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所在位置:首页 > 史话共同体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重大意义
发布日期:2024-06-2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科学回答“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向哪里去的时代之问”的基本立场,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是赓续与创新发展中华文明的必然要求,是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然要求

      在一般意义上,中华民族历史观是指人们对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的认识、观念及思想的总称。由于人们的政治立场及历史观、民族观存在差异,因而中华民族历史观也不尽一致。站在马克思主义立场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看,这些史观有正确的,也有片面的,甚至错误的。

      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历史观为指导,以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史实为依据而认识与叙述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的基本观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共同”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深刻内涵。

      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必要前提,然而,一些片面的、错误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如一股潜流,曾经一度制约着我国民族关系的健康发展,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消解性力量。而只有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才能客观真实地了解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历史脉络,才能科学回答中华民族“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时代之问,才能确立历史自觉、文化自信,进而使各民族为共同缔造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而倍感自豪并自觉地坚决抵制各种错误史观的影响和干扰。

      在中国历史的研究和书写中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正是为了教育引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与理解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脉络以及中华民族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进而增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也正是为了全面揭示我国各民族长期持续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以及不断生成共同性的历史、全面挖掘中华各民族数千年来共同团结奋斗的史实与历史记忆,充分让真实、客观的历史说话,有形有感有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赓续与创新发展中华文明的必然要求

      文明是以文化为基础的历史形态,是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的统一体。中华文明是中华各民族共同创造的,继而又不断哺育着中华民族。

      大量的考古成果证明,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华大地上多点起源的多样化文明,逐渐汇集成中华文明,其内含的农耕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均由我国各民族共同创造,各族人民都为中华文明的形成、发展、壮大作出重要贡献。

      在世界古文明中,中华文明是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世界文明史上,许多文明因异族入侵而衰亡,因政权更迭而中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始终把大一统视为“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统一因此成为中国历史的主流,大一统成为各民族共同的社会理想和政治追求。

      人们因此看到,几千年来,中国各民族在分布上交错杂居、经济上相互依存、文化上兼收并蓄、情感上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此,中华文明才具有突出的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才可久可大、根深干壮、枝繁叶茂。无数的客观事实表明,中华民族绝不是“想象的共同体”,而是浸润了5000 多年中华文明传统、 承担着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使命的超大规模民族共同体。

      在中华民族 5000 多年的文明发展史上,历朝历代众多的思想家、政治家、史家,以及近现代以来诸多的知识分子为从历史维度认识中华民族的特质、禀赋、追求以及中华各民族的关系、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中华文明、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等内容,留下了十分丰富的思想、理论和知识,这是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教育引导今天的人们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的建设性资源。只有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站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才能科学全面系统地挖掘、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这些重要精神财富,进而为不断赓续与创新发展中华文明提供不可或缺、源源不断的养分。


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必然要求

      历史观是国家意识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观正确与否,关系人心聚散、国家兴亡、民族盛衰。“必须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必须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都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回顾党的百年民族工作史,其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是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历经艰辛才摸索出来的,而其中无疑包含着党对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多元一体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的正确认识与理论升华。因此,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指导,以多元一体中华民族和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为基础而建立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叙事,是构建科学完备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的题中之义。

      中华民族虽然已有 5000 多年的文明史,但中国人开始自觉地从现代意义的“民族”视角观察与书写中华民族的历史不过一百多年,其始于20世纪初的中国“新史学”研究。催生这一文化现象的动力,最初主要源自西学东渐潮流中的西方民族主义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与实践。这是中华民族走向自觉的重要体现,也是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基于救亡图存而选择新的思想文化改造中国和进行政治社会动员的努力。其后,同为“西学”的马克思主义、西方民族学等也开始在中国传播,中国进步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民族观、历史观和西方民族学理论的运用与实践,亦成为催生这一文化现象的重要动力。因此,中国人研究与书写中华民族史时所据与呈现的史观从一开始就不尽相同。与此同时,19世纪末期以来,西方来华传教士、海外中国史研究者也开始从现代意义的“民族”视角研究与解释中国的历史,他们所据与呈现的史观同样不尽相同,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西方中心主义史观。站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高度看,20 世纪以来产生的这些历史观,其中一部分是片面的,乃至错误的,是需要批判与超越的。

      马克思主义强调,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和主体。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指导认识与书写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要以人民为中心的视角和价值立场叙述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就是要立足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遵循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逻辑,科学揭示中华民族形成与发展的道理、学理和哲理。之所以说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超越了大汉族主义史观、地方民族主义史观以及外来的、以西方中心主义为内核的“内亚史观”“征服王朝论”“新清史观”“赞米亚说”等错误史观,正是因为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占据了政治立场、价值立场的道义制高点。

      而且,以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为指导来认识与书写中国的历史、中华民族的历史,可以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华文明是什么样的文明、中华民族是什么样的民族、中国是什么样的国家,可以向国际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展示中华文明对人类文明的重大贡献,从而使世界更好地读懂中国、读懂中国人民、读懂中华民族。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坚持正确的中华民族历史观研究”(编号:22&ZD210)的阶段性成果,作者为中央民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


来源:《中国民族》杂志2024年第5期

文:杨须爱

责编:牛志男 张红彬

流程制作:高宁(见习)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
      《中国民族》杂志由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主管、民族团结杂志社主办。作为国家民委机关刊,《中国民族》杂志聚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用心用情用力讲好中华民族故事,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大力宣传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大力宣传中华民族同世界各国人民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愿景,在涉民族宣传工作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国民族》杂志各文版均为大16开全彩印刷。《中国民族》杂志汉文版为月刊,全年共12期,单份全年定价180元;《中国民族》杂志蒙古文汉文对照版、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朝鲜文汉文对照版均为双月刊,全年6期,单份全年定价90元。

订阅方式(二选一):
一、邮局订阅(全国各地邮局均可订阅)
中国民族(汉文版)邮发代号:2-91
中国民族(蒙古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237
中国民族(维吾尔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7
中国民族(哈萨克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新>58-118
中国民族(朝鲜文汉文对照版)邮发代号:82-392

二、杂志社订阅(银行汇款)
户名:民族团结杂志社
账号:0200 0042 0900 4613 334
开户行:工商银行北京和平里北街支行
联行号:102100020307
联系电话:010-58130831;传真:010-84504624;
发行邮箱:mztjzzs@126.com

订阅下载:2025年《中国民族》杂志订阅单

欢迎订阅《中国民族》杂志