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史话共同体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红色精神的神圣殿堂
发布日期:2025-02-18

      首都北京,在中轴线北延长线东侧,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巍然矗立。

      2021年6月,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之际,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正式开馆。当天,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到这里,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重温入党誓词。

      这座总建筑面积14.7万平方米的党史展览馆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决策、亲自批准建设的,百年党史主题展览也是在总书记亲自关心指导下举办的。从2018年8月26日举行奠基仪式、9月10日工程正式开工,到2021年5月5日正式竣工,历经近1000天。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亲切关怀指导下,各参建单位和有关方面艰苦奋战、顽强拼搏,协同攻关、精益求精,共同完成了党史展览馆的建设。

      这座庄重典雅、雍容大度、气势磅礴的红色场馆,第一次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史,浓墨重彩地反映了党的不懈奋斗史、不怕牺牲史、理论探索史、为民造福史、自身建设史,成为展示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和光辉业绩的精神殿堂。

WechatIMG1038.jpg

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党史展览馆供图 梁茵/摄


展示党矢志不渝奋斗之路的红色新地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史学习教育,高度重视革命文物工作,足迹遍布革命圣地、红色旧址、革命历史纪念场所,就用好红色资源、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如何更好地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成功经验传承好、发扬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直在思索谋划。

      在我们党的历史上,还没有一座以党史为主线、全景式展示党矢志不渝奋斗之路的永久性展馆。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不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重大决策:建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

      习近平总书记对建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办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高度重视,亲自谋划、亲切关怀,亲自决策、亲自部署,强调“展览馆建设要同中国共产党的精神相吻合,充分体现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和其中蕴含的伟大奋斗精神,反映中国共产党人筚路蓝缕、顽强奋斗的伟大历程”。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听取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工程建设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建筑风格要庄重肃穆,具有殿堂般的仪式感;要与时俱进,别具一格,与目前的展馆相比让人眼睛一亮”。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审看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视频汇报片,强调要建成一个神圣殿堂,成为共产党员受教育受洗礼的精神家园,成为引导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教育基地,成为党史研究和宣传的权威阵地。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会议,审议并原则同意中宣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工作方案》。会议强调,要通过有代表性、说服力的展览元素,讲清楚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中国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历史必然性,讲清楚党的守正创新、与时俱进。

      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指明了党史展览馆建设、筹展布展的意义和定位、功能和作用、内容和形式,为建馆办展擘画了总体蓝图、提供了根本遵循。

      建设党史展览馆,举办百年党史展览,就是要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宣传展示我们党百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把老一辈革命家和党的领导集体的丰功伟绩呈现好,把无数革命英烈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讲述好,把千千万万普通党员奋斗奉献的群英谱描绘好,把亿万人民拥护党热爱党、听党话跟党走的深厚感情和自觉行动展示好,打造集中丰富的“红色基因库”。

      建设党史展览馆,举办百年党史展览,就是要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引导和激励广大干部群众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立足百年大党新起点,置身百年未有大变局,接力百年奋斗新征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党史展览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高标准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场馆建设,用心用情用功办好党史展览,热心悉心真心接待服务广大党员干部和社会各界群众参观,以实际行动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把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擘画的宏伟蓝图变成生动现实。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回顾过去五年的工作时,专门提到“建成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这件大事。这既是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标志性文化成果,又是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凝聚强大精神力量的重大举措,蕴含着我们党对历史的深沉情感和高度自信,体现着对时代的主动把握和责任担当。


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一条红线贯穿始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百年党史展览的“纲”和“魂”。

