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对和田地区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处重要墓地进行考古发掘时,发现了一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以下简称“五星”织锦)。这件织锦绚丽的色彩、神奇的纹样以及激扬的文字和祥瑞的意蕴,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因此,它被誉为20世纪中国考古学最伟大的发现之一。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五星”织锦出土时,与作为随葬品的弓箭、箭箙、短剑鞘等物品放在一起,在许多已经发黄且几乎腐烂的有机质文物中间,其夺目的色彩和意味深长的文字令考古队员非常兴奋。
这块“五星”织锦呈圆角长方形,长18.5厘米、宽12.5厘米,四沿用白绢镶边,两个长边各缝缀有3条长约21厘米、宽1.5厘米的白色绢带(其中3条残断)。经国家文物局专家判断,这块织锦应该是拉弓射箭时所使用的护臂。作为引弓射箭时用于保护臂部的护具,护臂在射礼、攻伐、丧葬等不同的场合,由不同等级、尊卑身份的人使用,所以它的用料、形制、尺度、工巧精细程度等均有所区别。这件护臂使用高档织锦制作而成,无疑是一件文物精品。
“五星”织锦,是由5组经线和1组纬线织成的五重平纹经锦,经密220根/厘米、纬密48根/厘米。织物的右侧幅边尚存,按照汉晋时期的织锦幅宽“二尺二寸”(即约合50-51厘米)来计算,制作这块护臂的锦料只是整幅“五星”织锦的半幅左右。此织锦的纹样题材异常别致,有凤凰、鸾鸟、麒麟、白虎等瑞兽和祥云瑞草,并将“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的文字巧妙列置其中,表达祈佑祥瑞的寓意,共同组成一个上下宽约7.2厘米的图案组合,沿经线方向重复循环。这种风格和题材的图案,在我国出土汉锦中也是首次出现。
这块织锦上的文字是织造而成,并不是针绣、彩绘制作的。织工在多彩经纬丝线的神奇交织过程中,不仅能织造出意匠精美、纹样瑰丽的图案花纹,更能在织锦华章纹饰间织出寓意吉祥的文字,充分反映了汉朝时期织造技艺的成熟、精湛。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这句吉祥语,是我国古代的星占用辞。先民们在观天象、审辨吉凶祸福的过程中,根据先秦及秦汉时期产生、形成并趋体系化的阴阳五行学说、“天人合一”“天人感应”思想观念及《易经·系辞上传》“天垂象,见吉凶”,通过对五大行星的星占学考察,逐渐总结、归纳出来诸如此类的占辞术语。
“五星”指水、火、木、金、土五大行星;“东方”是我国古代星占术中特定的天穹位置,“中国”指黄河中下游的京畿地区即中原,是一个地理概念。“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即出现五星共见东方之天象,则于中国军国大事有利。由于五大行星周期性围绕太阳公转时间不同,从地球上观察它们会合、会聚天象出现的概率小,所以它们各自的性质、亮度、形状、大小、颜色等变化,以及经过或停留于廿八星宿或其他星官处的位置和聚合,就被占星家赋予了特殊的星占学意义。而五星聚合一处这一天象出现的概率极少,自然具有更为重要的星占学意义。
“察变之动,莫著于五星。”在我国古代星占学体系中,五大行星的星占最为重要,是最基本且最具科学性的组成部分。由于古代星占学体系的基本格局至迟形成于战国时期,加之术数家又创“五星失行,州国受殃”等说法游说君主,所以人们高度重视、关心五大行星天象所兆示的天意。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五大行星围绕恒星周期性公转,人们能够观察其运行规律,并用数学方法准确地描述和推算它们的运行情况。也鉴于此,人们将五星视为五行之精,现实关怀的是战争胜负、王位安危、年成丰歉、水旱灾害等政治、军机和社会大事。因此,《史记·天官书》载有:“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利;积于西方,外国用兵者利。”《汉书·天文志》中“五星分天之中,积于东方,中国大利;积于西方,夷狄用兵者利”等占辞,也就有了正统的袭用和承传。
汉晋时期祥瑞之象被强烈关注,符瑞元素经常影响到各类王室艺术的设计。在“五行说”的深刻影响下,五星、吉祥云纹、甘露、木芝、木连理、龙、麒麟、凤凰、鸾、比翼、乌、雀、燕、鸠、雉、马、白鹿、狐、兔、虞、白狼、比肩兽、龟、鱼等都是祥瑞之兆示。袁宏《后汉纪》记载,“自元和已来,凤凰、麒麟、白虎、黄龙、鸾鸟、嘉禾、朱草、三足乌、木连理为异者数百,不可胜纪。咸曰:‘福祥以为瑞应。’”对照历史文献,便能够对“五星”织锦上的祥瑞元素符号作出很好的解释,其自右至左依次为:凤凰、鸾鸟、麒麟、白虎,围绕这些“大瑞”纹样的则是景云、嘉禾等。见诸正史的祥瑞记录,反映出当时社会祈求吉祥安宁的文化背景和习俗观念,即通过各种形式和手段以图天下太平、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我国古代关注天象的历史悠久,由于当时星占和天文历法是由皇家史官专门掌管,而且中央王朝对历法和天象拥有着绝对解释权,所以能够使用这些星占用辞作为织锦吉祥语的,只能是皇家的织造官府。汉晋时期,文字织锦的设计、生产和享用,受政府服官、织室等部门严格管制,有着较为严格的工序和要求,因此吉祥语文字织锦珍奇富贵、品质奢华,多用于封赏赐赠,具有特殊的属性和价值。“五星”织锦由于其特殊的设计思想和祥瑞内容,加之非同寻常的祈愿目的,其设计织造应当是由皇家织室、服官承担的,其使用可能也存在极为特殊之处。
出土“五星”织锦的尼雅遗址,是汉晋时期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精绝国所在地,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西汉时期,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启了中原王朝和西域地区的密切往来。西汉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对西域地区进行管辖,其中也包括精绝国。
汉晋时期,我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及赠送外国君主、使节和赏赐国内边疆地区少数民族首领的主要礼品都以丝绸为主“五星”织锦护臂由匠人专门为皇家织造,最终却出现在西域地区的汉代墓葬中,表明古代精绝国和中原王朝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
与“五星”织锦同时出土的还有一件“讨南羌”织锦残片,是从与前者相同的锦料上裁剪下来的一部分,根据对具体史实的研究和图案的缀合分析显示,织文可以连续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南羌……”。这句织锦文字的产生,无疑是中原王朝为祝祈讨羌大事在政治、军事上顺利成功,而将天象占辞与“讨南羌”之宏愿结合起来以图祥瑞的实际见证。
以“五星”织锦护臂为代表的尼雅遗址出土的大量文物珍品和一系列科研成果,是准确全面阐明新疆历史、民族发展史、宗教演变史、文化融合史以及新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事实、考古实物和文化遗存。它与尼雅遗址考古所揭示的历史,深刻地阐明了新疆自古以来就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多民族聚居地区,新疆各民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血脉相连、命运与共的重要成员。
文:于志勇
作者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5期
责编:王孺杰 刘雅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