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尔扈特部是古代中国蒙古诸多部落之一,最初活动于如今新疆塔城地区一带。明朝末期,土尔扈特部离开故乡向西迁徙,到伏尔加河流域游牧。直至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因不堪忍受沙俄剥削压迫,土尔扈特部17万人在首领渥巴锡的率领下决意万里东归。他们穿越险峻山川、浩瀚沙漠,冲破沙俄军队的追赶拦截,历经艰难困苦,经过半年,终于抵达伊犁河流域,回到祖国怀抱,但一路损失严重,“其至伊犁者,仅以半计”。
清朝中央政府对回归的土尔扈特人进行了妥善安置,并先后为其首领颁发银制官印。如今的这些官印,有7枚被新疆博物馆收藏,有2枚被吉木萨尔县文管所收藏。无疑,它们是蒙古族土尔扈特部反对沙俄压迫、义无反顾回归祖国的历史见证,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生动体现。
土尔扈特银印
土尔扈特银印为方形,边长10.6厘米、厚3.1厘米,印背上有小型的虎钮,钮高6.5厘米。其中,新疆博物馆收藏的7枚银印均为乾隆四十年(1775年)所颁,其边款镌有汉文“乾隆肆拾年玖月,礼部造”,印文为满文和蒙古文,内容各有特色。
第一枚“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部卓里克图汗之印”,意为“忠诚的旧土尔扈特部英勇之王”,是渥巴锡的官印;第二枚“乌讷恩苏珠克图旧土尔扈特北部盟长之印”,为清廷颁发给布延图亲王策伯克多尔济的官印;第三枚南部盟长之印则是渥巴锡之子策琳纳木扎勒的官印;第四至七枚分别是管理旧土尔扈特部南右旗、南左旗、南中旗、东左旗的“札萨克之印”,即“旗长之印”。
彼时,乾隆帝十分高兴,他对土尔扈特人的义举给予高度褒扬,还命令伊犁将军和乌什参赞大臣专门负责接待安置,并拨库银20万两帮助土尔扈特部购买牲畜及生产生活用品,进行了周到细致的安排。同年秋,乾隆帝在承德避暑山庄多次接见并宴请前来觐见的渥巴锡等人,封其为“卓理克图汗”,意为“英勇汗”,又亲自撰写《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优恤土尔扈特部众记》两块碑文以记此事。至今,这两块碑依然保存在承德避暑山庄的普陀宗乘庙内。而当时渥巴锡不仅向伊犁将军献出了明朝永乐帝赐封其先世的玉印,还将祖传腰刀进献给了乾隆帝。
回归祖国后,土尔扈特部众主要生活在新疆、内蒙古、青海一带。他们和当地各族人民一道,为开发和稳定我国西北边疆、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作出了重要贡献。
文:阿迪力·阿布力孜 郭家翔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5期
责编:张伟 龙慧蕊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