      “红色新地标”神圣庄严,着力打造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和精神殿堂。党史展览馆建筑充分运用红色元素,体现红色主基调。无论是风格样式、结构外观,还是功能设置、内涵底蕴,都反映红色足迹,体现红色文化,蕴含红色精神。在党史展览馆广场,大型党旗雕塑《旗帜》气势如虹,展现“旗帜就是方向,旗帜就是力量”。《信仰》《伟业》《攻坚》《追梦》四组大型雕塑,分别对应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四个伟大”主题,讲述着中国共产党一百年来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奋斗历程。展馆东西两面28根廊柱,象征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浴血奋战建立新中国;南北两面各6根廊柱,体现美好的愿望和寄托,展现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奋勇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昂扬风貌。展馆序厅大型红色漆画《长城颂》,气势磅礴地展现中国共产党是时代先锋、民族脊梁。“红军红”的大理石地面与红色漆画相映成辉,寓意不忘来时的路,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红色教科书”系统厚重,全面反映我们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党史展览紧扣“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历史的重要论述,以党的三个历史决议作为重要遵循,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做到导向正确、史实明确、评价准确。按照“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脉络,展览用好3500延米的展线、16800平米展示空间,通过2500余幅图片、4500多件文物实物,全面展示我们党矢志奋斗的初心使命、人民至上的性质宗旨、创新理论的思想伟力、牺牲奉献的伟大精神、自我革命的宝贵品质,党的味道足、党的元素浓,充分体现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在展览新时代部分,突出展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红色基因库”独特珍贵,充分发挥革命文物的重要作用。百年党史展览展出文物实物4500多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420件,许多是“镇得住”的独一无二珍品,全面展示我们党矢志奋斗的光辉历程,展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构建起的精神谱系,展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求索。展览突出展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重要文献,突出展示反映新时代伟大成就的实物和模型,浓墨重彩地反映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大批珍贵文物实物提升了真实性与权威性,强化了历史厚重感,以物证史、凭物言志、睹物生情,全面展示了中国共产党矢志奋斗的初心使命、人民至上的崇高理念、创新理论的思想伟力、牺牲奉献的伟大精神、自我革命的宝贵品质,使展览陈列同党的百年历史、百年奋斗、百年成就相辉映,与国家级展馆的地位功能相匹配。

      走进党史展览馆、参观百年党史展览,各族干部群众一致认为,展览馆建筑庄严庄重、气势恢宏,具有殿堂般的神圣感,与我们党的伟大历程相匹配,与我们党的崇高精神相契合;展览主题鲜明、厚重耐看,参观展览后深切认识到,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马克思主义行,是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行;大家一致表示要深入学习党的历史,坚定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信心决心。

WechatIMG1039_1.jpg

《追梦》——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前的大型主题雕塑 党史展览馆供图 梁茵/摄


从党的奋斗历史中汲取前进力量

      在展览馆的六楼,有一个红色大厅。2021年6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员领导同志曾在这里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

      党史展览馆已经成为许多党员进行宣誓的地方。

      “红色能量场”引人入胜,不断丰富干部群众的参观体验。党史展览把握守正和创新的关系,运用新技术,创造新体验,做到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把时间与空间结合起来,在开篇设置“中华文明五千年”滚动视频,以画轴形式通过典型的器物、格言直观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展览结尾设置“百年跨越”大屏幕,通过选取百年中的五个重要时间节点,在光影变幻中展现沧海桑田的历史进程。展览充分选取人们耳熟能详的照片图片、文物实物、音视频资料等。比如,毛泽东同志在开国大典上的珍贵影像,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相关照片,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后会见中外记者、走遍祖国大江南北的红色足迹等珍贵视频。同时,对于党史上的重要事件、重要活动,还通过场景复原、油画雕塑等形式进行情景再现,让观众唤起集体记忆,引发情感共鸣,收获温暖与感动。展览充分运用触摸、可视、互动、体验、沉浸等技术,用多媒体技术点亮油画《不灭的明灯》中的灯光,闪亮的烛光寓意照亮前行的路。通过炼钢炉造型艺术装置结合液晶屏幕上钢水流动的动画视频,展示新中国成立初期各项建设取得的若干个“第一”。展览运用新技术打造两个大型互动体验项目,《长征》通过“4D+6面”全景影院立体直观还原长征场景,让大家真切感受血战湘江、飞夺泸定桥时的战火纷飞,体会红军爬雪山、过草地时的艰苦卓绝。《飞越中国》让人们在驾驶舱中飞越革命圣地,俯瞰大美中国,飞临中国车、中国路、中国桥、中国港等重大工程,身临其境地感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红色大课堂”鲜活生动,广泛凝聚新时代新征程的奋进力量。开馆以来,会同有关方面以专场参观和组织参观的方式,组织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老同志代表、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代表、先进典型代表、全国少数民族代表,组织在京党政机关干部、企事业单位员工、高校师生、驻京部队官兵等参观学习。三年来共接待观众400万人次,接待团组1万多个,其中青少年60万人次,持续形成参观热潮。中央党校、国防大学、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将参观党史展览纳入教学计划,开展现场教学。国防大学每期学员都在教学评估中给党史展览馆现场教学打出最高分,评为年度“优质大课”。大中小学老师表示,通过“党史展览+思政课”的教学模式,把红色资源融入教学实践,让思政课活起来,使孩子们从小增强对党的认知和感情,对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重要意义。香港特首李家超呼吁特区官员及市民赴京时前往党史展览馆参观,目前已接待香港公务员代表团等200多批港澳台团组、1 万多人来馆参观。广泛组织重温入党誓词和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编辑出版精品文物故事、展览图录等加强宣传阐释,党史展览馆精神殿堂的形象更加鲜亮。

