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史话共同体
伏羲:中华人文始祖何以 “一画开天”
发布日期:2024-12-19

      9月10日下午至11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先后来到陕西省宝鸡市和甘肃省天水市考察调研。

      行程之中,一条文化脉络格外鲜明:在宝鸡市,总书记走进宝鸡青铜器博物院,考察加强文物保护利用等情况;在天水市,考察伏羲庙、麦积山石窟,了解推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等情况。天水相传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诞生地,有“羲皇故里”之称。习近平总书记此次考察的天水伏羲庙建于明成化年间,是我国保存最为完整、建筑年代最早的祭祀伏羲氏的庙宇。

      位居“三皇之首”“百王之先”的伏羲,是中华人文始祖,伏羲文化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祭祀伏羲由来已久、世代传承。早在春秋时期,渭水流域就有祭祀伏羲的传统,明朝时形成定制,由礼部颁定祭伏羲文。2006年,“太昊伏羲祭典”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寻根问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陇山苍苍,渭水泱泱。羲皇勋德,日月齐光……”

      2024年6月21日,2024(甲辰)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羲皇故里”甘肃省天水市举行。异地同时,台湾新北市也举行了海峡两岸共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典礼,这是两岸连续第11年共同举行祭祀伏羲活动。

image.png

2024(甲辰)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在甘肃省天水市举行 中新社 李亚龙/摄

      公祭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大典已成为海内外华夏儿女寻根祭祖的重要载体,表达着对人文始祖伏羲一画开天、肇启文明创世功绩的尊崇。两岸同根同源、同文同种,共祭人文始祖,饱含两岸一家亲、血浓于水的民族情感,是各族同胞守望相助、手足情深的文化记忆。


一画开天 文明肇启

      在中华民族共有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中,伏羲不仅是创世英雄、民族始祖,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奠基者,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也由此肇启。

      史称伏羲之母为华胥氏,她在雷泽踩巨人足印有感而孕,“历十二年而生伏羲”于成纪。伏羲出生地成纪就在如今的天水市秦安县。以秦安为中心的天水地区,曾经是伏羲部族的主要活动区域,留存有大量伏羲、女娲及其部族活动的遗迹和传说。天水市区的伏羲庙修建于明代。天水市北三阳川的卦台山又称画卦台,相传为伏羲画卦处,至迟从唐宋以来,此处就建有庙宇祭祀伏羲。卦台山近旁留存有龙马洞、分(风)心石等与伏羲画卦和姓氏相关的遗迹,秦安县陇城镇留存有女娲庙,这些遗存与天水一带距今约8000年前的大地湾、西山坪和师赵村新石器早期文化一道,交相印证着当地乃至陇东地区是羲里娲乡、始祖故里。

      古史传说中的伏羲、女娲享有创世英雄的崇高地位。对此,长沙出土的战国中晚期《楚帛书·甲篇》有完整记载:伏羲和女娲开天地、参万物、协阴阳、定四时、通山川,使混沌无序、荒凉寂静的世界从此有了运行秩序和人类生存。相传,大洪水过后,只有伏羲、女娲两兄妹幸免于难,成人后他们结为夫妇繁衍人类。还有女娲抟土造人和其作为高媒之神、生育之神的传说等,都表明伏羲和女娲同为中华民族的始祖。

      随着伏羲部族的强大,他们东进中原,建都于陈(今河南淮阳),其子孙遍布黄河流域及其南北地区。正如中国神话学研究的代表性人物闻一多先生所说,伏羲部族从黄河上游迁入中原后,古代的“诸夏”及其同姓的若干“夷狄”都是“龙族团”,即伏羲后裔。五帝时代的黄帝、颛顼、祝融等,北方的匈奴、南方的荆楚吴越等皆奉伏羲、女娲为始祖。可见在上古时期,伏羲就被大部分族群所认同,并逐步成为了中华民族共同崇拜的始祖。

      相传伏羲及其部族有众多的发明创造,主要有画八卦、造书契、结网罟、取火种、养牲畜、作甲历、定嫁娶、创礼乐、制九针、立占筮、设九部、以龙纪官等。这些发明创造涉及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以及制度文化的萌芽。由此,中华文化和中华文明从中导源发祥。如八卦及其易学体系既是中国古代哲学文化的活水源头,也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库,儒家文化、道家学说与诸子思想、传统医学、占卜巫术、术数方伎、阴阳五行、堪舆风水、谶纬神学等都直接或间接发轫于此。这就充分说明,伏羲始祖文化是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原初所在。

image.png


神话传说 人文始祖

      神话是人类远古社会的传说,是中华民族幼童时代的智慧。

      伏羲事迹与传说起源于先秦,秦汉时被纳入中国古史体系,至唐代拥有了三皇之首的地位,并被固定下来。先秦以来,由于其独特的地位和非凡的贡献,伏羲乃至女娲都成为中华民族历代口耳相传又见诸典籍史乘并加以推崇、歌颂、祭奠、信仰、寻根的对象。

