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贞观四年(630年),唐王朝在哈密设立西伊州,辖伊吾、纳职和柔远三县,开启了雄踞天山南北、经略西域的新格局,也为当地带来安定与繁荣。而今,见证大唐荣光的伊吾和柔远两城已踪迹全无,仅纳职城犹有印迹可寻。
纳职城故址何在?《沙州伊州地志》《元和郡县图志》的记载颇为详细:城北10公里有从崖壁处流出的泉水,向南汇入罗布荒原;城北70公里是天山,向北10公里是巴里坤湖。按图索骥,巴里坤湖向南80公里处的唐代古城仅有拉甫却克古城一座。恰巧古城北10公里即为白杨河的发源地,汇集之后流入南湖戈壁,与史载极为吻合。这一区域也符合文献所载的“旧膏腴之地”,新疆著名的五堡大枣即来源于此。
2019年和2020年,在拉甫却克古城附近新发现了佛寺建筑、仓储遗址和墓葬群。经对墓群进行考古发掘,清理出唐至北宋时期墓葬100多座,其中两座为具有浓厚中原文化元素的砖室墓,这是哈密地区第一次发现唐宋墓地。出土的随葬品极为丰富,有开元通宝、铜镜、金币、金戒指、波斯萨珊王朝银币、玻璃珠、骨梳等遗物300余件,特别是带有铭文的龙虎纹镜最为引人瞩目,其铸有“上方作竟佳且好,明而日月世少有,刻治今守悉皆在,长□□二亲矣□”28个汉字。“上方”即为“尚方”,是秦汉时期的职官名称,主管制作铜镜等御用器物,后来这二字逐步进入民间。铭文意为这面铜镜制作技艺极好,像日月一样世上少有;镜背的图案寓意吉祥,皆在保佑父母家人。这是典型的中原风格。
出土“上方作竟”龙虎纹镜背面
佛寺、仓储以及较高等级的墓葬、丰富的陪葬品汇集于此,纳职城的名字呼之欲出。因此,无论从地理位置、古城规模还是文物年代来看,拉甫却克古城都应该是唐代的纳职县城故址。有学者认为,“拉甫却克”即为“纳职”的转音。唐朝中央政府在西域采取兼容并蓄的政策,促进了中原与西域交往交流交融以及东西方文化的交流互鉴。古城考古发现的斜坡墓道墓、砖室墓和它们展现的丧葬礼俗,便是唐朝经营西域的历史史实及丝绸之路鼎盛局面的实证。
拉甫却克古城地处东部天山南麓、哈密盆地腹心,水草丰美,是镶嵌在东天山与戈壁之间的一片宜人绿洲。《后汉书·西域传》记载,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汉军击败匈奴,再次收复伊吾,设宜禾都尉,在此建伊吾卢城,进行屯田。古城西南10公里处的亚尔墓地的一座汉代墓葬中曾出土一面铜镜,其上有“长毋相忘,既长相思”八字铭文,表达了浓浓的思乡之情。或许这座墓葬的主人即是来此屯垦戍边的中原子弟。
佛教在拉甫却克古城的历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古城与白杨沟佛寺遗址群紧密相连。在唐代,这片绿洲也曾梵音缭绕、遍地生莲。最新考古成果显示,在古城内部的西南、城外西侧各有一座佛寺,佛塔、洞窟、佛殿遗址虽历经风雨仍清晰可辨。
至明永乐十二年(1414年),陈诚出使西域时,纳职城尚在,但已尽显衰败之象。
文:王永强 于建军
作者单位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5期
责编:张伟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