      “红色新阵地”声名远播,对外讲好中国共产党的生动故事。2023年以来配合中联部、外交部已接待9位国家元首、8位政府首脑、60多位外国政党负责人等近400批次外宾团组、8000多人,成为工作新亮点。外国友人纷纷表达对中国共产党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的崇高敬意,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党全国人民中享有的崇高威望、非凡领导力和远见卓识的高度钦佩,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展现的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的志向抱负的深切认同。老挝人民革命党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通伦在参观展览后谈到,“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伟大的政党,领导了中国百年革命、改革和发展历程,书写了历史奇迹。特别是在中共十八大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不断取得新成就,令人钦佩。”葡萄牙共产党总书记雷蒙多参观时表示,如果不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还有什么资格说是共产党人呢?现在中国共产党是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政党,每一名共产党人都应该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史和经验。


红色基因代代传 中华民族一家亲

      “青1次”、格尔木—拉萨、2006年7月1日9:00开、11车20号上铺——党史展览馆珍藏的一张淡粉色车票,见证着青藏铁路全线通车的历史性时刻。与此一同被收藏的,还有青藏铁路开通剪彩仪式上使用的剪刀、青藏铁路通车纪念邮票、青藏铁路建设者使用过的压力锅等。

      雪域通“天路”,高原筑丰碑。全长1956公里的青藏铁路,是通往西藏的第一条铁路,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造就这一奇迹的正是来自祖国各地的建设者们——2001至2006年,13万名青藏铁路建设者,历经5年的艰苦奋战,架起了高原“天路”,铸就了“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

      党史展览馆内,一份由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证书格外引人注目。在2008年度国家科技奖励大会上,“青藏铁路工程”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这一奖项由铁道部、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青藏铁路公司等50余家主要完成单位,共计120位主要完成人员共同获得。

      承载着中华民族百年梦想的青藏铁路,见证了雪域高原的沧桑巨变,将边疆民族地区与祖国各地紧紧相连,对推进青海、西藏的经济快速发展、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加强民族团结、促进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如今,在雅鲁藏布江河谷中,拉林铁路上的复兴号列车呼啸而过,翻开西藏和高原铁路建设发展的崭新篇章,有力推动了西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进一步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从百年党史展览看民族团结进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贯穿始终,“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圆中国梦”的时代主旋律处处彰显。

      1951年5月中央人民政府同西藏地方政府签署《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场景、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场、2015年9月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庆祝大会盛况……这些珍贵的历史瞬间,以图片形式通过百年党史展览呈现在世人面前,展现了西藏和平解放、民主改革和自治区成立等西藏发展史上的重大历史性事件,记录了西藏惊天动地的历史性转折,见证了社会主义现代化新西藏的日新月异。

      在脱贫攻坚展示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模型吸引了观众的目光。以1:50比例还原的十八洞村模型,被屏幕营造的青山绿水所环绕。模型中,村庄木楼相依,宁静祥和。在这里,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明确要求“不栽盆景,不搭风景”“不能搞特殊化,但不能没有变化”,不仅要自身实现脱贫,还要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脱贫经验。从此,中国脱贫攻坚的航船,进入“精准扶贫”新时代。

      静谧山林间,百花盛开如霞,层层新绿喜人;宽阔的马路上,两位牧民骑着马儿扬着鞭,赶着一大群羊经过;神往中,似能听见牧民们的阵阵欢歌……陈列在党史展览馆的这张照片,名为“新疆牧民群众赶着羊群奔小康”,体现了天山南北各族群众走向共同富裕的生动场景。

      一边是老旧的瓦房,一边是现代化社区,贵州省三穗县一家四口搬迁前后的合影对照,直观展示了易地扶贫搬迁对人们生活的改变;全国蜿蜒438万公里的农村公路装点了大山,也联通了山里和外面的世界;乡村医生下乡入户,落实医疗保障政策,新农合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设立贫困大学生“绿色通道”、改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条件,教育扶贫托起贫困学子的未来……党史展览馆里,一张张照片、一个个微缩模型生动再现了各地精准扶贫的火热实践。

      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参观接受了红色文化的洗礼。党史展览馆,对于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形成人心凝聚、团结奋进的强大精神纽带,意义极其重大。

      红色殿堂熠熠生辉,伟大征程感召激励。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以打造新时代中央级国家级大馆、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继续做好展览展示、文物征集、研究阐释、宣传讲解、对外交流等各项工作,把红色阵地守护好,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11期

文:吴向东

作者为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党委书记、馆长

责编: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