      在中华大地,伏羲神话的传播地域广泛,从中原地带到边疆海岛都有流传,尤其在黄河流域更为繁多。于是,历代以来,在伏羲事迹及其文化创造活动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的伏羲文化。

      相传,伏羲、女娲的形象为人首蛇身。在天水市博物馆展厅内,展板上的伏羲、女娲浮雕取材于新疆阿斯塔纳古墓葬出土的《伏羲女娲图》。伏羲部族最初以蛇为图腾,随着迁徙和部族间的大交融,伏羲将征服、结盟的各部落的图腾融入蛇图腾之中,从而形成了以蛇身为基础,附加牛耳马齿、鹿角虾须、狮鼻虎爪的多图腾组合的龙图腾。龙图腾由生物性的蛇复合成为虚拟生物龙,正是伏羲部族融合各部族走向文明强大在上古图腾崇拜上的典型体现。这种图腾崇拜习俗和文化心理世代传承,因此,在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龙有着不可替代的牢固地位并代代相传,中华儿女都是“龙的传人”,龙已升华为中华民族的文化标识、情感纽带和精神象征。

      在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是从女神开始的。梦是古人的理想和追求,正如女神形象,她寄托了中华民族最美好、最纯洁的情感和向往,我们常说的“梦中女神”即由此而来。

      秦安县陇城镇素有“娲皇故里”之称。如今在这里,还能看到汉代女娲祠遗址、远古女娲洞遗址,以及女娲出生的风沟、生活的风台、葬地风茔等代代相传的圣迹。女娲崇拜在这里流传了2000多年,每年农历三月十五,当地都会举行隆重的娲皇祭祀活动。

      女娲神话流传最广的是“抟土造人”“炼石补天”以及伏羲女娲兄妹成婚、繁衍人类、制作笙簧、制定婚姻制度等,这也标志着中华民族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的过渡。


慎终追远 继往开来

      从古至今,祖宗崇拜是中华民族得以繁衍传承、葆有旺盛生命力的重要精神基因。每年清明节回家祭祖扫墓,乃是祖宗崇拜的典型体现。

      “羲皇故里”天水祭祀人文始祖伏羲由来已久,相沿成习。1988年天水市恢复公祭伏羲活动,从2005年起公祭伏羲大典由甘肃省人民政府主办。至今,公祭伏羲大典已举办34届,是全球华人寻根祭祖的重要平台和特色鲜明的重要文化品牌之一。2014年,海峡两岸开始以“同根同祖、中华共祭”为主题共祭伏羲。

      2022年公祭伏羲大典期间,甘肃省还举办了伏羲文化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术研讨会等系列文化学术活动。同时,省市有关部门共同搭建了“同根同祖 中华共祭 亿万中华儿女线上祭祖云平台”,开设“祭伏羲”话题,线上线下同步祭祀。两岸共祭伏羲典礼在YouTube直播,在线直播观看人数超过19万人次。

      这些年来,甘肃省和天水市高度重视伏羲文化的发掘研究和传承开发,专门成立研究会,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等。特别是2013年甘肃省以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为契机,整体推进文化大省建设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成为第一个国家级文化发展战略平台。其中天水所在的陇东南历史文化保护区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着力打造全球华人祭祖圣地特色文化品牌,推动当代伏羲文化传承保护、创新交融不断深入。

      中华民族从多元融合到凝聚一体,肇启于始祖伏羲。伏羲及伏羲时代,是中华民族童年历史和族群文化的最初记忆,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成的源头和依据。由伏羲所开创和奠基的中华古老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人文精神,正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开创美好未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藏和精神源泉。

WechatIMG67.jpg

天水·伏羲庙

      2022年初,甘肃省出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将着力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建设,落实保护传承、研究发掘、文化惠民、环境优化、文旅融合、数字再现六大重点工程,集中搞好包括以始祖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历史文化保护区在内的“三区”建设,到2025年将完成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规划任务,使该平台成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高地、特色文化产业创新发展的基地、服务“一带一路”民心相通建设的典范。

      漫步天水老城,古香古色、繁花似锦,伏羲文化早已融入了每一个天水人的日常生活。伏羲广场上,老人们悠闲地打着八段锦,孩童已会识读文化墙上的“人之初、性本善”,天南海北的游客必到伏羲庙“打卡”……蔚蓝天空中,一只只风筝凌空高悬,飘然悠远,犹如至亲至爱的先人,始终与我们相伴,从未远去。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9期

文:雍际春 霍志军

作者雍际春为天水师范学院教授、天水伏羲文化促进会会长;

霍志军为天水师范学院教授、伏羲文化研究院执行院长

责编:刘雅 张伟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