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史话共同体
大国外交 中华风范——中国外交服饰的文化传承与国际传播浅谈
发布日期:2023-02-26


这些年来,包括服饰在内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和青睐。一方面,作为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礼仪之邦、衣冠上国”的美誉,中华服饰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另一方面,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服饰作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展现出夺目的光彩。


外交服饰是指在外交场合穿着的服饰,穿着主体为国家领导人及其夫人以及外交人员。作为外交礼宾礼仪国际规范的组成部分,外交服饰包含国际性与文化性,是不同国家在交往和处理相互关系过程中,经过几百年发展逐渐为世界绝大多数国家承认、接受与践行的规范,已经成为一套信号系统在各主权国家之间形成共识。


外交服饰的国际性与文化性并重。因为“礼”本身就是文化的组成部分,外交服饰理所当然地打上了各国文化、习俗乃至自然环境的烙印。如欧美国家的塔士多礼服、中国的中山装与旗袍、阿拉伯国家的阿拉伯大袍、印度的沙丽、日本的和服等,某种程度上早已成为世界人民熟知的国家符号。这些文化特性点缀着具有统一性的外交服饰,让其更加多姿多彩。


中国外交服饰体现了浓郁的东方风韵之美,其厚重的文化特征尤其令人瞩目。在遵循国际性的基础上,中国外交服饰弘扬、传播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了大国外交的中华风范。


遵循国际规范


外交服饰具有国际规范性。这套规范主要来自欧美国家的外交实践,经过几百年的发展逐渐为外交领域成员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共享。


外交场合主要分为公务性与社交性两种。公务性外交场合是指外交会谈、会见、会议、谈判、签约等涉及外交工作实务的场合,而社交性外交场合是指宴会、婚礼、加冕、递交国书等具有礼仪性质的场合。在前一种场合,男性应穿着西装,以呈现统一性特征;女性则穿着类似的公务套装。在后一种外交场合,男女则均应穿着礼服,礼服又有大小之别。身着礼服的场合,更加强调服饰的礼仪性、特色性与审美性。在国际规范上,对于非西方人士,只要服饰符合礼服表达形式,身着民族特色的服饰亦是得体的。这本身就是一个适宜展现文化多样性的场合。


新中国的外交服饰对国际着装规范的适应经历了一个过程。新中国成立之初到改革开放前,我国外交人员着装以中山装为主;改革开放后,我们加速融入世界,不断与国际接轨,西装在中国外交服饰中被广泛使用。新时代十年来,中国外交服饰在国际规范基础上,更加强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兼顾国际规范与中国传统的有机统一、相得益彰。


传承中华文化


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上,服饰除了实用功能、审美功能之外,还充分体现了礼仪文化。中华服饰文化犹如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中国外交服饰从中有诸多继承与发扬。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外交服饰在遵循国际着装规范、吸收世界服饰文化精华的同时,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


中国外交服饰吸收了中华服饰文化区别、尊重场合的传统。中国古代礼制社会重视服饰的时空性,逐步形成了系统的舆服体系,“朝有朝服,祭有祭服”的场合意识深入人心。所谓祭服、丧服、常服和朝服等类别,就是古人以“礼”为依据,根据场合原则创建的着装规范。


中国外交服饰继承了中华服饰文化注重寓意的传统。中国古人往往通过服饰的形制、色彩、纹饰、配饰等来象征和表达特定的内涵,所谓“衣不在衣而在意,纹不在纹而在文”。无论采用寓意、比喻、象征还是其他的方式,都是力图通过彼物而达到此情,展现了中国人的宇宙观、价值观。中国外交服饰中,较为典型的男性着装是中山装。新中国成立后,中山装在一段时期内被公认为“国服”。中山装的四个口袋、五粒胸扣、三粒袖扣、背部不接缝等,既体现了儒雅的君子之风,也蕴含着一定的政治意义。重要外事场合,中国外交官经常身着中山装。比如,2019年中国新任驻日本大使孔铉佑向日本天皇德仁递交国书时,穿的就是深色改良中山装礼服。


助力中华文化传播


中国外交服饰在传承弘扬中华服饰文化的同时,也成为了助力中华文化“走出去”、向世界各国传播中华文化的有效载体。


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经常穿着中式服饰出席外交活动,正如国际知名学者约瑟夫·奈就此评论说:“彭丽媛女士是中国的软实力,我们能看到她所展现的中国文明之礼和中华文化。”2016年,彭丽媛在出席欢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嘉宾仪式时,就身着蓝色绣花旗袍。


由于中国外交服饰具有高度的文化性和关注度,其文化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充分体现现代性、国际化,与时俱进的中国外交服饰必将更加彰显开放包容的中华风范,助力大国外交继续砥砺前行。(作者为外交学院副教授)



作者:周加李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1期

责编:刘雅  流程制作:韩东峻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