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史话共同体
惟书院是赖——民族地区古代书院的发展及影响一瞥
发布日期:2023-08-29

大理西云书院zzz.jpg

      胡适先生在《书院制史略》中指出:“在一千年以来,书院实在占教育上一个重要位置,国内的最高学府和思想渊源,惟书院是赖。”在古代,书院不仅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也是学术思想的交流阵地,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移风易俗等方面都具有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从现有史料看,民族地区至迟自宋代起就开始建立书院,明清时期日趋兴盛。无疑,这些书院对促进少数民族文化教育的发展特别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都起到过积极作用。

      南宋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黎州(今四川汉源北)建有玉渊书院。然而,有宋一代,民族地区的书院发展尚处于萌芽阶段,数量很少。

      到元代,民族地区书院建设不断兴盛。当时,许多蒙古贵族加入到创建书院的行列,成为书院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如元泰定年间(1323—1328年),监察御史忽鲁大都、亚中大夫李玉甫于四川剑阁县创建文贞书院,达可于四川成都创建墨池、草堂、石室三书院;天历二年(1329年),燮理溥化于安徽舒城县创建龙眠书院;至元年间(1335—1340年),唐兀崇喜于山东鄄城县创建崇义书院,千奴创建历山书院于鄄城历山,贯阿思南海牙于安徽太平府(今马鞍山市)创建天门书院;至元六年(1340年),浙东道都元帅锁南班于浙江宁波创建鲁斋书院;至正年间(1341—1368年),帖木儿不花于山西夏县创建温公书院;至正十八年(1358年),浙西道肃政廉访使丑的重修杭州西湖书院,等等。

      具有远见卓识的元代士人,既能看到“武功迭兴,文治多缺”的问题,更深谙“知夫文武之道,寓于干戈羽龠,而以筑宫育士为急,其贤乎人远矣”。可见,书院建设对于元代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具有重要作用。

      苗族聚居的地区最早的书院建于元皇庆二年(1313年)武冈路儒林乡(今湖南城步),名为儒林书院。这个书院环境清幽,并且化民成俗卓有成效。其绵延办学,后毁于明代天启年间,300余年培养了大量人才,更对移风易俗、文化交融贡献卓著。

      明代民族地区书院兴起于弘治、正德时期,至嘉靖、万历时期达到高峰,几乎遍及各府州县。中央政府在民族地区采取积极政策,鼓励多元办学主体,官民互担教育经费,办学风气浓厚。书院捐建者有京官也有地方官,有流官也有土官,有乡绅也有学者,有郡人也有流寓。明代各朝新建书院2122所,其中嘉靖、万历年间民族地区书院约占四分之一。各朝重建、重修书院223所,合计2345所,其中所建书院数量从多至少依次为:湖广241所、云南85所、广西83所、四川79所、贵州32所、海南21所,合计541所,也占明代书院总数的近四分之一。尤其以西南民族地区的书院数量较多,且分布广泛。创建于嘉靖三年(1524年)的五华书院,规模大、层次高、影响深远,培养出了众多人才,堪称云南书院的典型代表。此外,在东北、西北民族地区也不断有书院建立,一时学风蔚然。

      到清代,书院进一步推动了民族地区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顺治元年(1644年),朝廷按照汉官之议,“满洲八旗各觅空房一所,立为书院,教习八旗子弟。”到了雍正十一年(1733年),朝廷下令各省省城设立书院,从此书院与官学一样,成为当时主要的教育机构。从当时书院的分布来看,北方地区逐渐增多。如康熙十五年(1676年)建于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的龙城书院,嘉庆十九年(1814年)由大将符俊等建于吉林的白山书院,同治十一年(1872年)由绥远城将军安定鼓励八旗官兵捐资兴建的满洲书院,光绪五年(1879年)改为启修书院,等等。为顾及驻防各地的八旗子弟就读,从清中叶起有不少书院专为其设置名额,如江苏的南京钟山书院、镇江宝晋书院等。

      “书院所以为国家储材也,慎旃勿忽。”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满族等少数民族官员也虚心学习中原文化、崇尚儒学,也加速了书院的发展。在他们的推动下,中原文化经由书院不断向民族地区深入传播,民族地区书院数量也越来越多。如雍正二年(1724年)土默特都统丹津在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建立启运书院,立文庙,招蒙古族子弟入学,史称蒙古学书院。光绪初年,维吾尔族王爷沙木胡索特在新疆哈密建立伊州书院,容各民族子弟同学肄业,用满、汉两种语言教授《论语》《百家姓》《三字经》《孟子》《千字文》等儒家启蒙教材与经典,学生肄业多任通事,亦有派往南疆任职者。同治后任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曾创办兴复书院,并为回民书院赐名“归儒”。雍正年间,云贵总督鄂尔泰在云南大兴文教,“发征滇士人书院敕”,使清代云南书院有了很大发展。在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招收高山族子弟的止心书院等。

      古代民族地区书院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官学教育的缺失和不足,满足了各民族群众的教育需求,同时也推动了区域文化的变迁,进一步加速了民族地区与中原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进程,对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有着独特的贡献。


文:温桂倩

作者为西南民族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3年第7期

责编:金向德 王怡凡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