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史话共同体
来自春秋战国时期的印证——吐鲁番出土凤鸟纹刺绣一瞥
发布日期:2023-08-29

      雄性为“凤”,雌性为“凰”,通称“凤凰”。在神话传说中,凤凰为群鸟之长,是羽虫中最美者,飞时百鸟随之,尊为百鸟之王。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凤凰的形象不仅代表万物之“和”,还表示人类社会之“和”,凤凰五色象征着社会和谐安定的德、义、礼、仁、信五条伦理。同时,凤凰在民间有爱情的寓意,常被人们用来比喻夫妻同心相爱、婚姻美满。

图片_1_4.png

阿拉沟墓地出土的凤鸟纹刺绣残片

      早期人们对凤凰的认识和表现,一般与神话和信仰有关。《尚书·益稷》将凤鸟描述为祥瑞舞神,留下“萧韶九成,凤凰来仪”的古老记叙。凤鸟形象在古代文献中也有更为具体的记载,《山海经·大荒西经》描述其外观:“五彩鸟三名,一曰皇鸟,一曰鸾鸟,一曰凤鸟。”《山海经·南山经》则记载了凤鸟的具体生活习性:“又东五百里,曰丹穴之山,其上多金玉……有鸟焉,其状如鸡,五彩而文,名曰风凰。”早期凤的形象往往以“凤鸟纹”形式出现在青铜器上,有人认为这与图腾崇拜有关。

      新疆地区发现的“凤”形象文物种类也多为玉器、丝织品、壁画等,本文主要介绍吐鲁番市托克逊县阿拉沟墓地出土的一件战国时期凤鸟纹刺绣。

      这件刺绣黄色绢地,用红、黄、绿(蓝)等丝线绣出凤鸟纹。凤鸟头部残缺,但身躯等部分清楚,为飞舞回首形态,体态丰满,姿态矫健。其羽状饰用多色线绣,针脚均匀细密,线条流畅,造型特征与长沙楚墓出土的凤鸟纹饰如出一辙。

      无论是从丝绢本身还是从其图案都可以确认,这件刺绣是中原地区的产物。同样的物品,在新疆周边地区也有发现。俄罗斯阿尔泰省乌拉干区巴泽雷克古墓葬中就发掘出不少丝绣织物,其中五号墓出土的一件丝绸上便绣有凤栖息于树上、凰飞翔于林间的画面,它的刺绣技法、凤图案风格与阿拉沟墓地出土的绣品相同。这再次表明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地区的丝织品已经传到了西域,并通过早期丝绸之路传到了中亚以至欧洲等地。

      中国纺织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这一时期,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居民就会饲养家蚕并织造丝织品。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丝绸制作和贸易发展逐渐进入成熟、繁荣阶段。战国、秦汉时期迎来了我国刺绣史上的第一个极盛期,无论是湖北江陵马山出土的蟠龙飞凤纹刺绣,还是湖南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各类云气纹绣,都展现了楚汉刺绣的精美和当时高超的刺绣技艺与织造工艺。

      作为新疆地区出土的年代最早的刺绣作品,这件凤鸟纹刺绣充分印证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新疆就与祖国其他地区有着密切的联系,印证了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交流交融源远流长。


本文系新疆博物馆馆际课题项目“文旅融合背景下新疆区域博物馆事业的发展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

文:张紫琪

作者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文博馆员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5期

责编:张昀竹 金向德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