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地方风采
互嵌融居 和美家园——福建省泉州市着力推进城市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日期:2025-02-17

      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自宋元时期就是我国重要的对外经济与文化交流窗口。长期以来,各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共同发展,中外文化在这里交流互鉴,使得泉州成为各民族团结融合的典范。近年来,泉州市大力传承弘扬“晋江经验”,以民营经济发展推动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打造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的“泉州样板”。2020年,泉州市丰泽区获评“全国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示范城市”。2022年,泉州市作为福建省唯一代表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交流会上作典型发言。

WechatIMGef0ad2a1459029e428d9b07004cf06ed.png

3月13日,2024年泉州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启动仪式在民族英雄俞大猷纪念馆举办


立足全市发展大局 完善互嵌相融的工作机制

      抓牢工作主线,强化思想铸魂。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纳入“四个教育”体系,持续提升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月、“三月三”等活动品牌效应,在全市掀起学习《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热潮,今年以来组织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六进”活动620余场次。圆满承办全省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启动仪式,宣传月期间开展各类活动近300场次,参与群众1.1万人次,帮扶困难群众和服务外来务工人员超过2000人次。办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福建体验项目,指导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打造旅游促“三交”试点示范项目品牌。晋江民营企业家林策荣于今年获评首次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表彰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

      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基层自治。将民族事务纳入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推动“社区治理+城市民族工作”融合发展。健全党建引领少数民族乡村善治机制,依托“党建+”邻里中心建设12个城市民族工作示范点,发挥丰泽区源淮社区作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和多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示范引领作用,总结经验并在全市推广。指导泉港区建设全省首个联域邻里中心,打造各民族互嵌共居的“一站式生活服务、个性化多彩空间”15分钟幸福生活圈。

      深化东西协作,助力乡村振兴。健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输出和流入双向共管协作机制,积极引导泉州企业参与东西部劳务协作,每年80%集体来闽务工的少数民族群众在泉州就业。近五年来,共争取各级民族补助款5300多万元,落实市直单位第五轮挂钩帮扶资金2206万元,扶持项目近570个。加大少数民族青年人才培养力度,2024年大力开展新疆籍务工人员实用技能培训,参与人数达2700余人次。


聚焦各族群众所需 打造和谐共居的生活环境

      优化综合管理体制。大力推行外来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五个一”服务管理机制,2024年全市建立12个“红石榴”服务窗口和多个“同心驿站”,为各民族流动人口提供就业、入学、医疗、社会救助、法律援助等相关服务。指导丰泽区在少数民族人口用工较为集中的企业建立“信息互通、人点互动、衔接互补、共同负责”机制,通过“智慧丰泽”等综合平台实行动态管理,为外来各民族务工人员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在晋江市建设全省首个“晋榴之家”,相关部门联合驻点办公,打造涉民族事务部门联动快处平台。

      健全法治管理体系。引导外来少数民族流动摊点“进店入市”,依法守信经营,更好地维护城市管理秩序。丰泽区源淮社区设立社区法律诊所,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用法律方式解决纠纷矛盾。民宗、司法等部门开展各族群众维权服务,帮助办理法律援助案件。

      创新服务管理举措。坚持“同城同待遇”理念,赋予各民族流动人口参保新农合、住房保障、子女就学等30项同城均等化市民待遇,并实行“无房也落户”政策,至今已落户12.8万人。2023-2024年度全市在读随迁子女达34.67万人。


发挥地域文化优势 建设和美共情的精神家园

      讲好海丝泉州故事。着眼南音、木偶戏、五祖拳、惠安石雕、泉州花灯、德化瓷烧制技艺、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蟳埔女习俗等众多非遗体验项目,树立和突出一批认同度高、传播力强、内涵丰富的中华文化符号。精心举办“福籽同心爱中华”泉州展,用122件德化白瓷作品生动讲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故事,已吸引全市1.6万人次参观学习。

      谱写同城一家乐章。鼓励和支持用工企业开展升国旗仪式、开设普通话培训课程、组织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等主题活动,以及举办集体婚礼、共同庆祝传统节日等,温暖外来务工人员。惠安县聚龙小镇成立社区文联,下设文学、音乐、舞蹈、武术等28个文艺协会,吸引各族居民参与其中。

      深化两岸融合文章。组织台胞侨胞开展溯源之旅,体验南音、高甲戏、传统武术等非遗活动,连续举办8届郑成功文化节、9届凤山文化节。邀请“首来族”台湾少数民族代表参加中华一家亲·2024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文化系列活动,台湾台东大学、鹿港文教基金会等12人来晋江参访,增进了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1期

文:泉州市民族与宗教事务局

责编: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