂”农文旅模式,开辟京东中国特产开鲁馆、供港农产品基地、全国红干椒大市场3个营销平台,带动全县群众嵌入三产融合体系增收致富,2023年获得“中国红干椒之都”“中国鸡心果之乡”荣誉称号。聚力打造生物医药、绿色农畜、清洁能源、商贸流通四大基地,引进华北制药等医药企业34家、中农伊赛等绿色农畜龙头企业40余家、国电投等新能源和装备制造企业21家,培育中粮红干椒产业园等重点商贸项目10余个,全县城镇化率提升11.13%。
开鲁县的鸡心果大丰收 吕志敏/摄
突出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家园。大力推动林草产业发展,全县经济林发展到30万亩、中科羊草种植6万亩、各类饲草种植20万亩;实施农业高效节水工程建设全覆盖行动,全县农业节水面积超过200万亩,年节水3亿立方米以上;集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和欧投行贷款造林两大重点工程建设,累计实施造林6.05万亩,完成林业生态修复保护18万亩,让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开鲁县的鸡心果大丰收 吕志敏/摄
突出基层治理,抓实和谐稳定。创新“三心合一、四级联动、五民服务、十员落实”工作机制,开发“开鲁党建”信息化平台、建立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赋予县镇村三级党群中心“指挥部”职能、城乡网格“主阵地”功能、县直科级领导干部“五服务”重任、网格员“十大员”职责,2023年入围全国第五批乡村治理典型案例初选。创新“一站式”矛盾化解和信访代办工作机制,将镇村社会治理力量、县直行业部门力量向网格下沉,推动民族政策进网格、普法宣讲进网格、依法治理进网格、矛盾调解进网格、信访代办进网格,促进各族群众团结和睦、社会和谐安定,着力打造“南有枫桥、北有通辽、开鲁先行”市域社会治理品牌。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9期
文:中共开鲁县委书记 王凤森
责编:张红彬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